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744阅读
  • 10回复

[分享]穷养的孩子是缺钱还是缺爱?3个认知炸弹,摆脱低自尊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148
飞翔币
21161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0734
信誉值
8

穷养的孩子有很多心酸却又无处言说的痛:班上同学都有的新头花,妈妈永远也不会给我买。零食、玩具永远被视作无理要求,大人认为这是无用的东西。想买练习册,妈妈说:“浪费钱,买了你也不会做。”当人们在抱怨穷养的时候,并不仅仅在说,父母给我们花了多少钱,更多在谈论一种感受——“我在父母那里不值得那么多钱”。这里的穷养并不是父母教我们节约、不奢侈,而是父母在爱上的吝啬,给了孩子一种匮乏感。它给我们留下的心理创伤是——我在父母那里都不值得了,我在谁那里能值得呢?可是有谁想不被爱呢?在“不值得被爱,又想被爱”之间形成一种矛盾,导致长大后一有人对自己好,我们就从了吧。这就是穷养小孩儿最大的困扰了。那要解决这种困扰,我们该怎么办呢?01穷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要知道穷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才能去解决。低自尊(1)脑海里常常有个声音在说——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爸爸妈妈都认为我不配,那在别人眼中更不用说了;(2)当别人流露出负面情绪时,第一反应是:“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那样说,我怎么情商那么低,连个话都不会说。”(3)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感到委屈愤怒的时候,不敢表达,不会表达。遗传贫穷思维父母的抠门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稀缺感,这种稀缺感久而久之会使我们形成心理贫穷感。心理贫穷感是一种稳定的主观偏差,这会使我们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自己身处贫穷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夸大金钱的作用,并且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济条件感到不满。那在这种情绪和认知下的我们,在决策时,很难做到延迟满足。穷是什么,是稀缺,眼前有的快乐,我现在就要抓到,因为下一刻快乐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而这样的思维习惯,会让你继续贫穷。正如《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中所说的:「贫穷不会给你力量,或是教你坚持。不,贫穷只会教你如何变穷。」02你要相信你能改变虽然媒体大肆宣扬着原生家庭决定论,但有很多心理学研究却在告诉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给原生家庭论扔出了三个炸弹:(1)发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2)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骗你;(3)随时都可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只要你做好准备。李松蔚老师第一条是在说,比如你认为你现在低自尊,不值得被爱,就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穷养,让你觉得你不值得被爱。那么你现在长大了,已经不被穷养了。因已经结束了,那果自然结不成了。这样你就打破了一个认知悖论。但是你会说,可是我现在还是很低自尊呀。确实,人格相对是更稳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打破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当然啦,下面也会提到一些具体的办法。第二条: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骗你。其实这个有点像心理学上的“强迫性重复”,有些行为模式虽然不健康,但是熟悉,而熟悉带来的感觉是安全。李松蔚老师认为改变之所以很难,不是因为它真的很难,而是因为你留恋熟悉又安全的感觉,所以不去改变。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识别到这些“安全却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在识别之后,再决心改变。第三条就不用过多解释了,你可以现在就选择开始改变,虽然过程会很缓慢,改变会很艰难,但没有任何事情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当你离开原来的那个环境后,你有能力缓慢而又坚定地摆脱童年的阴影。03对抗穷养的小技巧在有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改变”的信念之后,给大家介绍几个方便操作的小技巧:1 消灭心理贫穷感的方法是即时满足上面我们说到被穷养的孩子很容易有心理贫穷感,很难做到延迟满足,并沿袭贫穷。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延迟满足呢?答案是即时满足,但我们要注意两个要素:一是有计划的,二是主动的。举个例子,在发工资后,想要报复性的消费,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在满足小时候“得不到”的心理。那有计划的及时满足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在发工资前,就给自己定规矩,这个月我奖励自己的配额是500块。当你拿着这500块给自己买一个礼物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要买的东西是真的喜欢?还是因为想用这件东西证明“我值得”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即时满足后,你的心理会形成“我可以满足我自己的感受”,你会让自己拥有物质上的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形成之后,心理贫穷感就被打破了 。2 现在就夸自己就在现在,你可以试着夸一夸自己。有什么积极品质?你有什么成就?对他人有什么帮助和鼓励?哪怕它特别微小,也是你身上的闪光点。如果你觉得自己只有缺点,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些“缺点”,比如“大大咧咧”是否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是一种优点?把这些积极的评价记录下来,会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重塑”的过程。3 允许别人对他们自己的情绪负责。很多穷养的小孩常常会认为,别人的不开心都和自己有关。 我们需要注意到,成长最终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存的人。我们可以心存善意地表达自己,照顾他人,但是没必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不是让周围的人不开心了。他们也是成年人了,有对自己情绪负责的能力。写在最后最后我想说,我也是被穷养养大的女孩儿,我也走过很多弯路。但是在这个当下,我不打算抱怨我的父母。把问题推给父母,自己不去改变,是最省力的。但这并不会帮助我们改变什么。但父母和我们一样,都有局限会抱怨,平凡人何苦难为平凡人哉?有用的是怎么改变自己,停止不好的代际传递。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那就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未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飞扬币 +50
爱我中华 飞扬币 +50 2021-05-04 社区因为有您的参与更精彩!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148
飞翔币
21161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0734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5-04

穷养的孩子有很多心酸却又无处言说的痛:
班上同学都有的新头花,妈妈永远也不会给我买。
零食、玩具永远被视作无理要求,大人认为这是无用的东西。
想买练习册,妈妈说:“浪费钱,买了你也不会做。”

