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是一个怕麻烦别人的人吗?因为这一点你有没有错过很多机会?你想要有所改变吗?
作家格子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偶然机会,朋友加了一个工作群,恰巧这家公司的HR也在里面。
但HR平时很高冷,有次群友请教一个问题,她直接说:
“这个问题,你不会
百度吗?”
朋友本想自荐,但一想到对方这么高冷,就忍不住打退堂鼓。
但格子珊却鼓励对方:
“试了就有一半的成功几率,她上次那么高冷,或许是心情不好呢?”
于是,朋友整理好简历,向HR简单介绍了自己,没想到就被录用了。
原来,对方正好在招人,而朋友的简历又很符合。
事后,格子珊感叹:
“命运偏爱主动的人,不怕麻烦别人,才能赢得展现自己,结交贵人的机会。”
她的朋友凭借主动“麻烦”,入职了心仪的公司。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普遍害怕向他人求助,却又乐于
帮助他人。
有一则TED视频,演讲者讲了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
主人公从小斗志满满,在长大过程中却渐渐害怕被拒绝,直到他30岁创业被
投资人拒绝后,他决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点改变。
为了克服自己害怕的心理,他开始了一个被拒绝的
游戏:连续30天出门找拒绝。
第一次, 他找路人借100美金,被拒绝后落荒而逃;
第二次, 在汉堡店“续杯汉堡”,遭到店员拒绝之后他不再逃跑,而是继续跟店员沟通,“如果你们能做汉堡续杯,我会更爱你们的品牌”,店员竟然很友好地回复说会反馈给上司,这次他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次, 索要一个奥利匹克造型的甜甜圈,这一回得到店员的认真地思考,并且真的给了他一份奥运五环甜甜圈。
他把“被拒绝”的故事发表在美国各大媒体上,点击量好几百万,他更是成为社交媒体的红人,出书演讲分享自己的经历;他从害怕被拒绝到坦然接受拒绝,促使他的人生发生不可思议的转变。
他的经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人们比你想象中的更愿意帮助你。
虽然如此,但真正敢于向他人求助的人,却并不占多数,这是为什么呢?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教授,用10年研究成果而写成了《如何正确求助》这本书。他在书中指出,令我们不敢求助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害怕尴尬和痛苦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求助,是因为求助确实会使人感到痛苦。
求助使人觉得受到威胁,诸如:地位受到威胁、确定性受到威胁、自主威胁、关系受到威胁和公平受到威胁。
当人感觉受到威胁时,就会感到一种切实的不舒服:社会痛。
如同经历生理痛时一样,大脑的同一个部位背前扣带皮层就会被激活,产生身体的疼痛,如:头痛。

②害怕被拒绝。
他会拒绝我吗?要是被拒绝了怎么办?开口已经很痛苦了,如果被拒绝了难道不会更痛苦吗?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这样想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个思路呢?
比如,假设现在你是一个被求助者,你会有什么感觉?总是不愿意吗?给别人
提供帮助后,没有感觉到自己做了好事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大多数人是并不抗拒给别人提供帮助的。

换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害怕麻烦的人,其实很难交到朋友呢?
心理学上认为,这属于圣母型人格特征,心理倾向的一种。这类人往往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显得社交被动,缺乏足够的亲密关系与社会支持。
这类人的潜意识中是难以信任他人的,他们会选择隐藏真实的自我,在交往中停留于形式,导致身边的人始终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与想法,这无疑是令人难以琢磨、可怕的。
缺乏自我暴露,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想法与需求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建立,或者说,难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格兰特教授指出,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让自己学会麻烦别人。
正确的求助,可以实现求助者与帮助者的双赢,即求助者没有负担,帮助者也能因此最大地受益,得到心理愉悦和满足。
怎样才能正确的求助,帮助我们轻松、合理地获得资源和人脉呢?有3个步骤:
01、让帮助者注意到你首先你要明白,人们不会在意身边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很多时候求助者之所以被拒绝,是因为他没有被真正地注意到。
人们的目光总是关注于那些与自己目标比较相关的部分。
有个“看不见的大猩猩”的
视频实验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群人在来来回回地传球,受试者们需要数他们传球的次数。中途,有个穿着大猩猩服装的人从人群中走过,但没有接触到球,在视频的最后,研究人员问受试者们是否有何异常,50%的人说没有,他们因太专注于数球,而忽略了大猩猩的存在。
求助者就是一个大猩猩,你要做的,首先要让他人了解到你的需求。即使是你的父母、伴侣也猜不到你此刻需要什么,更别说是那个可能帮助你的人了。
表达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场合。
对方现在在忙吗?他情绪怎么样?只需仔细观察一下就能有答案。
然后,找一个安静轻松的地方向对方提出请求,这样更容易让别人把注意力转你身上。

