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2》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第2期节目中姐姐们的分组过程,又贡献了一个众人议论的名场面。
分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自荐和反选。每一轮,姐姐们为心仪的队长起立,然后由队长在多名起立的姐姐中选一名入队。
作为队长,若是对队内成员没有期望是不可能的,但敢把要求直接宣之于口的,也实属罕见。
队长弦子就刷新了这个记录。
选人之前,她直接对着姐姐们说:“我希望我的团队的人可能需要比我更有人气。”
一句话让所有姐姐沉默了。
最终,弦子第一轮被轮空,奇迹般的没有一位姐姐起身。
毕竟,大部分想要借助节目翻红的姐姐们,谁也不会愿意被贴上“盲目自大”标签。
弦子大概意识到了自己言语的失误,当场后悔不已,崩溃大哭。
一个人的说话水平,代表了他的为人和思想层次。
当一个人习惯不为他人考虑,只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时,他所说的话就是一种低情商,更是一种自私。
网上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智商决定了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你的上限。”
情商不够,往往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许多时候,甚至引来社交危机。
2
那么,高情商的人都是怎样说话的?
虽跻身管理层,但也丝毫松懈不得。除了要应对份内的工作,还得手把手指导部门员工。每天弄得蓬头垢面,只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
班长L同学大概听腻了这些言论,端起曾经的班长姿态,表情严肃地说到:“阳光总在风雨后”。
听罢,大家赶紧拉他坐下,不让他再继续下去。
这时,一直默默聆听大家说话的J同学起身帮大家加满杯子里的水,然后对着B和S同学说:“真想能给你们变出几天长假。”
《高情商聊天术》中有一句话:一个高情商的人,会让你一靠近他的时候,你的问题就变成了没有问题。
深以为然。
究竟,怎样成为一个高情商的成年人呢?
3
情绪ABC理论是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理论。ABC是3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指的是:
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
Belief:信念
简单来说,情绪的ABC理论是指:A是C的间接原因,B是C的直接原因。
也就是说,激发事件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情绪后果,而是基于自身信念而产生的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导致了情绪后果。
试想下,假设有一天你在路上偶遇领导,但领导并没有和你打招呼,你会做何感想?
如果你觉得,领导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注意到你,那么这件事对你而言就毫无影响。
但是,如果你觉得,领导是因为上次你顶撞了他而故意不理你,你接下来极有可能忧心忡忡,终日难安。
说到底,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到事物看法的影响。有很多情绪困扰、情绪障碍,正是由当事人存在的非理性、错误信念所引起的。
因此,发现自身错误的信念,才能很好缓解,甚至解决情绪困扰。
例如,你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把脑中的信念,当作假设,去论证,是否可信。
通常来说,非理性、不够可靠的信念,常见有以下3个特征:
①绝对化
就是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者不发生的想法。
比如说,“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他必须得按照我说的做”、“一个人要成功,就应该在所有方面都成功”等。
②概括化
概括化是指以偏概全的推理谬误。
③灾难化
比如说,“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主管,不会有前途了。”
以上这些非理性、不可靠信念,错漏看起来显而易见,但很多人并没有形成定见。当遇到困难的激发事件时,就很容易沉溺于负性情绪中,失去正常的理性。
管理情绪,是培养高情商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做不到管理自身情绪,就很难做一个高情商的成年人。
2、提高同理心,识别他人情绪
同理心指的是:能设身处地觉知、理解和把握,他人的情感、认知状态。
有一个例子。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如果把对方的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样重要,当你觉得别人在你耳边喋喋不休很不爽时,将心比心,你就能提升同理心水平,不会在别人耳边喋喋不休。
在当下的时代,许多人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做到感同身受、换位思考,这就越发体现同理心的稀缺。
但如果不具备高水平的同理心,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往往做得都不理想。
沟通大师吉拉德说:“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气氛才会融洽”。
要想提高同理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对方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
如果没有把对方的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样重要,提高同理心水平就无从谈起,具体的技巧,例如倾听、换位思考等,也就很难产生效果。
3、重视情感链接,维持人际关系
情感联结,指的是双向的情感连接。
如果读《红楼梦》,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妙玉有洁癖,一只价值不菲的成窑茶杯,只因刘姥姥喝了一杯,就嫌腌臜不要了。
妙玉带宝钗、黛玉喝体己茶,用的是两个好茶杯,给随后跟来的宝玉却是平常自用的绿玉斗茶杯。这是差别化的情感连接,体现出妙玉待宝玉与众不同。
宝玉自然能解读出信号,但考虑到与妙玉是精神知己,以及与黛玉的情感联结,为了凸显心理边界,就没有接下妙玉的情感连接,而是委婉地打趣绿玉斗是俗器,换了茶杯。
只有充分识别情感联结的价值和必要性,才能助推形成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构建情感联结,你可以尝试“自我表露”。
所谓自我表露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这种信息披露根据私密性,有一个很大的范围,可以从公开信息,到个性信息,再到私密信息。
你也可以尝试“积极回应”。
情感联结是双向的情感连接,如果一方释放情感联结信号,对方没有正确解读和积极回应,就无法成功建立情感联结。
来而不往非礼也,情感联结关键就在于双向互动,有来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