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时期,绘画就不仅仅只是艺术形式,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辅助工具了,古人没有相机,就用绘画记录,如今到现在,绘画就不仅仅是充当生活中的辅助工具了,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艺术了,而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幅感动了很多人的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其实这幅画能够问世,中间也是发生了很多的曲折了的。

说起罗中立这个名字我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我想我们应该都看过一幅著名的油画,叫做《父亲》,那张满面油污皱纹,还端着一碗稀饭的农民非常的经典,相信每个看过这幅画的人都应该有所感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幅画当时差点就过不了审查,还是因为后来罗中立在画里面加了这么一个细节,才让这幅画重生。

罗中立偏执艺术,他游览各地寻找素材,常常在人群中找寻自己想要的,而他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就是农民,那个时候罗中立经常在城里面看到一些农民种地,罗中立深知最辛苦的就是农民,干最累最脏的活,最后却只够自己温饱。也因此罗中立开始对农民这个形象进行作画,一开始画了很多正在工作的农民,但是都不是很满意,直到后来才做成《父亲》这一幅画,这幅画长达两米,为了显示出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脸上的沟壑,他在颜料里面掺上馒头屑来体现皮肤的粗糙感。

那个时期守旧派和新兴派分裂的比较明显,很多人就认为这幅画丑化了农民的形象,根本不能参与评奖,因为这幅画上面的农民满手油污,还端着一碗剩饭,实在有损形象,这幅画太有争议了,罗中立也很为难,绘画艺术协会的领导也建议罗中立在上面再加点东西,罗中立很懵,后来想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这幅画上面加上了一支圆珠笔,之后这幅画便成功的参与了评奖。

而加圆珠笔的原因就是因为笔是代表有学问有知识,是属于正能量的东西,以父亲为名,再加上笔,就变成了辛苦劳作供孩子学习知识的父亲,从艺术和社会角度都有了恰到好处的影响。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