02、让帮助者知晓如何帮助你辻野晃一郎是谷歌日本的前总裁,他在畅销书《谷歌断舍断》一书中分享了自己在谷歌公司的求助经历。
当他准备英文报告时,如果对一些表达拿不准,就会向远在美国的同事在线求助。尽管大洋彼岸的同事非常忙碌,但都会非常及时给予帮助,一点也不觉得麻烦。
当时有一位印度的同事跟辻野晃一郎关系不错。那位印度同事有一项神奇的本领,就是对数字特别敏感,再复杂冗长的表格,都能够在瞬间发现问题和数据错误。辻野晃一郎偶尔在半夜求助他,总能得到热情帮助。
这些求助,看似寻常,却大大节省了他的时间成本,让他专注于那些更擅长和更有价值的工作,迅速成长为谷歌日本的高层管理者。
为什么辻野晃一郎总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一方面是他敢于请求,另一方面是他问到了点子上,提出是别人擅长的、能够帮助他解决的问题。
求助时,你要明确告知帮助者求助的实质是什么,而不是模糊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职场中有一条“金科玉律”:请教上司的时候,尽量让上司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麻烦别人也是如此,你要学会事先“整理麻烦”,以降低别人解决麻烦的成本。
这样,就能提前让帮助者知道,帮助你这件事情他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好让他更愿意帮你。

03、允许帮助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谢娜刚出道时,并不是那么受欢迎。
她以前一直坚持不麻烦别人原则,即使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她也想尽办法去做,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还遭到其他人的厌恶。
后来,她开始改变自己,在遇到不懂的事时,不会蛮干,都会请别人帮忙。没成想,请别人帮忙多了,她们还都成了好朋友。
在一次节目上,谢娜说:
“我经常会麻烦我的朋友,像孩子用的纸尿裤、保湿霜哪个牌子好,她都会打电话问问有孩子的朋友,让给她
推荐一下。
朋友们都没有因此而讨厌她,反而很热心地帮助她,告诉她一些育儿的
经验。她们之间的关系,也因为经常麻烦变得更好。”
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向人请教的人,往往更有人缘。
因为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好为人师”的情结,你的请教或求助会给对方带来心理满足。在人际交往中,主动向对方求助,是可以为自己加分的。
想接近关系,你可以先从小求助开始:问问育儿经验、购物的问题,这样双方都没有什么压力,还能增进熟悉。
如果实在是有较难的问题需要别人帮助时,也别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有时候我们太患得患失,是因为渴望别人痛快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别人也有别人的需要,很多时候都不可能做到100%让你满意,这时,就算他所提供的帮助不是最初你所期待的那样,也要灵活变通,见好就收。
毕竟,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就如李尚龙所说: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好为人师”的情结,求别人帮忙,本身就是一种恭维。”
记住正确求助的3个步骤:第一,让能够给你提供帮助的人注意到你;第二,让帮助者知晓如何帮助你;第三,允许帮助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是芝书酱,专业拆书200+,心无旁骛、纯粹地做一些对我或世界有益的事。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者帮我转发一下,谢谢。拆解20本书,提炼精华知识,为你打造“睡眠管理和精力管理”的高效习惯体系,欢迎关注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