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649阅读
  • 11回复

[分享]常见异常步态分析及矫治方法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237
飞翔币
211647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6373
信誉值
8


步态分析(GA)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小康给大家总结了临床上常见的步态分析问题,供您参考。
1、步态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步态评定临床意义】
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2、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3、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步态检查适应症
1、CNS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后偏瘫、脑瘫、帕金森病、小脑及其传导通路病变。
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踝扭伤、下肢不等长等。
3、下肢肌力损伤: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
禁忌症:严重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等。
基本参数
1、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一般步长约为50~80cm。
2、步频: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健全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 步/min。
3、步速: 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2m/s。
4、足偏角: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偏角,健全人约为6.75°。
5、步宽: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如图示Ⅲ,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约为8±3.5cm。
6、步幅: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
7、步行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8、步行时相: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2、常用评定的方法
1、四期分析法:两个双支撑相、一个单支撑相、一个摆动相
2、RLA八分法:美国加州Rancho Los Amigos康复医院的步态分析实验室提出的,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求出八个典型动作姿位点
步行功能分级
0级:患者不能行走或完全依靠轮椅或2人以上帮助
1级:患者需要使用双拐或1人持续有力的搀扶才能行走及保持平衡;
2级:患者持续或间断需要1人帮助平衡或协调,或需要使用膝-踝-足矫形器{KAFO},踝-足矫形器{AFO},单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和保证安全
3级:患者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安全,需要1人监护或言语指导,而无身体上接触;
4级:患者在平面上可独立步行,但在上台阶,斜面或不平的表面时需要帮助或监护;
5级:患者可独立地去任何地方。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1.竖脊肌:在步行周期站立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正直。
2.臀大肌:在摆动相后期使向前摆动的大腿减速,在支撑相,臀大肌起稳定骨盆、控制躯干向前维持髋关节于伸展位的作用 。
3.髂腰肌:对抗髋关节后伸,使髋关节屈曲,以保证下肢向前摆动。
4.股四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膝关节屈曲度,从而使支撑中期免于出现因膝关节过度屈曲而跪倒的情况。

5.缝匠肌:作用为屈髋和屈膝关节。
6.腘绳肌:在摆动相末期,离心性收缩使小腿向前的摆动减速,以配合臀大肌收缩活动(使大腿向前摆动减速),为足跟着地做准备。足跟着地时及着地后,腘绳肌又作为伸髋肌,协助臀大肌伸髋,同时通过稳定骨盆,防止躯干前倾。
7.胫前肌:足跟着地时,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关节跖屈度,防止在足放平时出现足前部拍击地面的情况。足趾离地时,控制或减少此时踝关节的跖屈度,保证足趾在摆动相能够离开地面,使足离地动作顺利完成。
8.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在行走、跑、跳中提供推动力,比目鱼肌富含慢性、抗疲劳的红肌纤维,主要与站立时小腿与足之间的稳定有关。二者在站立相,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正常足站立:人体重心的高度在第1~3骶椎,且在骨盆中心。
3、常见异常步态
步行周期中任何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步态异常,甚至引起病理步态,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异常步态分类
(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①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
②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
③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
①肢体廓清障碍: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②肢体行进障碍: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4、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
异常步态的矫治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所以训练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步态分析,找出步态异常的原因和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改善步态。
1.足下垂步态
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
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常见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矫治方法:
①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
②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形器(AFO);
③对中枢性损伤所致的足下垂及合并有足内翻的患者。
除上述训练外,可配合站斜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对因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
2.膝塌陷
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如果患者采用增加股四头肌收缩的方式避免膝关节过早屈曲,并稳定膝关节,将导致同侧膝关节在支撑相末期屈曲延迟,最终导致伸膝肌过用综合症。在不能维持膝关节稳定时往往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以进行代偿。
相关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可延长和过度活跃。
矫治方法:
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 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 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
②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 治疗。
③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 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3.膝过伸
膝过伸很常见,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早期。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等。
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同上;③膝关节控制训练;④臀大肌肌力训练;⑤步行分解训练。

