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聊内娱影视剧重灾区——职场戏的时候了。
所以今天不重复以前说过的话,我们单来拎拎典型现象,看看目前内娱的职场戏,到底都有哪些奇葩的共性。
请注意:之所以用“职场戏”三个字,是因为批评的对象不仅包括正宗的职场剧,也包括所有都市剧中呈现的职场部分,所以以“职场戏”概括。
另外,我也并不是说,这五年里没有任何像样的职场戏呈现,但“内娱拍不好职场”这句话,整体并没有被动摇。
那就开始吧。
1、苍白金手指职场金手指,不是不能开,但要讲点基本法。
大家不是没有在职场上遇到过天才,但肯定不是内娱职场戏里这么高的频次,也不是如此不考虑现实逻辑的呈现方式。
三十岁的主任医师满地爬,从业四五年的律所合伙人随处可见,会计师、建筑师、投行精英甚至科学家,内娱各行各业充斥着无数少年英才,急切程度仿佛人人都要死在三十五岁。

行,就当是为了匹配偶像剧外壳和偶像演员的外表,刻意做出年轻化处理,不是不能谅解。
那能不能把本就是点在专业上的金手指,描绘得真正专业一点呢?
不能。刻画这些英才的方式也非常之单一:
没有她卖不出去的房子

没有她拿不下的客户

手术从来没有出过意外的医生

做空从来不失败的CFO

这跟李白能写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我们只会“卧X”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种渲染方式,透着一股子外行强行点评内行的虚乏无力。人物的专业没写出来,主创的不专业倒是明明白白。
坦白讲,为了戏剧化呈现,为了观众的“爽感”,金手指不是不能存在,尤其是在那些职场戏作为辅助戏份的甜宠、家庭、情感剧里,作为主角的光环之一,高大上的职业和光鲜亮丽的职场表现,几乎都是标配。
但哪怕是这样的呈现,也有高下之分。同样是秦岚主演,同样是情感主线,同样是略开挂的职场精英,对比《怪你过份美丽》和《芳心荡漾》,前者因为对职业细节描绘到位而质感一流,后者就只能悬在半空中苍白无力。

2、不怼不舒服那职场精英应该长什么样呢?
几乎所有内娱职场戏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鼻孔朝天。
无论出身、家境、教育程度,也无论行业、职位、工作场景,内娱职场戏呈现职场精英的样貌,会且只会一招:让丫谁都瞧不起。
做得浮夸点的,那就是字面意义上的鼻孔朝天,角色仿佛在同一家『反礼仪反教养培训机构』做过同门师兄弟姐妹,谁敢讲文明懂礼貌,那都是要被抓去回炉重造的。
哪怕做得内敛一些,角色的为人处世,细品也都在心底里透着一股子鼻孔朝天的味儿。

对同事一向是没好气的,对上司是一定嫌其瞎指挥的,对业务一定是永远正确不容别人反驳的,对客户一定是连消带打无形中完成pua的。
到底是哪里有这么好的可以横着走的职场环境,可以内推我入职吗?
职场精英到底是怎么跟“不怼人不舒服”建立起逻辑链条的呢?让我斗胆模拟一下内娱主创的脑回路。
“哎呀职场精英嘛,那一定是高智商的,高智商的人嘛,那肯定都比较高傲,瞧不起普通人哒”——于是鼻孔朝天。
“哎呀职场精英嘛,那一定是专业上说一不二的,其他人的意见怎么能听进耳呢?客户?客户也得服ta啊”——于是对内碾压同事与老板,对外碾压客户。
“哎呀职场精英嘛,看问题一定是一针见血的,所以说话一定是犀利毒舌的嘛”——于是不怼人不张嘴。
#内娱·AKA刻板印象集大成者·职场戏#而从没上过一天班、演技也很捉襟见肘的演员又以异常套路的“抬下巴”“翻白眼”的浮夸演技,加重了这种刻板印象。

但凡主创真的上两天班,就能知道“职场”的关键在“场”而非“职”,专业过硬只是吃饭的本领,绝不能独立成为大杀四方的底气。
真实职场中,就以内娱职场戏中这些职场精英的德性,别说火箭般的升级速度了,伊过得了试用期算我输!
3、对比靠贬低专业程度上营造不出精英,人物塑造上刻画不出精英,没事,内娱还有一招杀手锏。
——给精英的周遭做全员降智,不就完了吗?
精英点写不出来,那就用旁人的不精英去衬托!
斗大个漏洞放在明面上,全公司上下都跟行尸走肉一样发现不了,哎你猜怎么着?主角一眼就看出来了,真的是好精英啊!

