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磨砺当中衍生出各类形态,其中古文物成为现代人对历史进行研究和还原的凭借。其实在古人心中,前人留下的文物便弥足珍贵,在古籍中不乏文物的影子,《等慈寺碑》有“即倾许之人徒,收亡隋之文物”的描述。追寻文物意义,古人还将其赋予礼乐制度的含义,杜甫《行次昭陵》便有“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此
中文物便是礼乐制度。
大图模式对于现代人而言,提到文物还是会想到前人留下的具有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或者遗迹,正因存世稀少,且富有年代感,一些文物成为收藏者的青睐之物。其实文物最好的价值还是被用于历史研究,对于揭开以往历史,探寻真相有着推动作用,给历史学家可
提供更多的方向和资料,文物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01
但因文物本身的价值不菲,一些人动了以次充好的心思,导致古玩市场鱼目混珠,如果不是明眼人很难看出真假,一些制假工艺精湛之人,甚至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假货导致古玩市场的信赖体系受到撼动,如果是新面孔很难受到认可,不少人倾向于和老熟人进行文物
交易,这种风气其实让一些不具备鉴别知识的人很为难。
大图模式想要知晓文物真假与否要看鉴定结果,但并非人人都是鉴定大师,这就促使一些鉴定文物的节目盛行。节目通过嘉宾携带文物的形式,给专家和嘉宾之间提供桥梁,让嘉宾能够在专业人士的
帮助下,了解到个人拥有的文物真实与否。在鉴定节目现场,出现不少奇怪文物,当然背后牵连的故事也值得深思,其中一位鉴定者背后的故事便颇为有趣。
02
老公迷恋画中女子,妻子偷偷带画来鉴宝,鉴宝专家听到女子的叙述之后反问:你知道她是谁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要从女子的说法谈起,这位女子携带着一幅画来到了鉴别节目现场,她自称实在受不了丈夫对于该幅画的态度,因此来到节目现场探寻真相。女子讲述了自己和这幅画的渊源,原来这幅画不是女人的东西,而丈夫才是画的主人。
因为丈夫一直都十分喜欢古玩字画,因此想要购买一些字画进行收藏,但经济有限,丈夫便只能潜心研究书画,一直没有进行购买。在探寻许久后,丈夫得知一人手中的这幅画,看到后就十分欣喜,最终花了一大笔钱购入。让女子没想到的是,丈夫在买入这幅画之后日渐沉迷,对它的痴迷让女子十分惊讶,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因为丈夫一有时间就盯着这张画看,同时内容还是一位
美女,女子心中十分介意。出于内心的疑惑,女子就瞒着丈夫将这幅画拿到了节目现场,看看专家有着什么说法,想要知道这幅画的价值以及画中女子的身份。女子的解释一时间让专家和现场观众有些嘀笑皆非,没想到丈夫买回来的一幅画竟会导致妻子吃醋,那么画中女子究竟有着什么“来头”?
大图模式03
专家们对画作进行了认真鉴定,在一番讨论之后,专家们向女子抛出一个问题,问女子知道画中人物是谁吗?女子当然不知晓,专家解释道,画中女子其实是唐朝名声浩荡的一位公主——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的事迹想必大家都已熟络,她和松赞干布的和亲给唐朝边疆带去稳定,让两国间的关系更为稳固,可谓是做出大贡献的人物。
大图模式唐朝和吐蕃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密切,文成公主的贡献不容忽视,至今西藏还有着不少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足以看出这位公主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样一幅关于文成公主的画像,因为画风精致,将文成公主的姿态完全展现出来,因此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从美人的韵味神态来看,画家应该是极负盛名的人物,这幅画的估价在6万元之上。
大图模式结语
从这幅画的笔墨特点来看,画作可能是出自于杨之光先生之手,现在看来,丈夫可能并不是在审视画中美人的婉约风度,而是在钻研杨之光先生的画功。听了专家解释后的女子恍然大悟,丈夫对书画的研究的确很深入,购画证明他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女子表示回家后不会对丈夫痴迷画中人再有怨言,可见艺术的魅力很有感染性。
参考文献:
《等慈寺碑》
《行次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