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年末,摩托罗拉A6188发布,在
手机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智能手机”这个概念。也是在此刻,手机圈正式进入了硬件战争。
从那以后,不管是
安卓还是iPhone,大家都在拼硬件这个路上越走越远。尤其在前几年达到最甚,手机处理器跑分潮水一样上涨,屏幕从720P一路奔到4K,摄像头像素也由百万直接来到了1亿,各种新名词“触控采样率”“屏幕刷新率”“电荷泵快充”等等等等充斥了整个手机圈。手机厂商不遗余力的堆参数,消费者当然也有感知,但给人的感觉还是“这条路是不是有点偏了”?
时间来到了2021年年末,随着几款新旗舰的发布和预热,大家久违的看到了一些参数开始“倒退”。
首先是影像,前两年火热的1亿像素好像突然那么不受待见了,大家转头打磨起来之前的5000万像素,发力点转移到了CMOS上。而之前让人惊掉下巴的四摄五摄甚至六摄逐渐消失,三摄重回手机市场主流。
再者是内存,安卓运行内存一路飙升,去年的16G都不满足,还在
系统上加buff进行了运行内存拓展。本以为2022年的20G内存也是常规操作,没想到一些旗舰机的入门型号悄悄退回了8G。
其次性能,每场发布会上都把旗舰芯片说的神乎其神,跑分破60万,跑分破80万,跑分破100万。结果上手体验一夜回到解放前,别说
游戏发热降帧,日常使用都恨不得给你降低帧率达到省电。从小米12发布到现在的一加1PRO曝光,大家宣传的重点变成了系统调优,说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芯片控制得更均衡,如何更完美的设计散热?尴尬的跑分成为了一个附带品。
最后是续航,前两年就有了五六千的超大号电池,但还是搭配上了超强的120W,200W快充。现在终于冷静下来,有厂商将120W再次打磨,更多的厂商是将手里的66W再次优化迭代。
现在看到的是手机圈是“硬件清醒”,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强的硬件吗?我们有那么强的硬件之后达到心理预期了吗?难道是我们的硬件还是不够强,那隔壁的iPhone怎么解释?
2022年真的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稳”,经济要稳,人心要稳,手机圈也要稳。不过手机圈已经内卷了这么多年了,硬件时代内卷结束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看出了端倪,随着几家新UI的发布,大版本系统
更新迭代已经由新功能更新变成了旧功能细节调优更新,意味着大家由拼硬件时代开始正式转为拼
软件时代。至于内卷不内卷,我觉得大家应该自信点,这多半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当然,软件内卷无论怎么说都是比硬件内卷要好的,起码大家能用到不那么“变态”的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