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5-04
- 在线时间18637小时
-
- 发帖78634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1574
- 威望215717
- 飞扬币2615712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86346
- 飞翔币
- 211574
- 威望
- 215717
- 飞扬币
- 2615712
- 信誉值
- 8
|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为由,发起了对唐王朝的反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一场大浩劫,唐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丢失了洛阳和长安,唐玄宗被迫带着王公大臣及后妃、皇子逃往蜀地。然而,当唐玄宗刚走到陕西兴平马嵬驿的时候,太子李亨、将领陈玄礼就发动了兵变,他们杀掉了引发安史之乱的杨国忠,还胁迫唐玄宗杀掉了杨贵妃。杨国忠,当时是唐朝的宰相,也是杨贵妃的堂兄,此人原本混迹于底层,却因为杨贵妃的得宠而步步高升,在设计杀掉李林甫之后,最终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早有谋反之心,另一方面又是因为他遭受杨国忠的排挤而进行的反抗。李林甫去世后,唐玄宗最宠信的两个大臣,就是杨国忠和安禄山,但安禄山非常看不起杨国忠,因为杨国忠人品实在太差,从而引发了杨国忠的不满。杨国忠为了打压安禄山,多次进谗言说安禄山要造反,还处处排挤和牵制安禄山,把安禄山搞得很不舒服,安禄山因此对其恨之入骨。到天宝十四载的时候,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到达顶峰,安禄山为了自保,只能发动叛乱。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却没有受到处罚,依然受到唐玄宗的重用,这就让将士们感到十分不满了。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在攻克潼关之后,直逼京城长安,唐玄宗惊恐万分,便带着杨贵妃及文武大臣、宗室成员逃往蜀地。当唐玄宗抵达马嵬坡的时候,将士们已经十分疲累了,而且饥肠辘辘,不满情绪就此达到顶点。这时候,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造成的,不杀掉他的话,将士们恐怕不会为国效力。于是,陈玄礼派人联系太子李亨,商议发动兵变之事,李亨虽然是太子,却屡次遭到杨国忠刁难,太子之位处在风雨飘摇当中,为了自身地位着想,也为了国家着想,他也认为必须杀掉杨国忠。在得到李亨的支持之后,陈玄礼率领士兵发动了马嵬坡之变,诛杀了杨国忠全家,还杀掉了阻碍兵变的御史大夫魏方进、兵部尚书韦见素等人。很快,陈玄礼又带人包围了唐玄宗暂住的驿站,唐玄宗听到喧哗声之后出来查看情况,将士们都说杨国忠造反,已经被诛杀了。 唐玄宗知道发生兵变了,强忍内心的慌张,还对将士们说,那你们就退下吧。陈玄礼却说,现在杨国忠已经死了,杨贵妃就不该继续侍奉陛下了,请陛下诛杀杨贵妃!陈玄礼的言外之意是,杨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如果不杀掉杨贵妃的话,那杨贵妃势必会为杨国忠复仇,这样自己和将士们的安全也就无法保证。起初,唐玄宗并没有领会到陈玄礼的真实意图,但他身边的宦官高力士却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陈玄礼什么意思,就对唐玄宗说: 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高力士的意思还是,杨贵妃虽然没有罪,但她毕竟是杨国忠的妹妹,如果她继续留在唐玄宗身边,将士们肯定无法心安,只有杀掉杨贵妃,将士们才能心安,也就不会对陛下怎么样了。高力士站在唐玄宗的角度考虑问题,说的话很中肯,因为那时候将士们已经杀红眼了,如果唐玄宗不杀掉杨贵妃的话,那唐玄宗能否保全,就不好说了。但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高力士说杨贵妃没有罪,果真如此吗? 事实并非如此,将士们之所以一定要唐玄宗杀掉杨贵妃,可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杨国忠的妹妹,还是因为她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要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过往说起了。