4.臀中肌步态
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
患者在支撑相早期和中期骨盆向患侧下移超过5°,造成患侧下肢相对过长,所以在摆动相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增加,以保证地面廓清。
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
【矫治方法】
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
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
提降骨盆训练等;
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
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5.臀大肌(髋伸肌)步态
臀大肌无力者,而关节后伸无力,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态。
6.股四头肌步态
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7.减痛步态
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些差异。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
8.帕金森步态
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9.偏瘫步态
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为划圈步态。
10.剪刀步态
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11.痉挛性截瘫步态
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使行走更加困难。如脊髓损伤部位较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
12.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 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或醉汉步态。
13.短腿步态
患肢缩短达62.5px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下降,对侧迈步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屈。如果缩短超过100px,则缩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短腿步态。
常见的病理步态及矫治方法

1
足下垂
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

矫治方法
1. 胫前肌肌力训练

2. 使用踝足矫形器(AFO)

3. 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

4. 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
5. 局部肌肉神经阻滞
2
膝过伸
偏瘫后开始走路,很多人会出现“膝过伸”现象,表现为患腿缺少屈膝动作,膝盖伸得过直。膝过伸很常见,但一般是代偿性改变。膝过伸”时间久了,会引起膝关节过度磨损,造成畸形。

有两种简单的视觉方法可以用来判断自己是否膝盖超伸:
  • 站立时大小腿之间的角度超过了180度,呈“C”形(从正侧面看) 。
  • 小腿腹相对于脚跟的位置远远靠后(肌肉异常发达的不算)。

矫治方法
1. 股四头肌牵伸训练

2.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3. 膝关节控制训练

4. 臀大肌肌力训练
5. 步行分解训练
6. 倒走训练

3
膝塌陷
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
相关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

矫治方法
1.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
2.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
3.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4
臀中肌无力
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

患者在支撑相早期和中期骨盆向患侧下移超过5度,造成患侧下肢相对过长,所以在摆动相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增加,以保证地面廓清。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

矫治方法
1. 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

2. 蛙式抗阻训练:侧躺,外展髋部,在膝盖处套上弹力带增加阻力。

3. 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提降骨盆训练等;
4. 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
5. 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5
臀大肌无力
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由于外周神经损伤原因,部分外伤手术后病人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臀肌挛缩现象,他们的臀大肌是紧张而无力的。

臀大肌无力时伸髋肌群也无力,表现为在站立状态中躯干始终保持后倾,导致被动伸髋,身体的重力线不居中而是通过髋关节的后方,双侧肩关节随重力线后移向后撤,同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于是形成挺胸凸腹塌腰的臀大肌步态,也就是就是俗称的“鹅步态”,要注意与臀中肌无力的步态“鸭步态”作区分。
▲臀大肌无力“鹅步态”

矫治方法
1.被动训练法
  • 患者侧卧位,训练侧肢在上,治疗师一手固定患者髂前上棘,另一手置于其膝关节,帮助患者完成后伸动作,注意髋关节的充分后伸;
  • 患者俯卧位,治疗师一手固定患者臀部,防止其撅屁股,另一手在其膝关节前方给予适量辅助,帮助其向上抬,完成髋关节后伸。

2.主动训练法
  • 迈步下蹲:双脚站立,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迈步的时候,迈出与肩同宽的距离,然后慢慢下蹲,要点:前腿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后腿的膝关节不要碰到地面,大腿与小腿成50度夹角。上肢一定要立直,挺胸收腹。15次左右一组,做3-5组。
  • 臀桥:仰卧躺在垫子上,屈膝,大腿与小腿呈90度夹角,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臀部慢慢抬起,这时肩关节、髋关节以及膝关节是在一条斜线上,这是起始动作,然后慢慢向上抬起,感觉是两个髋关节向上抬起,然后慢慢下放,向上收紧的时候控制一到两秒钟。

