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432阅读
  • 13回复

[分享]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哪些禁忌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2800
飞翔币
217010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70981
信誉值
8

大年初四,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正月初四的禁忌

忌出远门

忌出远门,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灶王爷会点名,所以不宜外出。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老北京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中国民俗特色。

正月不剃头

剃头匠从三十早起就干活,无论剃头打辫子,还是洗、剪男头,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时剃头师傅多是宝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儿回老家了,再剃头,找不到师傅了。这是督促人们,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洁卫生工作。

忌摔坏东西

忌打碎器物 平时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头。旧时民俗认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内会有不好的运势。所以打碎器物时要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者“越打越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以作禳解。

丧家忌拜年

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讳的就是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在正月里不到丧家去,不得已要来往时,不进屋内,而是站在门外说话。

忌吵架、骂人

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

忌请医生

旧时,正月里忌请医生看病,认为此兆一年到头都要生病。

忌宿娘家

旧时,正月里新媳妇忌在娘家过夜。回娘家时,晚上必须赶回夫家。俗语云:“正月不空房”。直到二月二日(土地神诞辰)后方可解禁。

当今,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逐步远离,传统的节日也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有时候正是因为春节里面有很多禁忌,使得过年有着特殊的气氛哦。

关键词: 神话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2800
飞翔币
217010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70981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2-04


正月初四,又被称为“羊日”、“ 灶神日”等,根据区域不同,民间所流传的习俗也有区别。除了习俗外,正月初四还有一些禁忌,虽然部分习俗和禁忌,在现在的社会看来,并没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以前的社会,还是很多人会遵守的。正月初四具体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下面详细和大家说说。




先说3点习俗





其一,迎灶神



灶神,指的就是“灶神爷”,或者说“灶王爷”,正月初四是迎接灶神回家的日子,为什么要迎接?这就要说到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了,腊月二十三又称为“祭灶”,这天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过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到了正月初四,灶神把好事也说完了,该迎接回家了。长此以往,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正月初四“接灶神”的习俗,寓意着家宅平安。





其二,扔穷神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从初一早上开始,一直到初三的晚上,是不能够打扫卫生的,到了正月初四,才能够把家里的垃圾打扫一遍,比如以前家里放的鞭炮纸、初一初二初三期间,亲朋好友串门时,产生的垃圾等,可以把垃圾先扫到一边,但是要等到初四才能扔出家门外面。而这些垃圾,被人们寓意为“穷”,所以,初四扔垃圾,就有了“扔穷神”的说法,寓意着一年里财运好。



其三,接五路财神



接五路财神指的是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大部分家庭都是在初五接财神,但是,部分商户,求财心切,想比别人早一点接到财神,所以,会选择在正月初四的晚上接五路财神,把时间提前,表示比别人要早一些接财气,俗称为“抢路头”。针对此习俗,有部分朋友持不同的观点,认为不到初五就去接财神,其实意义不大,也接不到财神。






再说4点禁忌





禁忌一:杀羊



关于正月初一到初七,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日为鸡,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按照上述说法,每一天都是一种禽畜的生日,正月初四为羊,因此,初四是羊的生日。而羊在民间有三羊(阳)开泰的说法,寓意着吉祥。



所以,在初四这天禁忌杀羊,如果杀了羊,按照以前的说法,在这一年当中,可能会不顺利,甚至有不可预料的天灾人祸。因此,杀羊可以提前也可以延后,不可以在正月初四这天杀羊。



禁忌二:浪费



虽然每天都不能浪费,但是,初四这天北方部分地区有吃“折箩饭”的习俗,什么是“折箩”,就是把吃剩下的饭菜混在一起,重新加热后食用,在豫东地区又叫“吃菜底子”,或则说“大杂烩”,之所以要有“折箩”的习俗,就是为了避免大家造成浪费,以求新的一年里能够富裕。





禁忌三:外出



上面习俗中已经提到,正月初四是迎接灶神回家的日子,而灶王爷回到家后,第一件事,会查该家庭的户口人数,所以,不建议外出,家里面的人要守在家里,一起迎接灶王爷的归来。不过,这个禁忌,放在现在的社会,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比如如果是在外务工没回家过年的人该怎么办?又比如说,正月初四,还有很多走亲戚的人,这些都包含在外出范畴的。



禁忌四:缝补东西



在过年期间,不小心刮破了衣服,也不能在初四这天进行缝补,人们常说缝缝补补又一年,意思没错,但是时间要注意,一般情况下,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过了大年初五,也就说进入正月初六开始,才能做针线活,如果在初四缝补了衣服,寓意着这一年里,争吵可能会多,同时,还有工作或生活不如意的寓意。





看到这,正月初四的3个习俗和4点禁忌就和大家说完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习俗或禁忌,现在已经被淘汰了,或者说不适用了,比如初四不能出远门的禁忌,或者说不能缝补东西的禁忌等。



其实,有些习俗和禁忌属于某些地方的说法,并不具备全国性,另外有些习俗已经到了被淘汰的边缘,虽然传统习俗要了解,但是,也仅仅只是了解即可。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5389
飞翔币
258626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59088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2-04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5389
飞翔币
258626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59088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02-04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5389
飞翔币
258626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59088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02-04
不错,了解了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431219
飞翔币
36207
威望
7052
飞扬币
1523442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02-04
来看一看了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431219
飞翔币
36207
威望
7052
飞扬币
1523442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2-02-04
来看看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431219
飞翔币
36207
威望
7052
飞扬币
1523442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02-04
进来了解一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339621
飞翔币
430
威望
4220
飞扬币
6090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02-04
作进一步了解!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339621
飞翔币
430
威望
4220
飞扬币
6090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2-02-04
来学习一下小知识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339621
飞翔币
430
威望
4220
飞扬币
6090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2-02-04
增长见识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3042
飞翔币
48415
威望
39522
飞扬币
906029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2-02-05
了解一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3042
飞翔币
48415
威望
39522
飞扬币
906029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2-02-05
随便看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3042
飞翔币
48415
威望
39522
飞扬币
906029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2-02-05
路过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