最开始的时候,安禄山靠巴结李林甫和唐玄宗,成为代理平卢节度使,后来他发现杨贵妃很很受宠爱,便在入京的时候认杨贵妃为养母,要知道他比杨贵妃还要大十几岁。在成为杨贵妃的养子之后,安禄山就越发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尤其他擅长跳胡舞,唐玄宗和杨贵妃经常召他入宫表演。杨贵妃还多次为安禄山说好话,安禄山也一路升迁,最后竟然一人兼任了三镇节度使,是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节度使之一。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有多好?我举个例子来说吧,天宝十载(751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是安禄山的生日,杨贵妃不知怎么突发兴致,竟然提出要为安禄山举行洗三仪式。所谓洗三,就是母亲在新生儿出生第三天,为其举行的洗澡仪式,是一种祈福的做法。 杨贵妃为安禄山洗三,其实并不符合传统,因为安禄山不是新生儿,而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这事简直太荒唐。但是,为了不让杨贵妃扫兴,唐玄宗竟然同意了。正月初三,杨贵妃将安禄山召入宫中,她让人将安禄山当做婴儿一样放入一个大澡盆,然后亲自为其洗澡,洗完之后就给安禄山船上特制的大襁褓,并让安禄山坐在轿子中,由宫女抬着在后花园逛来逛去。为了回报杨贵妃,安禄山对她极尽谄媚,送给她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两人已经成为了攻守兼备的政治同盟了。如果不是杨贵妃,安禄山恐怕早就在于杨国忠的斗争中败下阵来了,事实上他不但没有,而且越混越好,他还在杨贵妃的帮助下,获得了边境马匹的交易权,这为他日后造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宝十二载,安禄山在范阳建造了雄武城,对外说是为了防御敌人,实际上他在城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积极为造反做准备。安禄山密谋造反这件事,虽然保密工作做得好,但还是被杨国忠知道了,杨国忠当即将此事报告给唐玄宗,唐玄宗就下诏召安禄山入京。 安禄山本以为,这一次自己会像之前几次一样没事,就打算入京,但杨贵妃却偷偷派人告诉他,让他不要入京,他便以生病为由不入京。并且,安禄山还抓紧时间做准备,最终在这一年的十一月起兵了。当然了,杨贵妃其实也不知道安禄山要造反,说到底她是被安禄山利用了,但很难说她一点责任也没有,因为她违反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后妃不得与外臣交往,不得参与政治。尽管杨贵妃与安禄山的交往,是唐玄宗允许的,但她但凡有点政治觉悟,就知道不应该这么做,也不应该利用自己受宠,向唐玄宗提出太多过分的要求。也就是说,杨贵妃虽然是无心之失造成了安史之乱,但她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这一事实,导致陈玄礼在发兵兵变的时候,极力要求唐玄宗杀死杨贵妃,那唐玄宗是如何抉择的呢? 当时,高力士向唐玄宗陈述了杀掉杨贵妃的必要性,但唐玄宗内心是纠结的,正如他当时对高力士说的一句话: 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唐玄宗的意思是,杨贵妃深居后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杨国忠当然没谋反,唐玄宗的言外之意是,杨贵妃没有参与杨国忠对安禄山的谋害,所以她不应该死。可不是吗,杨贵妃作为唐玄宗的最爱,两人在一起已经十八年了,经历了无数欢乐时光,感情非常深厚,他实在舍不得杀掉杨贵妃。本着这一想法,唐玄宗想保全杨贵妃,但他最终还是杀掉了杨贵妃,有两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让他意识到想要自保,只能杀掉杨贵妃。第一个关键人物是陈玄礼,这个人其实很特殊,因为他一直都是唐玄宗的心腹,这样一个人为何要发动兵变呢? 其实,陈玄礼对唐玄宗是忠心的,他发动兵变,也是为了唐玄宗好,因为唐玄宗之前一番骚操作下来,引发了安史之乱不说,还冤杀了大将哥舒翰,致使大好局面顿时扭转。可以说,当时唐玄宗的支持率,已经跌到冰点了,将士们对他十分不满,不认为他能够收拾残局。