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宁“笠形盔”到张小泉“拍蒜刀”,企业家怎么骂起消费者来了
这几天李宁又上热搜了,距离上次李宁涨价事件还没多少天,这又出了一个争议性的帽子,看惯了抗日神剧的观众们突然发现,这个帽子这么眼熟呢?

李宁帽子
这还不算完,李宁的电商总经理冯晔还嘲讽上了:“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
简单一句话:“骂我的都没文化!”

李宁
有没有文化姑且无论,先看下面的对比图,左边是笠形盔,中间是李宁,右边是鬼子屁帘帽,你自己说说更像哪个?

笠形盔对比图
而且吧,中国的企业家出了问题一贯的高高在上,不仅不道歉,还觉得消费者是刁民,总有刁民想害朕,前一段时间张小泉菜刀同样上了热搜。
张小泉的菜刀因为拍蒜裂了,这我可以理解,因为不同钢材所用硬度和要求都不一样,但是呢,这个回复的确是有瑕疵。

张小泉菜刀拍蒜
本来可以道歉说:"抱歉,说明书没写明,这种菜刀硬度高,不适合拍蒜,我们的刀具更偏重于细分化,每种刀有不同功能,不具备通用性"。然后推荐一个适合拍蒜的刀的链接给用户,再给个优惠就完事了,但是偏偏啥也没有。
不适合拍蒜和不能拍蒜两个概念,而且传统意义上的菜刀是通用的,默认包含拍蒜功能。你不能拍蒜的话,是不是说明书上得写明?
雪上加霜的是,接下来翻出来的采访可就更看不懂了。

张小泉菜刀
首先,先不论米其林和中国几千年的菜孰高孰低,就问问您,您的菜刀是卖给米其林厨师还是中国消费者?是您求消费者花钱,还是消费者求您赏刀?
傲慢的不光这个行业,我还记得冯小刚骂过:“国内垃圾电影多,是因为垃圾观众多!”

冯小刚认为好电影不卖座是因为消费者不能欣赏。他有没有想过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电影?
《1942》肯定比《私人订制》好的多,无论是艺术还是演技,这个毫无争议,如果你的观众天天生活在蜜罐里,他们需要《1942》去回忆一下艰难的岁月,但是现在的消费者,有几个活的轻松?
举个例子,我每天996累死累活下班回家,房贷车贷一大堆,老人孩子要花钱,公司任务繁重,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不加班,去看个电影,我是去放松一下,笑一下的,你给我看更压抑的《1942》,我是疯了,还是我想挑战更强的心理压力承受极限?

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就是好产品,小米2S,哈弗H6无一不说明这点,你要非拿它们去跟苹果、奔驰比性能,那你让穷人怎么活,要知道,中国大部分还是穷人。
好不好谁都知道,适不适合才重要。你为什么不跟迪丽热巴结婚,是因为不想吗?
做企业,一定要知道消费者要什么,卖东西,一定要低姿态!
我想起来了十几年前去县城买衣服,进门看见一件衣服刚想试试,服务员站在柜台旁边动都没动,翻了个白眼,尖声说道:“买不买,不买就别碰,摸了就卖不出去了!”
十几年过去了,网购流行了,新的商城你哪怕路过门口都会有人问到:“帅哥,买衣服吗,不买看一看吧,要不加个微信,有活动我通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