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属于我们,但是又不属于我们。他们借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应该感谢我们;但是他们又不属于我们,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
大图模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就是“一张白纸”,但是其实我们都错了。
为什么孩子会笑,因为他们看到好看的东西,感受到好的事情,他们的情感也是那样的真实饱满。
大图模式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孩子们从入园到适应环境,到最后的毕业孩子们的表现,每一帧都有价值,每一帧都反映着一个孩子的不同情感。
影片的开始首先是这样的一句话:“这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是我们自己。”这句话给人的印象很深,让人不禁的去思考,到底我们的孩是孩子本身还是说是我们的一个“复制版本”?
大图模式在这不剧的镜头中我们几乎找不到采访者的相貌,有的只有他们的声音,这就更加真实的,没有第三者的介入,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幼儿园孩子的每一天。
大图模式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孩子总是喜欢和其他孩子打架,但当其他孩子有父母来接他时,他躲在角落里等着妈妈的出现,这让人觉得这个孩子可能真的缺乏爱,所以他会用这种方式找到存在感。
大图模式我们的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需要你的
帮助但不是“包办”!
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需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适应生存环境。
大图模式1.“放手”是种爱。都说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雨,但是家长还是希望让孩子在温室里长大。其实有的时候放手让孩子经历一些风雨挫折,他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
大图模式2.“敲打”是必须。时常的敲打敲打孩子,会让孩子在成功时不至于得意忘形;失败时不至于自责悲哀。让他知道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而不是碰巧而已。
大图模式3.引导少不了。虽然说要放手,但是他们的思想仍不成熟,需要我们给他们指引。只有不断地正确的指引他,才能让他不断地进步。
大图模式如果你有时间,就多陪陪孩子,也许不是你的孩子变“坏”了,他只是想让你多关注他,关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