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蝗灾,可能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是没有太多了解的,不过对于依靠农业种植为生的人来说,则是最不希望出现的自然灾害之一。

蝗灾有多严重?
从古至今,蝗灾几乎每一年都会在地球上的某个地区爆发,古人不像是现代人,可以拥有杀虫剂等手段治理蝗虫,所以,在过去基本上爆发大规模的蝗灾,就会导致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在这里,为大家举一个例子:在今年2月份,蝗灾突然冲上了热搜,从东非一路来到亚洲的沙漠蝗虫灾害,在巴基斯坦等多国肆虐。
而且根据介绍,其实东非的蝗灾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全球变暖导致东非的气候出现了异常,所以催生了大量的蝗虫,才会聚积成灾。
其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贫穷落后的国家,在遇到蝗灾的时候,都会感到头疼,因为蝗灾的治理上,基本上是没有“特效药”的,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看到蝗灾爆发,就会感觉爆发了一场不会在人类之间传播,但是后果却非常可怕的“瘟疫”。

中国团队
破解蝗灾治理难题
其实,上百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一直都在研究蝗灾,比方说蝗灾的成因,因为只有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或许才可以从源头去治理它。
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认为蝗灾的形成大约和食物、栖息环境、信息素等有关,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伴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素则成为了科学家们眼中的重要诱因。
什么是信息素呢?科学家介绍,信息素是一种激素,它通过分泌来实现相同物种之间的“互动交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息素的传播,可以让同一种生物行动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为了破解信息素的科学谜团,中国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终分别在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的身上,都检测到了同一种信息素——4VA信息素。
同时,在野外环境中,科学家们也发现当4VA信息素开始传播的时候,蝗虫也会开始“变异”,让原本并不会聚集在一起的蝗虫,开始犹如“红了眼”一般大规模聚集,然后破坏人类的农作物。

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
在前不久,中国科学家团队将这项科研成果,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国内外的媒体也都争相对此进行
报道,认为这项发现或许可以
帮助人类治理蝗灾。
科学家们认为,蝗灾的形成竟然是与信息素4VA有关,那么,未来在蝗灾的治理方面,则可以通过释放信息素4VA,来吸引蝗虫前来聚集,之后将它们扼杀。
当然,也可以通过基因改良的手段,将蝗虫体内的4VA信息素给清除,然后将进行过基因改良的蝗虫释放到大自然中,通过一代代的繁衍,从而让蝗虫不再具有4VA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