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联赛第11轮,国际米兰客场挑战卡利亚里。上半场蓝黑军团多次威胁射门被扑出,索蒂尔的进球帮主队取得领先,下半场巴雷拉远射扳平,替补出场的丹布罗西奥反超比分,卢卡库锁定胜局,最终国际米兰3-1客场取胜,继续排名积分榜第二位。

1-3
孔蒂的及时调整是本场逆转取胜的重要因素,这对之后的比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孔蒂的妥协】
孔蒂在战术方面有很多地方饱受诟病,比如:
一、不用埃里克森;
二、临场调整差,换人太晚,换人名额用不完;
三、只会三后卫;
四、不管领先落后永远一个节奏,导致多次领先情况下丢球。
但是本场比赛,似乎一夜之间,全变了:
一、埃里克森首发了;
二、换人及时了。中场休息换第一个,58分钟连换两人,72分钟再换第四个,84分钟换第五个。不光是用完了五个换人名额,而且替补出场的丹布罗西奥打进了反超比分的进球;
三、变阵了,用四后卫了;
四、比分领先之后,会护球拖延时间了,会控制节奏了。
在欧冠被淘汰之后,孔蒂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固执,从善如流,满足了球迷的一切愿望,同时也收获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一点也不像孔蒂的风格。

孔蒂
我一度以为,是苏宁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悄悄的换掉了孔蒂。
直到看见赛后发布会:
“埃里克森首发?我不想谈论球员个人,胜利是团队努力的结果”,然后转身就把巴雷拉夸成一朵花。
“四后卫是B计划?只是换人而已”,然后就把话题扯到要有足够的替补球员可用方面。
看到这打死不承认的风格,我才确定,这是真的孔蒂。
明明就用埃里克森首发了,却避开话题不谈,明明就改用四后卫赢了,依然避重就轻。身体很诚实,但嘴上不认账,这很孔蒂。
嘴上死不认账是孔蒂的一贯风格,但在实际行动上孔蒂确实已经做出了改变。事实证明,孔蒂是会用四后卫的,也是可以早早换人的,埃里克森也是可以塞进352阵型的。
正是这样,才更让人愤怒,上赛季因为死不换人而丢掉的那些分有多冤。
之前还在猜测,孔蒂是不知变通、太楞,或许是能力问题。但现在看来,明明知道变通,却抵死不用,自己作死,这就是态度问题。
是什么让孔蒂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

高层会面
或许原因就在于欧冠被淘汰之后,孔蒂与高层之间的这次会面。
会面内容不得而知,官方的声音是对孔蒂表示了支持。但从本场比赛立竿见影的诸多改变来看,高层是给到了孔蒂足够的压力,足以让孔蒂放下固执,不再端着高姿态坚持自己的正确(虽然在媒体面前还是不会承认),做到从善如流,去尝试一切可能对球队带来帮助的变化。
如果是其他时间的某场比赛,孔蒂做出了这些改变,或许可能是偶然为之,没有持续性。但结合刚刚从欧冠出局以及高层会面这个时间点来看,本场的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孔蒂的妥协。
孔蒂不再固执,这是一件好事,对接下来的单线争冠非常利好。
【埃里克森的使用】
在埃里克森加盟之前,我在球探报告里就说,他最合适的位置就是352阵型的左中前卫,也就是森西的位置。但是孔蒂不这么认为,非得去折腾3412,折腾了大半年,结果埃里克森还是没法融入,成绩也给折腾没了。
本场比赛,孔蒂继续用球队最熟悉的352阵型,埃里克森出任左中前卫。

首发及评分
评分不高,6.2分,首发球员里倒数第二,和他本赛季的平均分6.27差不多,也就是发挥了本赛季的正常水平。
进攻端传球有亮点,防守端对抗太差,这是埃里克森的常态。

卡利亚里的进球
对方阵地进攻时,埃里克森作为三中场偏左的球员,靠过去防守保护中路,拦截了对方的直传球,但是接下来的拼抢,五五开的机会,他不敢伸脚,结果反击的机会变成了对方的二次进攻。二次进攻转移到右路,埃里克森也匀速跑跟了过来,基本算是到位,能够堵住对方直接带球往前冲的线路,但由于不贴身也不做防守动作,对方起脚传球他就管不了啦。

卡利亚里右路进攻打穿
这次卡利亚里右路进攻,区域三防二。佩奇顶出防对方持球者,巴斯托尼盯着对方前锋,埃里克森在旁保护,没有问题。但是对方边后卫套边插上了,而且是缓缓插上的,防守方有足够的时间。此时埃里克森应该及时靠过来防住持球者,让佩奇能够退回去跟住前插的边后卫。结果埃里克森根本不动,佩奇一防二,想退又不敢,只能赌博上去封球路,巴斯托尼被前锋带走,套上的边后卫一路长驱直入杀入禁区。
上面两次阵地防守就能看出埃里克森在防守端的问题。跑动是不少,也基本能够到大致的范围内,但也仅此而已了。站站位置,等着对方传球或者带球直接撞在他身上,除此之外,没有主动的防守动作,甚至连跟人和补位都做不到。

