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 村上春树
无论于个人,还是于家庭,收纳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一种理念和技能。
“你多久整理一次家务?”
“你的房间整理后能保持多久?”
“你有把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吗?”
回答这些问题前,请你先思考一个问题:
“你的家是怎么乱起来的?”
小娜:
6.18要来了,卷纸买二送一,可以囤一波。
化妆品虽然还没用完,但是可以趁着特价买两瓶备用。
孩子的衣服虽然不少,但是满减太合算了,这次不买说不定需要的时候它又恢复成原价了。
于是买买买,买来了许多囤货、备用和特价的“必须品”。
瑶瑶:
美好的一天,始于一个兵荒马乱的清晨。
起床、做饭、喂饱孩子和老公,将孩子送到学校,上班。
门一关,留下屋内丢在床上的衣服、没刷的碗筷、凌乱的厨房……没时间收拾了,只能等到晚上回来再做……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衣服不在衣橱,书本不在书柜,垃圾不在垃圾桶。
纵然买了许多收纳,最大的作用还是被填满。
可当收纳空间再度被塞满的时候,房间又会恢复混乱。
不是不整理,然而收纳的周期变短,过程却越来越长。
于是拖延症的你告诉自己:可以“下次”、“明天”、“以后”再整理。
旧的东西没处理,新物品又来了。
物品越堆越高,麻烦越积越多……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由就是,你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收纳习惯。
养成良好收纳习惯的意义在于:
1.解放空间和心灵
经常花时间去整理拥有的物品。
这个整理的过程,也是你重新认识自己与物品关系的过程。
你为什么会买它们?你在购买时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否还存在?
你对拥有物品的情感,是执着不安,还是云淡风轻,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你面对生活、情感乃至工作时的态度。
积满物品的房子令人窒息,只有当完成梳理,舍弃不必要的,只留下令你心动的、需要的那部分时,才能为自己和心灵腾出足够的空间。
许多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会选择收拾屋子,就是喜欢整理过程中安静的氛围和放空的心绪。
当你养成收纳管理的习惯,房间的各个功能区就会恢复它原本的使命。当衣橱里永远不会有“穿不上”、“不喜欢”的衣服,当冰箱里没有过期的食物,当梳妆台上少了“剁手”和“凑单”的瓶瓶罐罐,你会发现生活也在随之归位,拂去迷茫和杂乱,忘掉无谓的执着,还原成本来的幸福模样。
2.培养生活的规律性
收纳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思维。
这种思维集中体现在生活自带规律性,对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行为更坚定,更能够坚持不懈。
当经过长期的收纳训练后,你习惯于收纳的动作,脑子里会本能地对“杂乱”做出反应:你会对房间的每个区域做出规划,不断调整,达到满意的、不复乱的程度。
于是在面对其他“杂乱”的事情时,你也能第一时间明确思路。
我们的人生往往有许多不如意,面对不如意时以逃避作为解决的方法:工作不顺心——换;婚姻不和睦——离;人际关系不理想——断。
这是人性中不可回避的弱点。而收纳思维会
帮助你下意识地寻找目标,顺着目标的线索将症结一一解决,从而增加成功的概率。
3.告别拖延症,行动起来
“拖延症”就像是慢性疾病,从生活到工作,从家庭到学校。它是秒杀行动力的杀手,也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但这种“慢性病”,我从未在收纳管理师身上发现过。她/他们制定好目标后,往往会马上 施行。
因为她/他们在收纳管理的学习阶段就养成了自我管理的品质,并且习惯于将整体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规划出预期的标准,然后一点一点去完成它。
收纳管理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因为自己的不作为而去抱怨生活。
4.以己做则,影响家人
我采访过许多女性收纳管理师。
她们说,自从开始从事收纳工作,不管是心境还是处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得到了孩子的理解,丈夫的尊重;家庭氛围改变了,对生活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收纳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修行,而是全家人的“大联欢”。
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养成自律的好习惯,那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年幼的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幼时听到的教导,直到成年后还会铭刻于心。这都是家庭教育的作用。
和孩子、丈夫/妻子一起收纳,也可以有效地粘合家人的关系.共同劳动协作后,你们的感情会更亲密,所有人也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了解过好习惯对于学习收纳和自我管理的意义,那么怎样做到从自律开始学收纳呢?
微绒君这里有几个小提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纳:
- 树立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今天要将自己的物品分好类,或这一周要完成衣物收纳工作。
- 给自己的时间做管理,选择自己一天中的空余时间进行时间规划。比如制定晚饭后的作息安排,将收纳目标纳入其中。
- 与家人一起工作,引导和教授家人一起做收纳。不要将其视作“工作”和“分担”,也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收纳”,要让大家一起体会整洁有序生活的乐趣。
- 把握日常活动的一些关键步骤。比如在脱下衣服后第一时间将次净衣挂起来,脏衣服丢进脏衣篮中准备清洗。这些小细节有助于你建立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