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是距离我们最近,然而也是最难以说清楚,最简单也是最复杂,最能接触到,但却最不好总结其本质的一种行为。
翻开字典,爱的解释就有很多,诗人的笔下,学者的研究中,社会学家的眼里,心理学上的探索中,各自有对爱的理解。孰对孰错,莫衷一是,或许所有的解释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爱的拼图。
爱是本能,还是一种后天的意志行为?关于这一点,请看下面这一段话:爱本质上应是一种意志行为,用自己的生命完全承诺另一个生命的决心。——德·弗洛姆
为什么说爱是一种意志行为?这就表明爱的当中,含有责任和担当的成分,并且在爱的实施的过程中,要有某种意志力的参与,去完成付出、奉献、克制、利他等一些具体的行动。
本能和意志力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本能是自然生发的,是天然的,不需要太多思考。也不用具有某种“承担”意识,它是一种本色行为。关乎本能的事,就没有做到或者做不到一说。而意志力就不同了,它需要理性的参与,需要责任感,克己精神,勇于承担的决心和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

不过弗洛姆也承认爱应该是这样,而不是说就是这样,全是这样。至少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其爱的表现,本能居多,意志力究竟有没有,这又是一个深奥的话题,又需要牵扯到动物本身具不具备意志力的问题。
这样看来,人类之爱应该比动物之爱更为“崇高”一些,原因就是“意志力”参与进来了,除过本能的部分,意志力的加入,使爱在本能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内容和保障。
不管怎么说,爱的基本核心第一是本能,生物都有,第二是克制,奉献,责任感,尊重,成全,人类才有,人类的爱,比其他生物上了一个档次。但问题往往又有另一面,人的克制精神,运用发挥地不好的时候,就会变成任性与发泄,又会走向另一极端,就变得反倒不如其他生物的本能之爱了,爱,此刻很容易派生出伤害。
爱还表现为一种共情能力,感别人之所感,而不是只感自己之所感。以自己为中心的爱,不能说不是爱,但充其量还停留在第一阶段,是没有意志力加入的原始本能的爱,是生物之爱,非崇高的人类之爱。

当一种爱有了意志力的参与,这个爱就稳定很多,保险很多,也才能称之为一种健康的爱。而没有意志力参与的爱,是很不可靠的,好的时候很好,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可一旦爱的施加方情绪不佳,任意发泄,这个时候,就没有什么因素和力量可以阻止他了,而他本身没有意志力自我约束,结果就会变得很糟糕。
意志力的核心,在于认识到“应该”大于“本能”,有了对和错的概念,有了是与非的担当,有了充分的成熟的责任感,哪怕一件事情自己做起来不舒服,不想做,但是为了责任,为了别人,也应该去做,也要约束自己的退缩逃避的本能,去勇敢面对,把事情担当起来。
所以,如果爱着的人都能在爱的过程中,做到意志力的参与的话,那么世间的爱就会稳定很多,可靠很多,健康很多,持久很多,小到人和人的关系,大到家庭的团结友爱,社会的良好氛围的形成,都是能够受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