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应该知道牛是印度教的圣物吧。去印度旅游回来的人都表示,在印度,你可以看到牛满大街行走,也没有任何人驱赶它们,就算挡了汽车的路,也不会有司机对这些牛鸣笛,都只是把车停下,等牛过了马路再开车。可大家知道为什么牛在印度的地位这么高吗?下面就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牛为什么会成为印度的圣物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印度有两亿头牛,这个数量已经占了全球牛数量的四分之一!这么多牛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街道上为什么这么多牛,甚至有时能阻碍交通了。而至于为什么让这些牛优哉游哉,那就有宗教意义了。在印度,将牛视为圣物是源自印度教的信仰,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两个宗教为印度教与穆斯林教,而印度教的信徒占印度人口的82%左右,所以将牛视为圣物的思想对印度教教徒来说是根深蒂固的教义。

在公元前1800年,雅利安人进入了南印度次大陆,并且在此后的一千年时间里他们仍统治着印度北部。雅利安人属于游牧民族,他们与牛马羊等动物相伴为生。在雅利安人留下的一本印度教最早的圣经《梨俱吠陀》中其实并没有提出牛是印度的圣物,也没有提出不允许宰杀牛的禁令,而只是规定了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祭祀阶层、“刹帝利”武士阶层、“吠舍”商人阶层和“首陀罗”贱民阶层这四个不同的社会等级。牛在当时不仅可以吃,可以杀,还可以进行
交易。

后来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游牧经济开始转变成了农业经济,牛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而印度教的最高等级“婆罗门”阶层是不做农耕的,于是他们就一直自上而下层层剥削,而最底层的“首陀罗”阶层可谓是苦不堪言,在这样一种社会极度不平等的状态下,最底层的阶级终于奋起反抗了,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刹帝利”武士阶层、“吠舍”商人阶层、“首陀罗”贱民阶层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婆罗门”,也公然反抗印度教的理念,从而产生了印度社会第一个倡导不杀生的宗教——佛教。

作为一种提倡反对压迫的新宗教,佛教在印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的婆罗门意识到自己的地位逐渐受到冲击,于是也开始顺应社会的变化,修改了自己的教义,尤其开始吸纳尊重生命的教义。也为了拉拢人心,婆罗门提出将与数量庞大的下层阶级日常息息相关的牛提升到神的地位,以此保住自己的地位。于是,牛一夜成名,上升为“神”。
既然牛是圣物,为什么印度每年牛肉出口都占世界前几名?
在这里需要区分的是,虽然牛一跃成为圣物,但是牛的农耕身份并没有改变。首先,被称为“神牛”的只是一种白色的,背上带瘤,并且牛角巨大的品种,而其他的牛也是仍需要干活,载货的。而这些“神牛”也是有自己的职责的,比如会被送到寺庙里供养,偶尔也出席一下婚礼。
不过因为印度教在印度的数量十分庞大,他们虽然也使用黄牛、水牛来干活,但是如果牛老了,干不了活的时候,也是不可以杀生的,养得起的会把牛养老送终,而养不起的只能把牛放到街上,让它们出去吃百家饭了,任其自由游荡。所以其实你在街上看到的那些牛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牛或者还未成年的小牛。不过虽然它们在大街上自由自在,但其实很多都吃不上饭,只有神牛走在街头会被人们喂食,其他的只有挨饿的份儿,甚至还有很多神牛也找不到食物,最后只有活活饿死的份儿,还有不少牛饿极了去吃塑料袋,结果都被活活噎死。
而水牛或者黄牛,到了年纪就死路一条了,印度有个低种姓的职业专门就是宰杀水牛和制作水牛皮革用品的,而上文说到的印度另一大宗教——伊斯兰教,是没有不食牛肉的宗教教义的,所以穆斯林也会大量宰杀水牛来食用。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导致印度成为牛肉、牛皮出口大国,因为印度自己国家吃牛肉很少,所以大部分都用来出口了,而其他牛肉出口大国其实也是牛肉消费大国,比如巴西,巴西是著名的牛肉生产大国,近年来牛肉产量1000万吨左右,但其自身却消费近900万吨,那么作为出口的牛肉数量只有100万吨左右。阿根廷牛肉年产量300万吨,而出口量还不到30万吨......相比之下,印度的牛肉产量为400万吨左右,而只有一半不到的数量用于国内消费,所以200多万吨的出口量实在是在世界名列前茅了。
看完文章,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牛在印度有这么高的地位了吧,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宗教原因,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背上有瘤,通体白色的牛才称得上是神牛哦,如果大家去了印度,在街头看到这样的牛,要喂它食物哦,听说会得好运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