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俯瞰,唯能看到的,就是这条长长的线。这条婉延如歌的线,既是天下之最,更是华夏之骄。在云漫水溯之中,静卧着这条欲腾的飞龙。传说中的二郎担山,流传着随风溢彩的神话。戚继光坚城御寇,英名在四海传世留芳。望青山似和风畅舞,观城墙如旭日同辉。这就是我心中,山盈紫气,城幻龙形。游人赞而风醉,雅士来而诗成的巍峨长城。

这是一道御敌的高大城墙,远在战国时代,燕、赵、秦就已经在自己的国界上,修筑起高大的城墙。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保其万代江山,派大将蒙恬征召八十万众,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止辽东,延袤万余里。它腾挪跌宕于百岭千峰,它绵延越跃于溪潭谷涧,竟显华夏之巍巍丰采。

长城自其诞生于世,就演译过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看着这被烟熏火燎的城墙,我们不能忘了那周幽王戏诸候的故事。周幽王有个妃子名叫褒姒,人长得非常美丽,却从未开颜一笑。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法让褒姒笑,有个叫虢石父的人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让周幽王带着褒姒登上骊山烽火台后,点起狼烟烽火,各诸侯看到狼烟发兵勤王。褒姒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但这一笑就将一个西周给笑没了。

就是在这样的群山环绕,密树簇拥的峰顶上,在那行人望而却步,野兽销声匿迹的悬崖上,在那绵延千里,狭窄险峻的山背上。我们的祖先,就是凭着一双粗糙的手,一付坚实的肩,将这样一块块巨大无比的石块,天衣无缝的连续在一起。这一连就连起了数万里,这一连就连上了几千年。千年的腥风血雨,它依然安祥的平卧在山水之间。每一次的朝兴朝衰,它总是伸展着如此完美的体态。我们在惊叹它巍峨与完美时,不能忘了那八十万差夫的血与泪。

这片残垣断壁,让我们又想起一个凄美的故事。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新婚不到三天的丈夫,被公差抓去修长城。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眼看就要天寒地冻了。孟姜女就亲手缝制了寒衣,为丈夫送去。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到了修江城的地方,却没见到丈夫的面,她悲痛不已,放声大哭,一下子哭倒了长城800里,在倒塌的废墟里她找到了丈夫的骸骨。

如今看到的腾挪跌宕、绵延越跃的巍巍古长城,大多都是明代历时百余年修而成的。这一石一砖完全靠那些被征召来的差夫人,肩扛、人抬、手垒、砌起高15-30尺、宽15-25尺,西至祁连山,东起鸭绿江,全长12700多里的逶迤万里的巨大建筑物。从而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纪念碑,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中国的万里长城,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骄傲。多少远方的友人也不远万里,来竞相攀登这不朽的伟大工程,以圆“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梦。

就是这道城墙,记录着中原的博大,见证了塞外的强悍。用无数的肉体,筑起的这道城墙,意在能硬生生地割开,本是一脉的血肉,造就了一个固若金汤的中原王朝的迷梦。然而,梦不是一道城墙就能圆起来的。面对台、楼、关、隘,耳畔不禁响起厮拼呐喊的号角,眼前不禁幻化出一幕幕古战场上,壮烈杀伐的悲壮场景。

长城是不朽,但不朽的长城,早已经丧失了,它原有的本质功能。因为现在不需要再“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但,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双手,在那高山峻岭之上,永远雕刻下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精神,炎黄子孙顽强奋斗的风貌,华夏英烈百折不挠的品质。这些是我们后辈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 此贴被archangel在2008-07-18 09:5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