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人,总是习惯帮别人调节心理。在做“心理医生”的时候,往往能拿出一套心理治疗的程序来,而且整个疗程和每一个治疗细节,都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可是,当所谓的心理医生自已遇上糟糕透顶的事情时,同样会有心理上的问题,而且进行自我调节显得软弱无力。我没有
系统地学过心理学,平时的自我调节有一定效果的话,只是不自觉地符合或者说实践了心理学原理。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不是圣贤,更不是不吃人间烟火的神仙,自然也会有忧愁,而且并非都是闲愁。
人生在世,可真是“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稍有顺境时,往往心情平静。然而,遇上麻烦事时,总是有焦头烂额之感。有时候,真怀念年少时,以说愁为时髦,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少年强说愁是一种快乐。现在不同,真的遇上愁了,倒愁得头重脚轻,愁得头晕目眩,哪还会说得出愁字呢?
想起来,自已的心理是非常脆弱。平日里自以为有足够的修养,善于自我调节。真的遇上需要自我调节时,却一点力量都没有。这时,我才知道自已并不是那么有修养,而是修养太为欠缺。也许,惨淡的人生,只能去直面,根本就无法自我调节到快乐来。残酷的现实,只能是一种摧残式的考验,除了包扎伤口之外,自我调节几乎派不上用场。
我之愁,非李清照之愁,亦非沈三白之愁,是界于李、沈之间的愁。李愁太高雅,太精致,难以高攀;沈愁太悲惨,太牢落,尚未完全落到。我是还算顺境里遇上暂时的烦恼事,一段短时间心里七上八落,愁得日子难奈。说来说去,归根结底是百姓的为稻粮之愁。想起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实在绝美无比,哪是愁吗?我等鄙浅之辈,怎敢轻言愁字?
涂鸦数语,只为排除某件事带来的身心疲惫之低层次、粗鄙烦恼,并非高层次的优雅的春日闲愁。(壬辰年春、2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