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作为
数码博主,陆陆续续用到了多款
手机厂商的新发布的手机,其中不乏一些定价高昂的旗舰机,譬如VIVO X90Pro+,小米13Pro等。

然而,用完了这些新手机之后,笔者由内而外的产生出一种感觉——“
就这?”因为这些机型和我之前用的老手机好像并没质的提升(笔者以前所使用的主力机是OPPO Find X2Pro)”
再结合目前智能手机的销量屡创新低,笔者突然间明白,为什么现在智能手机卖不动了。除了和整体大环境有关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换机所带来的新鲜感越来越少”。
现阶段的智能手机,其电气寿命都很长,真正能够把手机用坏的消费者其实很少,真正刺激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原始驱动力其实还是
“新鲜感”。

当一款新手机有一个特性或者多个特性刚好能Get到一名消费者的时候,他可能就会产生换机的欲望,而这些特性如果足够多,就可能催生他的换机冲动进而驱动消费。
然而,现阶段智能手机每一代
更新后所带来的显性提升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一)ID设计:长期停滞不前
笔者此前的主力机是在2020年购买的OPPO Find X2Pro,采用的是左置挖孔曲面造型。
到了2023年,也就是三年后的今天,主流旗舰机的造型依旧是挖孔+曲面屏的造型,其正面的变化除了把挖孔从左置挪到中间之外,再无任何变化,而且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这种造型依旧会继续延续下去。
2020年发布的OPPO Find X2P

2022(2023年)发布的小米13P

三年时间,正面观感无任何本质变化,这在
安卓手机历史上都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在2020年之前的三年里(2017到2020年),手机行业在外观设计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机向全面屏手机全面进化,如下所示,小米6和小米10就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2017年发布小米6

2020年发布的小米10
整体ID设计的演进一直都是催生智能手机进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而随着智能手机在外观层面的变化趋于缓和,甚至停滞,直接导致用户在换机之后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几乎不存在。
手机厂商被迫只能在机身背面的设计上下功夫,但是机身背面的设计进化只是“痒点”,无法引发新一轮的换机潮。
(二)性能提升所带来的感官提升越来越弱
目前依旧活跃在手机市场中的骁龙870处理器(VIVO尚有一款新机搭载该芯片),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款在2019年底发布的旗舰SOC(骁龙865于
于2019年12月4日正式发布,而骁龙870只是简单地提升频率,性能提升也很有限)

就是这样一款距离现在已经满三年的芯片依旧能够活跃在当下手机市场中,并且定位并不低,这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现阶段手机芯片的性能提升幅度在逐步萎缩,另一方面则说明手机性能提升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在缩小。
遥想往年,2014年发布的骁龙810和2017年发布的骁龙835,无论是在账面性能层面亦或者是用户体验方面都有着云泥之别;
而2023年的今天,骁龙8 Gen 2和骁龙870也就仅仅只能在账面性能方面拉开差距,至于实际体验差距真的非常寥寥。
而这则与整个移动生态的发展处于瓶颈期有着直接联系,移动生态发展到现在,从图文到流媒体时代,已经发展到了此类设备所能展现的终极状态,受限于硬件特质,根本无法再催生新的媒体形态(至于VR AR,不是现阶段手机所能支持的)
(三)智能手机的未来在哪?
上面说了那么多,那么未来智能手机产品的未来在哪?
首先,VR、AR、元宇宙等新一代技术,在现有科技水平下,距离我们依旧遥远。所以,在五到十年内,手机依旧会是我们最常用来进行通信,社交,娱乐的手持终端设备。智能手机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到尽头,那么智能手机的未来到底该如何走呢?
1、加快折叠屏等设备快速普及,是重中之重。

手机厂商为何要不断的在折叠屏市场上施展拳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折叠屏是未来,因为更大的屏幕可以很好地催生新的内容生态的发展,譬如更高清的
电影,更高清的
游戏,更多元的应用逻辑等等,这会让手机这种产品的边界得到极大的拓展。
现阶段手机厂商所要做的就是让折叠屏这种产品的成本快速降低,从而迅速打开市场,从而带来新一轮的换机热潮。
2、日趋高端化会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大势所趋。

关于这一点很好理解,在手机的总销量下滑之后,为了弥补总营收,手机厂商必然要在手机的客单价上下功夫,不管是国产手机还是苹果其实都在做这件事。
3、努力干掉中低端单反。

手机影像的发展已经绝不仅仅只是发朋友圈了,随着硬件的提升,手机摄影取代低端单反承担一定得生产力工作是一定得,笔者曾经就预测过,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上容纳一枚APS-C画幅的传感器根本不是什么压力,至于可变光圈,伸缩镜头,玻璃镜片,镀膜等等早已存在。
等到手机搭载APS-C画幅的时候,几千块钱的中低端单反就将彻底绝迹于市场,而那个时候的手机也将成为能够兼顾生产力的摄影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