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饮食文化便是中华文化当中极为突出的一部分。相比之于西餐而言,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突出,在礼仪方面的功能。
在《论语》这部中国经典名著当中,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在当时的那些统治者们看来,在食物方面的享受不管怎样都是值得的。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也没有现代的科技,对于他们而言生存尚且成为问题,如果能够吃好,那就更加是天大的享受了,统治者们生来便过着不缺吃穿的生活,因此便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吃好这一问题上。

对于老百姓而言,受到上层文化的影响,自然也会在饮食方面有所讲究,虽然不像古代上层统治的那样的精雕细琢,却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国民间曾经流传着公民意识里的一个说法,那就是“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说法呢?
其实,这样一种说法与我国古代社会的礼仪和人情有关系,老祖宗的饭桌规矩,其实有点道理。
一、菜不摆三的原因
菜不摆三,其实就涉及到了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一个命题,那就是个人与神鬼之间的关系。古代社会科技不发达,在面对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用神鬼来解释,这也就导致了一种对鬼神的崇拜。
这种对鬼神的崇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越来越讲究和细化,最初的礼仪,也正是从祭祀活动当中开始的。
在礼仪活动当中,三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数字,古人在礼仪之中往往会将三当作某一项活动的特定数目,当执行了三次之后才算是彻底完成。

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恐怕要属孔子见周王的三跪九拜了,一跪三叩首,三次跪百遍就完成了,这样一种觐见周王的礼仪,这种礼仪非常的繁杂,但也正是通过这种礼仪才能表现出个人对于周天子的尊敬。
不仅如此,在道家文化当中,三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比如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三生万物”,通过简简单单的“三”,可以演化出人世间的一切万物。古代的老百姓,对于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都比较相信。
其实不光是古代,就算是在现代,属于道家文化算命还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乃至于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些算命先生也跟起了时代潮流,在网络上为人算命。因此老百姓对于这个数字感到尊敬也有一定的道理。
既然三是一个非常尊敬的数字,那么自然而然的人们也不会将他轻易的用在平常生活当中。小老百姓的饮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为了避开礼仪当中的忌讳,于是老百姓才有了这样一条俗语,那就是菜不摆三。因为三就意味着执行一种“大礼”,而平常生活当中,哪里用得到这样一种礼仪呢,按照老人的说法随便使用这种礼仪,恐怕还会折寿。
二、筷不成五的原因
所谓的筷不成五,其实是指人们在吃饭时,所使用的筷子不能出现5只单根的筷子,也就是两双半。其实没有人可以使用一根筷子来吃饭,老百姓之所以会传下这样一个谚语,并不是担心其他的原因,而只是属于一种避晦气的表现。

我们现在在形容一个人可能会出什么事情时,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成语便就是三长两短。这个成语经常被人们提到,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去追究这个成语为什么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事情的发生。
从字面意义上,其实很难看出来这个词语与不幸之间有什么联系,其实这个词语与不幸之间的联系非常的微妙,只有身处在古代社会当中才能切身的体会到这个词语真正的含义。
与三长两短相关的其实是棺材板。说这两件事物之间有关系,恐怕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但是在农村当中,大家所见到的棺材板其实是由六个部分组成。如果除去最后的棺盖的话,那一副棺材便就有五个大的部分组成。
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可以在想象之中将一副无盖的棺材进行拆解,这个时候便就会形成了三长两短的五个部分。为了不说出与棺材有关的不吉利的话,于是他们便采用这样一种非常抽象的方式来表达不好事情,古人生活当中没有火葬,大部分的老人在去世之后都是采用棺材土葬的方式,因此大家便会非常避讳三长两短这样一种形式。
而筷子的两双半便出现了五这个数字,因此在老人们看来便就是非常的不吉利。因此老人在席间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允许出现这种五只筷子的情形。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席间吃饭的筷子还应当是长短一致规格相同的,不然的话出现三长两短的情况,那可就不大妙了。

当然,也不会有人拿一只筷子吃饭,更不会有人特意拿出长短不一的筷子来供老人吃饭。所以这种非常不常见的情形出现的话,一般都是人有意而为之,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厌恶。
三、席不坐六的原因
所谓的席不坐六,其实指的是在人们聚会的时候一张桌子上不能坐六个人,而这种说法在一些老人的观念当中非常的固执,如果一张酒席上只坐六个人的话,老人很有可能便会自己退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说法呢?说来其实也有一丝好笑,也有一丝迷信的成分。
在古代的社会当中,那个时候普通人在家里多半是使用一种方桌,这种方桌如果坐满的话应当是坐八个人,因此这种桌子也一般被称为八仙桌。
不过当人不足的时候,一张桌子上可能会坐不齐八个人,这个时候不管是坐七个还是坐五个都可以,但绝对不能坐六个。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圆圆满满,因此在坐桌子的时候,如果是六个人坐在八仙桌上,那肯定八仙桌旁边的四条凳全都是要被坐上人的,而且八仙桌上有一个主位这个主位代表的主人一般是会坐上一位人的,因此正对着主位的下方,很有可能便会缺一个人。

而此时如果从高空中看过去的话,就会发现这张纸做了6个人的八仙桌,呈现出一种极其微妙的形状,那便是有一些像乌龟。如果将八仙桌首尾坐着的两个人分别看成是乌龟的头和尾的话,那侧面坐着的4个人分别就是乌龟的4只脚,是不是非常的形象呢?这也就是为何席不做六的原因。
古人对于乌龟可是非常的忌讳,乌龟王八本来就是一句骂人的话,乌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便会将头缩进壳里,如果再遇到极度危险的情况,四个爪子都会缩进入,可是这样一种消极防御的方式根本就难以抵抗人类的进攻,所以在人类看起来就非常的好笑,在形容某些人很怂的时候便就会用缩图乌龟来形容他,所以乌龟在老人的观念当中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存在。
小结
现在看起来老人说的话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说到底都是为了图个吉利,倒不是什么实实在在的禁忌。现代的人大多无所畏惧,在饮食方面也不在乎要求这么多。
还有,人们去到餐厅吃饭,餐厅的筷子之类的东西一定是摆的整整齐齐的,如果是在家里小酌的话,一般家庭为了安全都已经将方桌换成了圆桌。

而至于菜品的话,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大部分的人都会采用比较丰富的菜品,然后在量方面做少一点,以此来提高饮食健康。所以这条谚语虽然在古代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现在倒是大可不必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