卡利亚里反击,索蒂尔摆脱埃里克森
这次是埃里克森主罚任意球被顶出,对方快速反击,埃里克森一对一去防守带球的索蒂尔。此时后卫全部在对方禁区,一旦突破就是长驱直入的局面,用身体把对方连人带球撞出边线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至少一个前场战术犯规阻止对方的反击。索蒂尔在边线处才接到球,前方是埃里克森,外侧是边线,内侧有B罗保护,已经进入死胡同,似乎只有回传一条路。但埃里克森一下子把重心交出去,扑到边线上,让对方轻易变向突破,之后象征性的伸了一下脚。被突破之后,埃里克森也知道形势不妙,不能让对方过去,所以试图伸手拉住对方,哪怕是犯规。但是他的拉拽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就像是秀才遇上兵,我跟你拼了,然后冲上去用小拳拳锤对方胸口。
这就是埃里克森的防守,防守动作和意识极差,对抗约等于零,极易被对方一对一突破。他在防守端的作用就跟本场比赛末段捂着大腿的桑切斯一样,只能站个位置等球撞到身上,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埃里克森本场4次地面对抗,全部失败,没有空中对抗。而他的搭档B罗8次地面对抗赢下4次,4次空中对抗全败;巴雷拉9次地面对抗赢下4次,6次空中对抗赢下3次。身高体重都没优势,所以对抗不占优,但至少这两人敢拼敢抢。

快速反击埃里克森补射
这次反击最能体现埃里克森在进攻端的作用。后场巴雷拉拼抢下来球,埃里克森不停球直接一脚送给桑切斯,避开了对方围抢,才有了这次反击。反击时的跑位也很清楚,往对方两名后卫中间跑,拿到了对方解围的二点,然后不停球直接凌空传给右侧的卢卡库形成单刀。
这一前一后两脚不停球的直接传球,显示了埃里克森的能力。阵地进攻时没有空间,在快速反击时的一脚出球就是埃里克森最闪亮的地方。但也要注意到,在补射之后,球弹出来,埃里克森在身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放弃拼抢,让对方顺利解围,这正是他不能融入的原因。
从埃里克森和扎帕去追这个球时的跑动姿态就能看出两人对这次球权的渴望程度的差别,要说冲刺完以后累,人家扎帕也是一路从前场追回来的。
孔蒂一直强调斗志和拼搏精神,埃里克森这样的态度怎能让孔蒂喜欢?
哪怕抛开精神单论战术,不管是前场逼抢还是后场站位,埃里克森这个点都极易被对手突破,从而打穿国米整个的防守体系。这或许就是孔蒂要去折腾3412的原因。
因为352的中前卫是要承担很重的防守任务的,而3412的前腰则不用,孔蒂的变革也算是根据球员的特点来制定战术了,为了用好埃里克森真是操碎了心。但无奈国米的后腰不是坎特,B罗本来就是进攻球员出身,是组织型的,虽然跑动和拼抢都积极,但毕竟不是专职后腰,巴雷拉和比达尔也同理,再加上攻强守弱的边翼卫,这样的配置撑不起3412阵型里前场三人不参与防守的负担,也就失去了孔蒂口中的攻守平衡。
352里,埃里克森只是弱了一个点,队友还可以补,而3412动的是整个体系。既然都发挥不好,那还是352对球队的伤害小一些。
所以,虽然我经常喷孔蒂,但在埃里克森和孔蒂之间,我站孔蒂。孔蒂为埃里克森做出的改变和牺牲已经足够大,埃里克森不能融入,其本质不在于孔蒂的阵型是三后卫还是四后卫,也不在于孔蒂喜欢工兵重视斗志,其真正的核心原因在于,埃里克森这种完全没有对抗的纯技术型10号球员,已经被历史所抛弃。

