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5-07
- 在线时间18639小时
-
- 发帖78666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1594
- 威望215717
- 飞扬币2617496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86669
- 飞翔币
- 211594
- 威望
- 215717
- 飞扬币
- 2617496
- 信誉值
- 8
|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微信上添加一位好友后,会不自觉地翻看他的朋友圈,并从中对他做个大概的了解。朋友圈,不知不觉就成了我们了解他人的一张名片。正如作家李笑来说的:“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生人社会,网络发达,查查他的朋友圈,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的生活习性。”在这个无形的社交广场,每一条内容,都在被解读;每一个人,都在被打标签。朋友圈,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圈子,有人分享喜悦,有人纪念过往,有人时不时刷一下存在感......但生活中,不是所有事都适合分享,成年人的世界,总有一些东西要保留给自己。朋友圈里,以下这几件事最好别发。否则,会招人反感,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来源:全景视觉  别在朋友圈炫富 关于人性,毛姆说过一句扎心的话:“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难免有虚荣心,人人都希望被他人高看。朋友圈就像一个无形的公共场所,所以,很多人忍不住在朋友圈炫富。但老话常说:有财不可外露,得意不可猖狂。炫富除了能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外,只会让为钱犯愁的人心生妒忌;被比你富有的人,当成笑话。朋友小美,平时很喜欢在朋友圈秀优越感。家里买房、添车、旅游,甚至老公的股票分红到账,她都会发朋友圈暗暗庆祝。老公提醒她少发这样的朋友圈,容易招人嫉妒,但她丝毫不在意。可能朋友圈实在是显得很富贵,便常有亲戚朋友主动和她套近乎,言语间还会流露出羡慕之情,这让她很满足。渐渐地,这些人便以各种理由向她开口借钱,这让她又十分为难。她们虽然收入还可以,但每个月的生活开支和贷款也不少,根本无钱可借。可是她的解释,大家压根不信,之前亲近的人也开始疏远,最后还被熟人背后吐槽“为富不仁”。其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多少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来源:全景视觉 在朋友圈炫富,多多少少都有点“拉仇恨”。而且,朋友圈不光要少炫富,有时候,我们还要警惕那些朋友圈疯狂“炫富”的人。很多微商、代理,甚至传销活动,都是通过朋友圈高调炫富,打造“高端人设”,引人入局。你看她豪车、名表、全国飞,蠢蠢欲动,实则他窥视的是你的入会费、囤货款。不炫富,不贪财,我们才能稳稳地守住自己的人生和钱包。《圆舞》中有句话说:“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生活是自己的,面子再好,都不如里子重要。低调做人,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内心富足了,才是人生最高级的炫富。 别在朋友圈频繁晒娃 初为人父母,偶尔与亲人朋友一起分享宝宝的日常,是人生的乐事。但对很多人来硕,如今的朋友圈,已经不限于亲朋好友了。偶尔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当朋友圈里一眼望过去,全是自己孩子的刷屏时,就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够愉快了。大家应该都看过这则新闻。郭女士因为女儿学习优异,经常在朋友圈夸赞女儿,以至于周围无人不知。此外,她还喜欢在同学群里发一些女儿认真学习的照片。时间长了,同学们都觉得她太爱晒娃了,基本上不回应。但她毫无察觉,依然自顾自地晒。特别是收到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更是立马拍照发送,并骄傲地说:“x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此时,群主因为儿子高考落榜,心情很是低落,看到她这样晒,直接将她踢出了同学群。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孩子表现优秀,父母开心想要分享,这都再正常不过。但孩子再优秀也终究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来源:全景视觉 偶尔在朋友圈记录下孩子的重要时刻,相信大家也会真心祝福。但频繁地晒娃,只会引起他人的不适。还可能因为不小心暴露了隐私信息,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一家电视台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趁妈妈不在孩子身边,利用从妈妈朋友圈得知的真实信息进行诱拐,不到十分钟,就轻松带走了孩子。看似无足轻重的晒娃,或许就会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面对公众场所,还是尽量少晒娃,这既是对孩子的保护,也是为了不给孩子后续的成长造成压力。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喧嚣的,也不需要昭告天下。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去爱孩子,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当下,孩子会感觉更幸福。 别在朋友圈堆积负能量 心理学家大卫·波莱提出过一个“垃圾车法则”。意思是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方倾倒。很多时候,朋友圈就成了大家倾倒情绪垃圾的地方。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开心、家庭的不和谐,都喜欢一股脑地发在朋友圈。网友@时光 曾分享室友的故事。室友很爱抱怨,稍有不顺就喜欢在朋友圈发牢骚。不是吐槽公交车司机没看到她,就是斥责同事能力差,爱拍马屁;再就是抱怨老板太小气,自己兢兢业业,工资却少得可怜。就连在路上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她也能发文吐槽倒霉。在她眼里,好像什么都不如意。刚开始,网友还会耐心地开导她。 来源:全景视觉 慢慢地,网友发现自己变了,总爱唉声叹气,常常觉得生活苦不堪言。为了不再这样,她索性搬了出去,屏蔽了室友。很快,她感觉世界又明亮起来,内心恢复了爱与平静。三毛曾说:“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地抱怨而不寻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更何况,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说得再多,也无人可懂;骂得再凶,也无人会帮。相反,负能量极具传染性,别人只会避之不及,迅速地屏蔽或拉黑。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每个人都要学会独自消化自己的情绪。不随意宣泄坏情绪,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体谅。尽管生活跌宕起伏,但还是要向阳生长,努力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心态阳光了,生活就顺了。 别在朋友圈刷屏广告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有这样一群人,无论什么时候打开,都有他们的动态更新。每天,他们卖力地宣传,不断地发布各种销售信息。对于他们而言,朋友圈就是大型卖场,微信好友就是潜在客户。在这发广告,既不需要支付广告费,又不需要回报人情,似乎十分方便。于是,他们刷屏式地发,时刻提醒大家别忘了他们的存在。然而,疲惫了一天的大家,本想在朋友圈放松一下,不承想刷到的都是堆积如山的广告。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又浪费了时间,心情可想而知。 来源:全景视觉 网上曾有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为什么看到朋友圈的广告会莫名地厌恶?其中有个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朋友圈是一个大家分享生活的地方,我当你是朋友,对你分享我的生活,但你只通过‘有杀错,无放过’的方式对我发广告。社交如此不对等,如何让人不厌恶?”一次次地发广告,就是在一次次地消耗彼此的情谊,总有一天,迎来的不是屏蔽,就是拉黑。不妨尝试走心的分享,别让朋友圈里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我们对待朋友圈的样子,就是对待生活的样子。 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写道:“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让它在记录我们生活的同时,又不过度打扰到他人。不炫耀,不显摆,不牢骚,不功利,少一点哗众取宠的人设,多一点人间烟火的真实。这样的朋友圈,虽是平常,却最抚人心。愿有人,懂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也愿我们,能体察别人的不易,相处舒服,彼此滋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