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5-04
- 在线时间18637小时
-
- 发帖78636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1578
- 威望215717
- 飞扬币2615651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86360
- 飞翔币
- 211578
- 威望
- 215717
- 飞扬币
- 2615651
- 信誉值
- 8
|
上古地理解读(系列02)-九州之兖州 九州,自古是华夏的代名词,因为上古华夏划分九州而得名。九州最早的记载虽然目前只有《禹贡》,但实际上在大禹之前帝喾、帝尧早有九州,而帝舜时是十二州。《广雅·释地》:「帝尧所治九州地,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百四顷,其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四顷。」《玉海》:「尧九州。《説文》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禹贡正义》九州之境旧定,而云禹别者,尧遭洪水万事改新,陶唐有冀方是冀州,尧所都也。诸州冀为先治水先从冀起。」《禹贡会笺》:「又所藏宋大观中地理指掌图,其中有帝喾及尧九州图、舜十二州图、禹迹图。」《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史记·五帝本纪》:「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肇十有二州,决川。」这些记载都证明在大禹之前尧舜甚至帝喾时代已有九州,舜帝时改为十二州,大禹治水之后恢复九州。所以禹贡及夏朝九州名称和范围就是治水之前的九州。九州在不同书中版本罗列如下: 红色标记为在书中九州之首。周秦汉以来,学者们解读的禹贡九州大抵范围都差不多,如图。 这些版本的九州都有两个问题,首先,不是按照九宫格方位排列。其次,九州是山川自然地理划分,并非实际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所以理应不会出现各州按照人口分布面积差别太大的划分,九宫格方位面积相当才符合划分九州的意义。很早以前我也曾注意过这个问题,特别是东部沿海的兖州、青州、徐州太过密集而又面积狭小。这个版本的九州是怎么考证出来的呢?因为有《禹贡》和《尔雅》简单的文字描述。《禹贡》和《尔雅》版本中都有的州且描述范围一致的,只有兖州。所以兖州所在地的确定是分析九州的关键。《禹贡》:「济河惟兖州」。济水与河水之间惟兖州。《尔雅》:「济河间曰兖州」。济水与河水之间就是兖州。这些版本画错了兖州,就是因为忽略了黄河入海在大禹时代改道的问题,详细请看前一文《上古地理解读(系列01)-济水》错误的把兖州位置当成黄河改道后的河、济之间,然而九州在黄河改道之前已经存在,所以九州的兖州位置锁定在改道之后的河、济之间是不正确的。 那么兖州是济水与改道前的黄河下游之间吗?显然也不是,因为按照《禹贡》和《尔雅》的文字描述这里属于青州。那么济水、河水之间只能是指陕西与山西分界线的黄河断,也就是大禹之后被称之为西河的部分。 当然,还有其他佐证可以证明。前文说到过,济水发源于王屋山,源水叫沇(yǎn)水。沇、兖同音异形。《尔雅·释地》:「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护。」《尔雅》中在讲上古几大湖泽时,别的都好理解,鲁国之地有大野泽,晋国之地有大陆泽,宋国之地有孟诸泽,楚国有云梦泽,吴国越国有具区泽(今太湖),齐国靠海,郑国有圃田泽,周有焦护泽。唯独这昭余祁泽,它在今太原地区,历史上属于三晋大地,从来不属于燕国,为何说燕有昭余祁? 昭余祁泽在先秦时就逐渐消失了。《水经注·汾水》:「《十三州志》曰: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淮南子》曰:「济出王屋,汾出燕京。」《山海经》中的管涔山,就是燕京山,所以尔雅言燕有昭余祁,并非是说燕国有昭余祁,而是燕地有昭余祁。而周朝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燕山一带。燕地、沇(yǎn)水、燕国,齐聚在这一块古兖州大地,这是地理文化的传承。所以侧面也证明的兖州包括今山西、河北、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广大地区。既然兖州这么大,那原本认为在山西的冀州又在哪里呢?敬请关注下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