要点:只有肩、腰、胯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是离地的情况下再往上提,才能锻炼臀大肌。15-30次一组,做3-5组。
  • 俯卧交替抬腿:患者俯卧位趴在床上,下肢伸直后向上抬起,臀部固定不要撅屁股,向上抬腿,完成髋关节后伸。肌力较好者脚踝处负重,每组做 10-20个。此动作锻炼臀大肌同时可以锻炼股后肌群,动作要缓慢。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237
飞翔币
211647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6373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2-26
步行是功能独立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一名治疗师,通过步态分析来评估患者是否行走功能异常,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及选择辅助器具。对于我们接触到的异常步态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异常步态种类到底有哪些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下步态的参数
图片
步行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图片
步行参数1、步长: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步长与身高成正比;2、跨步长:由左侧步长和右侧步长组成,相当于一个步行周期的距离;3、步速:指步行的平均速度;步频:指平均步数;4、步宽:指两脚跟中心点或重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步宽愈窄,稳定性愈差;5、足夹角:指足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直线之间的夹角。再来看一下,异常步态障碍分类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①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微信公众平台:脊椎健康联盟②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③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①肢体廓清障碍 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②肢体行进障碍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01
图片
足下垂步态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常见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②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形器(AFO)。③对中枢性损伤所致的足下垂及合并有足内翻的患者,除上述训练外,可配合站斜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对因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02
图片
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相关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矫治方法: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②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③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03
图片
膝过伸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等。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同上。③膝关节控制训练。④臀大肌肌力训练。⑤步行分解训练。04
图片
臀中肌步态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微信公众平台:脊椎健康联盟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矫治方法:1.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2.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提降骨盆训练等;3.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4.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05
图片
臀大肌步态臀大肌无力者,而关节后伸无力,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态。06
图片
股四头肌步态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07
图片
减痛步态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些差异。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08
图片
帕金森步态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09
图片
偏瘫步态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为划圈步态。10
图片
剪刀步态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11
图片
痉挛性截瘫步态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使行走更加困难。如脊髓损伤部位较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12
图片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 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或醉汉步态。13步行是功能独立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一名治疗师,通过步态分析来评估患者是否行走功能异常,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及选择辅助器具。对于我们接触到的异常步态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异常步态种类到底有哪些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下步态的参数步行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图片
步行参数1、步长: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步长与身高成正比;2、跨步长:由左侧步长和右侧步长组成,相当于一个步行周期的距离;3、步速:指步行的平均速度;步频:指平均步数;4、步宽:指两脚跟中心点或重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步宽愈窄,稳定性愈差;5、足夹角:指足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直线之间的夹角。再来看一下,异常步态障碍分类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①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微信公众平台:脊椎健康联盟②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③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①肢体廓清障碍 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②肢体行进障碍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01
图片
足下垂步态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代偿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下肢划圈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常见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置沙袋以抗阻训练。②对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形器(AFO)。③对中枢性损伤所致的足下垂及合并有足内翻的患者,除上述训练外,可配合站斜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和运动控制能力。对因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02
图片
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相关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矫治方法: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②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③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03
图片
膝过伸一侧膝关节无力可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等。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同上。③膝关节控制训练。④臀大肌肌力训练。⑤步行分解训练。04
图片
臀中肌步态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微信公众平台:脊椎健康联盟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为鸭步。矫治方法:1.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2.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提降骨盆训练等;3.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4.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05
图片
臀大肌步态臀大肌无力者,而关节后伸无力,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态。06
图片
股四头肌步态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07
图片
减痛步态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些差异。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08
图片
帕金森步态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09
图片
偏瘫步态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为划圈步态。10
图片
剪刀步态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11
图片
痉挛性截瘫步态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使行走更加困难。如脊髓损伤部位较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12
图片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 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因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或醉汉步态。13
图片
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下降,对侧迈步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屈。如果缩短超过100px,则缩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短腿步态。短腿步态患肢缩短达62.5px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下降,对侧迈步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屈。如果缩短超过100px,则缩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短腿步态。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srwam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712871
飞翔币
1995
威望
25627
飞扬币
321888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2-26
来看看
srwam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712871
飞翔币
1995
威望
25627
飞扬币
321888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02-26
了解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5243
飞翔币
253211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306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02-26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5243
飞翔币
253211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306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1-02-26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5243
飞翔币
253211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306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1-02-26
不错,了解了
级别: 光盘高级
发帖
20376
飞翔币
1247
威望
142
飞扬币
203789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1-02-26
进来看看了解一下
级别: 光盘高级
发帖
20376
飞翔币
1247
威望
142
飞扬币
203789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1-02-26
谢谢分享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669
飞翔币
48344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90423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1-02-27
了解一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669
飞翔币
48344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90423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1-02-27
随便看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669
飞翔币
48344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90423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1-02-27
路过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