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日子一天天地过,也说不上对哪件事印象深刻;
但毫无疑问,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是:玩手机。直播间里一个又一个肤白貌美的小姐姐……
手机里那么多吸睛内容,真是杀时间的一大利器。
直播间里超迷人的小姐姐
正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我有些不可思议的事。
当时,我正在微信上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自己在看《狂飙》这部电视剧。
我不怎么追剧,也就没在意。但几分钟后我打开知乎,首页上赫然出现这样一个问题:
电视剧《狂飙》里的原型事件有哪些?在这一刻,我感到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凉。

凉完之后,我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手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这一瞬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
我正在被自己的手机“偷窥”。我很确定,除了刚刚那个朋友提到《狂飙》之外,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没看过或搜索过这部剧。
事后,我只能安慰自己,这只不过是一个巧合。
但又有一些事情表明,这很可能不是巧合。02有这么一件事儿,相信各位早已见怪不怪。
我最近想学摄影,就在淘宝上看了一些单反相机。自从那儿之后,好家伙!只要我打开自己电脑上的
浏览器,各种弹窗广告全变成了单反相机。
很多人也都有类似经历:想买一件某品牌的衣服,于是就上淘宝或京东搜索。然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其他网站或APP推荐给你的广告,就是你之前浏览的商品。
或许最初你会很惊讶,为什么它们知道我想要什么?
未来的人工智能,或许真的会无所不能
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了,
这是最基础的大数据运用。说白了,就是你被精准定位了。你的搜索记录,你的浏览记录,会暴露你最近的偏好。当你使用一些网站或APP时,它们会在后台自动读取这些记录,然后将你近期关心的商品,精准
推荐给你。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隐私可言吗?

无法想象,有多少眼睛在偷窥着我们
有人对此并不在意,觉得这样挺方便。李彦宏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的确,很多时候,大数据并没有对个人生活造成很直接的负面影响,甚至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也有一些时候,它会让你感到不解和不快。前两天,我接到一个陌生人的来电。
“先生,您最近在卖房子,是吧?如果急需用钱,我们这边可以贷款给您。”电话那头,一个男人用略显低沉的声音说。
“不需要,谢谢。”我干脆地回绝后,就把电话挂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得到我手机号码的
这是某个贷款平台很常见的推销电话。最近,我也确实把自己的房子挂在了某个房产交易APP上。
但我留了一手,登记的手机号码不对外显示,而且房子的直接联络人也不是我,而是XX房产的一个中介。
那么问题来了,贷款平台的人是怎么知道我电话的?
那天,我接到了许多类似的来电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随后的事情有些失去控制。
“先生,您卖了房子是打算换新房吗?均价8000的公寓要不要考虑一下。”“您的房子要出租吗?我们这里可以托管。”……
贷款的、卖房的、托管的,通通找了上来。有那么一下午,我接了十几个这样的电话。
说实话,这让我有些气急败坏。
03经历了这些事,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手机上的这些APP,是不是在偷窥和泄露自己的隐私。”虽然一番倒腾之后并没有找到什么证据,但我不想就这么坐以待毙。
于是,我打开手机设置里面的“应用权限管理”,一个个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一个便签,居然也有那么多的权限
我怎么想,也想不出你一个便签,要我的录音权限干什么。唉!也怪自己不小心,让你这看似浓眉大眼的货钻了空子。一气之下,我把这些权限全关了。
再试试,能够正常使用。看看,都是把你惯的!
但在美团那儿,这招就不灵了。我特意为它保留了定位、获取手机信息等一些基本权限,但它还是“罢工”了。

美团想要的显然更多
事实上,这种情况早已是常态。
在安装一个普及性很广、用户量庞大、且
提供了一个日常生活必需功能的APP时,我们必须同意它的获取权限要求;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它就不给你用。
04这些APP,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获取尽可能多的权限?
我想,它们都需要收集大数据。
我们每天的行程安排,都可以变为数据:坐地铁上班,属于出行数据;网上购物,属于消费数据;去看个
电影,属于娱乐数据...
当无数人的数据被集合归类,就统称为「大数据」。
某地铁站内的人脸识别系统
大数据用好了,的确很强大。它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
但是,
“一切进入凡人生活的强大之物,无一不具有弊端。”一些大的互联网企业,更愿意利用手中的数据来牟利。它们喜欢收集用户信息,挖掘各种需求和隐私,完善用户画像,然后再卖各种东西给你。
讲真,他们可能比你自己都更了解你。毕竟人家有专业的团队、发达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研究你。而你,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平头老百姓罢了。
而一些小公司没有精准的营销能力,它们就粗暴地贩卖隐私来获利,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在国庆假期的那一天,我觉得手机正在“偷窥”我的时候,刚开始有点生气,后来我突然意识到其中的荒诞:
这一切几乎无人监管,全凭商人的道德来自我约束。
我们的隐私,究竟该怎么来保护?
换个角度看,我们都是大数据时代的狗。不知道有没有人来生想做狗。反正我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想过。靠卖萌混过一生,要吃有吃要喝有喝。
但是,
我又怕“舔到最后一无所有”,最后恐怕生死大权也要拱手相让。生殖隔离的物理世界,人当然不会成为狗。不过就在隔壁的网络世界,科技却在把人一点点变成“狗”。这种过程隐秘而缓慢,就像一度一度升温的水,一下一下游动的青蛙。
当然,这一切,都基于你被泄露得一干二净的信息。所以,只有当更多的人对隐私
安全重视起来,有更多的人拒绝不合理的权限要求,我们才能摆脱这种魔幻的桎梏,安心享受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