精英人物不会塑造,那就用旁人的非常规举动去衬托!
同事不是对主角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对主角嫉妒得咬牙切齿,全公司一共两个阵营,主角及其小弟,和主角的对立集团。
主角小弟负责彩虹屁营造主角的精英形象,主角对立集团负责坐实“跟主角对着干的没有好下场”,这职场上的龙傲天,不就成了吗?
主创洋洋得意:没见过精英我们还没见过傻子吗?把战斗拉回到塑造傻子上,那就是回到了我们的主场啊!

写不好上下级矛盾?没关系,让上司犯傻!
写不好同事摩擦?没关系,安排几个奇葩同事时不时下绊子犯贱!
写不好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没关系,让父母催婚七大姑八大姨跟着吆喝!什么,还不够?那还有重男轻女原生家庭大法呢!
写不好甲乙方矛盾和处理?没关系,让客户犯蠢上演打脸戏份最后以前倨后恭烘托主角的牛批!
看内娱职场戏,我常常感慨,这是职场?这是我知道的那个职场?这是人类应该有的那个职场?
这不西游记吗?这不牛鬼蛇神吗?
那怪不得把主角塑造成战斗力最顶尖+谁也看不上的模样,你搁这儿演孙悟空呢!
4、疯狂上价值聊到这,估计大家会问:哎,那总有职场戏是刻画职场菜鸟的吧?刻画菜鸟成长总不至于用上述三种浮夸的手法吧?
对,菜鸟成长本是职场戏最经典的主题之一,但我曾经聊过,“成长”是内娱影视剧死活都拍不好的关键词,职场+成长,难度buff叠满了,这可怎么办呢?
怎么能展现出主角的生涩与潜质并存?怎么能让主角的职场之路困难伴机遇齐飞呢?
法宝名曰:上价值。
君不见,菜鸟主角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端茶摔杯子开门撞领导,但ta还是个好苗子,为什么?
因为菜鸟主角跟其他在职场上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不一样,人家怀揣着一颗大爱之心。

要用自己圣洁的价值观来洗涤行业的不正之风,和在这个行业作恶的人!
打动上司不靠专业,靠一番响当当的鸡汤触动了职场老油条一颗行业初心。
打动同事不靠协作,靠一番情深意切的行业见解敲响同事沉睡的心灵。
打动客户不靠服务,靠三番四次的跟踪骚扰和振聋发聩的慷慨陈词动摇客户的唯利是图。
混职场是屈了大才了,搁古代出去和个亲,高低能保百年太平。
而且单单是菜鸟喜欢上价值吗?不!贵圈职场戏主角不分老还是菜,上起价值来那是随时随地起范儿,如呼吸一样自然而然



虽然上价值的水平那多半是惨不忍睹,但对面的角色一定是一脸深思受教,一服廉价的鸡汤灌得内心滚烫。
这给广大观众一种错觉:成长不靠头悬梁锥刺股,也不靠真实地摔跤喊疼长教训,全靠嘴皮子在混。
只要学会了“不好好说话”这门本事,你不仅可以去《奇葩说》混个全国知名,在各大平台做网红养活自己,你还可以在所有职场上所向披靡!
咱们公平地讲,那些职场戏拍得有声有色的香港日韩欧美,也喜欢在职场戏里上价值。问题是人家很注重上价值的方式,要与氛围、场景、人物设定和剧集整体调性相匹配,而不是不讲基本法地随时随地来一段,最重要——人家把职场需要的专业部分拍得很扎实。


反观内娱职场戏,我们缺的是大道理和心灵鸡汤吗?不,从片中角色到业内诸位,缺的是“做好这份工”的踏踏实实的职业精神。

观众吐槽职场戏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编剧上点班吧!
其实熟知剧集制作链条的人都知道,需要上班的不止是编剧,还有导演、演员、制片人、美术……

但是,不上班就一定写不出真正的职场吗?
或者说,上面这浮夸的四趴职场戏呈现手法,单纯只是因为不上班、没经历所致吗?
是真正力有不逮,还是做影视剧的诸位想来想去改来改去嫌累嫌烦,最后找个万能公式套一套,反正下沉总吃这一套?
沉下心钻研是过程,做出专业性是结果,而创作心态,才是决定一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