埃里克森
现代足球,随着球员们跑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节奏也越来越快,每一个位置都避免不了对抗。里克尔梅在巴萨为什么失败?巴内加在国米为什么表现平平?皮尔洛为什么后置才得以重生?其根本因素都在于对抗。
踢五人制小场,埃里克森、皮尔洛、巴内加、里克尔梅、哈维组一队,能把所有对手遛成狗,但是在大场上,速度和力量带来的绝对优势,是靠技术很难弥补的,比如赫斯基、贝尔、卢卡库。
技术型球员对抗差一些可以理解,但是能够护球摆脱,给自己创造传球机会这是底线,比如哈维皮尔洛,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缺陷就大过了优点。
这样的球员不是不能用,但必须得以其为核心,围绕其建队,从买人、战术设计到场上跑位,统统围绕着他来进行,把他的缺点全部兜住,只发挥其优势。一旦打造成型,威力也不小,比如里克尔梅之于比利亚雷尔,巴内加之于塞维利亚,但其缺陷就是这个核心一旦被怼死,整个体系就瘫痪,依赖性太强。
所以,巴萨不用里克尔梅,皇马不买埃里克森。
国米目前比不上皇马巴萨,围绕埃里克森建队未尝不可,但问题是时机不对,冬窗加盟的时候,国米的整个战术体系、人员架构已经基本成型。仅仅微调,埃里克森无法融入,而推倒重建,显然更不可能。
所以,目前孔蒂对埃里克森的用法是正确的。虽然用埃里克森首发,但也意味着孔蒂已经放弃对埃里克森的挽救,不再为了他而让整支球队伤筋动骨,就坚持自己成熟的体系,把埃里克森填充进来,能适应就适应,能发挥多少就发挥多少,无法适应,离开就是。
既然不可能为了埃里克森而推倒重建,那唯一的出路就是分开。
趁现在,很多人还以为埃里克森只是不适应孔蒂的战术,还有人愿意接盘。试得越多,明白人越多,等大家都看出来埃里克森不适应的是现代足球风格时,再找人接盘就很困难了。愿意围绕埃里克森来建队的,顶天只是瓦伦西亚、塞维利亚,或者当初的热刺和前几年的国米,这种目标最多设在争欧冠资格级别的球队,他出不起高价啊。
【变阵四后卫】
久攻不下,孔蒂在第72分钟完成了第四个换人,劳塔罗换下巴斯托尼,变阵433,然后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连进三球逆转取胜。
前两个球是角球,第三个是对方门将压上,都不是靠战术配合打出来的进球,仅仅20分钟,也很难说四后卫阵型就立刻让球队运转得多流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关键在于变。
之前的孔蒂就是不知变,就坚信自己的方法是对的,没进球只是运气不好,所以一直坚持不变,坚持用头去撞墙,非要把墙撞个洞为止。
现在,懂得变化,可以搬梯子来试试爬墙,也可以从墙角下挖洞,甚至可以抬水来浇浇看墙会不会变软,不一定有效,但你总得试试。
变阵之前,射门次数8-14,控球率42-58,变阵之后,射门次数3-7,控球率44-56,数据并没有明显变化。

变阵之后双方的射门
但是分时段来看,在国米变阵直到反超比分这12分钟时间里,射门次数为1-4,控球率为30-70,优势非常巨大。
这固然与对手太早主动撤前锋加后卫进行死守有关,但如果孔蒂不变阵,岂不是正中对方下怀,按照之前的节奏一直拖到比赛结束。
作为比分落后一方,或者是平局时作为想拿三分的主攻一方,怕的就是不变。对方已经用同样的方式成功防守了那么久,剩下这点时间你还一模一样的套路,对方靠惯性也能防下来,你就期待运气突然降临?
只要进攻方有变化,防守方作为被动一方,只能跟着变,一变就会乱,乱了才会出现机会。
本赛季首回合2-3落后佛罗伦萨时,就是变阵433,最后时刻连进两球逆转,本场比赛也是一样。并不能证明四后卫或者三前锋阵型更加适合目前的国际米兰,但至少说明,主动求变是有用的。
【两个细节】

巴雷拉扳平比分
在巴雷拉进球之后,所有球员都没有庆祝,不约而同的往回跑,等着去开球。
巴雷拉不庆祝,是对老东家的尊重,而其他球员都不庆祝,这说明全队早已统一思想,还要进球。
更关键的是哪怕还需要进球,但没人着急,没有人招呼队友赶紧回去,没有人去球网里抢球,也没有人抱着球拼命的往回赶,只有距离球最近的杨教授趟着球匀速往回,大家都心照不宣,非常淡定。
这说明球员们内心并不急躁。
落后而不急躁,思想统一而有信心,这是球队团结、士气可用的表现。

森西控制节奏
比赛末段,快速反击机会,森西带球冲上去就是三打三,但是森西选择了往没人的边路带,等对方过来,选择回传,降速,控制节奏,消耗时间。
反击打上去,固然是有可能进球,但一旦被对方抢断,顺势反击,将得不偿失,这个时间段,消耗时间,保证球权不丢,可比一次威胁进攻更重要。

角球卢卡库过来护球拖延时间
这次角球卢卡库用大身板在边线护球,之后连续造成前场界外球,这一波就消耗了接近两分钟的时间。
之前的国际米兰就是不懂得控制节奏,哪怕比分领先到了比赛末段,也是照常进攻,该冲就冲,该射就射,像一群机器人只会按原定指令执行命令,没有丝毫节奏变化,没有丝毫拖延时间的想法,导致多次在比赛最后二十分钟被对手追分。
上一次看见国际米兰像这样在角球区护球拖延时间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
懂得控制节奏,也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结语】

数据统计
本场比赛双方实力差距不小,如果不是卡利亚里门将神勇发挥,上半场就能拿下。
最可喜之处不在于逆转取胜,而在于孔蒂的改变,不管是用埃里克森也好,及时换人也好,变阵也好,控制节奏也好,懂得变通就是好事。
另一可喜之处在于球员们似乎走出了欧冠出局的阴影,队内气氛不错,团结而自信,没有了之前那种急躁而不知所措的感觉。
希望球员们能把这样的氛围和士气保持下去,孔蒂也要把这种思变的精神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