陈玄礼发动兵变的目的是,通过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来极力挽回唐玄宗的形象,让将士们重新效忠唐玄宗。陈玄礼的良苦用心,虽然无法向唐玄宗明说,但他的做法却表现出了对唐玄宗的尊重,唐玄宗也感受到了。比如说,陈玄礼发动兵变包围了驿站之后,并没有直接冲进去杀掉杨贵妃,而是毕恭毕敬地请求唐玄宗杀掉杨贵妃。还有,陈玄礼只说杨国忠谋反,将所有罪责归咎到杨国忠头上,只字不提唐玄宗的责任,这也是对唐玄宗的一种保护。唐玄宗还是信任陈玄礼的,但他知道陈玄礼要给将士们一个交代,他就不得不慎重考虑是否杀掉杨贵妃了。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高力士,他虽然只是个宦官,却很早就跟随唐玄宗,与唐玄宗一起参加了多次政变,是拥护唐玄宗上位,以及维护唐玄宗帝位稳固的关键人物之一,而且绝对忠心于唐玄宗。高力士意识到将士们对唐玄宗的怨气很大,便站出来劝说唐玄宗杀掉杨贵妃以自保,唐玄宗可以不听别人的话,但他的话,唐玄宗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因为陈玄礼和高力士都主张杀掉杨贵妃,唐玄宗最终动摇了,他决定用杨贵妃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性命,以及确保自己皇位稳固。于是,唐玄宗便无情地下达了命令,让高力士在佛堂勒死杨贵妃,然后将杨贵妃的尸体送到门外给将士们看。试想,如果唐玄宗不杀掉杨贵妃,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最大的可能是,陈玄礼无法再约束将士们了,将士们会愤怒地冲入驿站,杀掉杨贵妃,然后拥立太子李亨继位,唐玄宗要么被杀,要么升级为太上皇。如果这样的话,杨贵妃还是难逃一死,唐玄宗即便不丢掉性命,也将失去皇位。 这里说到李亨,他也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作为杨国忠的迫害对象,长期以一个悲情角色存在,受到了满朝文武的广泛同情。并且,李亨在安史之乱后,一些表现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能,逐渐受到了将士们的拥护,有他参与兵变,将士们的底气更足,对唐玄宗的威胁也更大。如果唐玄宗不杀掉杨贵妃,将士们推李亨上位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唐玄宗不想看到,也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而唐玄宗杀掉杨贵妃,失去的只是一个女人而已,却满足了将士们的愿望,将士们由此失去了继续兵变的理由,他自然就安全着陆了。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唐玄宗杀掉杨贵妃之后,陈玄礼感到非常满意,第一个跪下来向唐玄宗叩头谢罪,以此来表达忠心,而将士们也纷纷下拜,唐玄宗则安抚将士们,兵变就此平息。 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寘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 不仅如此,唐玄宗在杀掉杨贵妃之后,导致陈玄礼及将士们重新拥护唐玄宗,太子李亨也失去了提前继位的机会,还被迫与唐玄宗分道扬镳。至于说,后来李亨在灵武继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之事,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毕竟那时候李亨已经掌握了兵权,也容不得唐玄宗不答应了。 总之,在杀掉杨贵妃之后,唐玄宗成功化解了一场大的危机,大唐王朝的最高决策机构也得以延续下来。当然了,我们从唐玄宗杀掉杨贵妃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不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之人,他是懂得取舍的,他在关键时刻是可以抛弃任何人的。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性所在,正是因为唐玄宗的这种取舍,我们现在许多人才会同情杨贵妃的遭遇,甚至编造了他没有死,而是被掉包后逃走的传说。当然了,人们的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杨贵妃作为一个女人,不能只用红颜祸水来形容她,她的所作所为,证明她并不那么无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