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画便是其中之一。而在画的世界中,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故宫的《骷髅幻戏图》便是其中之一。
听到这个画的名字,世人都会后背一凉,毕竟骷髅指的是人死后留下的骨架,是一种令人胆寒的东西。而有人却将其画进了画中,并且流传到了今日,令人觉得非常诧异。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幅画有何精妙之处。
大图模式《骷髅幻戏图》是南宋李嵩创作的绢本设色团扇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李嵩(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1190年–1230年)是一位南宋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后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在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任画院待诏。他以人物画著称,也精花鸟山水,尤为擅长界画。主要作品有《货郎图》、《花篮图》、《骷髅幻戏图》、《西湖图》、《服田图》、《春社图》和《四迷图》等。
大图模式在《骷髅幻戏图》的画卷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戴幞头、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席地而坐,左腿曲折着地,左手按左大腿,右腿弓起,右肘支右膝,坐姿十分舒适自便。右手提控一小骷髅,应为提线木偶(傀儡),上下牙列开张,似在说笑。
小骷髅即提线木偶(傀儡)右脚着地,左脚抬起,两臂做招手状,很是活泼。小骷髅对面为一小儿,其左手与双足俱着地,昂首伸右臂,似要伸手抓小骷髅,顽皮而好奇。小儿身后为一青年妇人,双手伸出似作阻拦状,表情看似有些干着急。大骷髅身后安坐一青年妇人,半袒胸,怀抱中小儿正食其乳。目光安详,稍侧身,正注视着眼前之事。
大图模式这幅画之所以会受人推崇,主要与其中对人物的描绘有所关系。不难看出,画卷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十分生动细致,仿佛能听见他们各自的声音,尤其是骷髅的造型十分精准。而整幅画的核心主题为生死转化及其因果轮回,场景对比鲜明,有一定的深度。
但是倘若你细细思考的话,会觉得十分奇怪。民间艺人表演提线木偶其实是比较正常的事情,毕竟如今的人们也会做。但是表演骷髅还是比较少的,毕竟寓意不好。
大图模式而最奇特的地方在于,操纵小骷髅的并非是民间艺人,而是一个大骷髅,这就不禁令人胆寒了。关键的地方在于,在这个骷髅的背后,还有一个妇女在给孩子喂奶,而她面对这具骷髅的时候,神情非常坦然,与阻拦小孩子接触骷髅的妈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非常疑惑不解,更是越看越可怕。
大图模式参考资料:《中国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