当人们在抱怨穷养的时候,并不仅仅在说,父母给我们花了多少钱,更多在谈论一种感受——“ 我在父母那里不值得那么多钱”。
这里的穷养并不是父母教我们节约、不奢侈,而是父母在爱上的吝啬,给了孩子一种匮乏感。它给我们留下的心理创伤是——我在父母那里都不值得了,我在谁那里能值得呢?
可是有谁想不被爱呢?在“不值得被爱,又想被爱”之间形成一种矛盾,导致长大后一有人对自己好,我们就从了吧。这就是穷养小孩儿最大的困扰了。

那要解决这种困扰,我们该怎么办呢?
01
穷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要知道穷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才能去解决。

  • 低自尊

(1)脑海里常常有个声音在说——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爸爸妈妈都认为我不配,那在别人眼中更不用说了;
(2)当别人流露出负面情绪时,第一反应是:“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那样说,我怎么情商那么低,连个话都不会说。”
(3)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感到委屈愤怒的时候,不敢表达,不会表达。

  • 遗传贫穷思维

父母的抠门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稀缺感,这种稀缺感久而久之会使我们形成心理贫穷感。心理贫穷感是一种稳定的主观偏差,这会使我们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自己身处贫穷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夸大金钱的作用,并且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济条件感到不满。
那在这种情绪和认知下的我们,在决策时,很难做到延迟满足。
穷是什么,是稀缺,眼前有的快乐,我现在就要抓到,因为下一刻快乐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而这样的思维习惯,会让你继续贫穷。
正如《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中所说的:「贫穷不会给你力量,或是教你坚持。不,贫穷只会教你如何变穷。」 (Poverty doesn’t give you strength or teach you lessons about perseverance. No, poverty only teaches you how to be poor.)
02
你要相信你能改变

虽然媒体大肆宣扬着原生家庭决定论,但有很多心理学研究却在告诉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给原生家庭论扔出了三个炸弹:
(1)发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
(2)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骗你;
(3)随时都可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只要你做好准备。

李松蔚老师第一条是在说,比如你认为你现在低自尊,不值得被爱,就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穷养,让你觉得你不值得被爱。那么你现在长大了,已经不被穷养了。因已经结束了,那果自然结不成了。这样你就打破了一个认知悖论。
但是你会说,可是我现在还是很低自尊呀。
确实,人格相对是更稳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 打破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当然啦,下面也会提到一些具体的办法。

第二条: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骗你。其实这个有点像心理学上的“强迫性重复”,有些行为模式虽然不健康,但是熟悉,而熟悉带来的感觉是安全。
李松蔚老师认为改变之所以很难,不是因为它真的很难,而是因为你留恋熟悉又安全的感觉,所以不去改变。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识别到这些“安全却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在识别之后,再决心改变。
第三条就不用过多解释了,你可以现在就选择开始改变,虽然过程会很缓慢,改变会很艰难,但没有任何事情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当你离开原来的那个环境后,你有能力缓慢而又坚定地摆脱童年的阴影。
03
对抗穷养的小技巧

在有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改变”的信念之后,给大家介绍几个方便操作的小技巧:
1 消灭心理贫穷感的方法是即时满足
上面我们说到被穷养的孩子很容易有心理贫穷感,很难做到延迟满足,并沿袭贫穷。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延迟满足呢?
答案是即时满足,但我们要注意两个要素:一是有计划的,二是主动的。

举个例子,在发工资后,想要报复性的消费,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在满足小时候“得不到”的心理。
那有计划的及时满足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在发工资前,就给自己定规矩,这个月我奖励自己的配额是500块。当你拿着这500块给自己买一个礼物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要买的东西是真的喜欢?还是因为想用这件东西证明“我值得”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即时满足后,你的心理会形成“我可以满足我自己的感受”,你会让自己拥有物质上的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形成之后,心理贫穷感就被打破了 。
2 现在就夸自己
就在现在,你可以试着夸一夸自己。有什么积极品质?你有什么成就?对他人有什么帮助和鼓励?哪怕它特别微小,也是你身上的闪光点。
如果你觉得自己只有缺点,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些“缺点”,比如“大大咧咧”是否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是一种优点?
把这些积极的评价记录下来,会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重塑”的过程。

3 允许别人对他们自己的情绪负责。
很多穷养的小孩常常会认为,别人的不开心都和自己有关。
我们需要注意到,成长最终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存的人。我们可以心存善意地表达自己,照顾他人,但是没必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不是让周围的人不开心了。他们也是成年人了,有对自己情绪负责的能力。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说,我也是被穷养养大的女孩儿,我也走过很多弯路。但是在这个当下,我不打算抱怨我的父母。
把问题推给父母,自己不去改变,是最省力的。但这并不会帮助我们改变什么。
但父母和我们一样,都有局限会抱怨,平凡人何苦难为平凡人哉?有用的是怎么改变自己,停止不好的代际传递。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那就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未来。

世界和我爱着你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685
飞翔币
253183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0397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5-04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685
飞翔币
253183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0397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05-04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685
飞翔币
253183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0397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05-04
不错,了解了
srwam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711320
飞翔币
1967
威望
25627
飞扬币
3214063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1-05-04
来看看
srwam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711320
飞翔币
1967
威望
25627
飞扬币
3214063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1-05-04
因人而异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618960
飞翔币
216789
威望
3961
飞扬币
3151316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1-05-04
因人而异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459
飞翔币
48328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89199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1-05-05
了解一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459
飞翔币
48328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89199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1-05-05
随便看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459
飞翔币
48328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89199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1-05-05
路过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