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5-06
- 在线时间18638小时
-
- 发帖78651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1586
- 威望215717
- 飞扬币2616434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86511
- 飞翔币
- 211586
- 威望
- 215717
- 飞扬币
- 2616434
- 信誉值
- 8
|
3、高欢一、燃烧的六镇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位英雄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人生不亚于曹操和刘裕,但是名声远远不如他们,他和曹操一样,一辈子挟天子令诸侯,他的儿子取而代之,建立了北齐,但是北齐这个朝代远远不如曹魏出名,且因为对头的关陇集团孕育出了隋唐帝国,难免对这个山东的集团有所微词。他就是高欢。拨开迷雾,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高欢,一个一辈子向着理想努力,却最终不得不承认天命难违的悲剧人物。在混乱百年的十六国时代之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和刘裕建立的南朝宋南北对峙,史称南北朝时代。 南北朝时期的世界在这个时代中,北魏王朝并不是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前秦曾经统一过,后赵差点统一过,但这些国家都因为巨大的矛盾而土崩瓦解。北魏也是如此,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终于统一了北方,可是巨大的矛盾让北魏像坐在火药桶上,一点就着。北魏建国50年的时间内,爆发了100多场起义,这个频率,后世只有12世纪占领华北的金朝堪与之相比,它们都是占领中原的外族政权,且有着严重的矛盾问题。北魏坐在火药桶上,随时准备爆炸。为了稳定北魏,孝文帝开始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孝文帝的事迹可以看我写的天秤座元宏的传奇。最终,孝文帝以铁腕推行了汉化改革,迁都到了中原的洛阳,要求鲜卑贵族全部都要说汉语、穿汉服、娶汉女。可是,孝文帝的改革激起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的太子元恂强烈抵制汉化改革,不惜在旧都平城(今天的大同)造反,最终被杀。孝文帝最终平灭了一切的危机,北魏又暂时恢复了平静。但他忽视了一个边缘群体,那就是边疆的军人们。 云冈石窟北魏王朝是鲜卑族建立的朝代,可是他们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嘎仙洞迁徙到中原之后,就把大草原让给了亲戚柔然,为了抵抗柔然,北魏皇帝在长城附近设立了一系列军镇,最终陆续形成了最大的六个边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千万别小看这几个地名,甚至后世500年的贵族们都来自于这里。这几个边镇靠近北魏的旧都大同,担负起保卫北魏的使命,可是军人却长期没有很好的待遇,孝文帝在太和十八年,专门巡视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给了一些粮食。可是,到了北魏后期,因为吏治的腐坏,六镇军人的口粮渐渐被克扣。军人只想要一口饭,连这个都不能满足,那就像明末陕北的李自成一样,不让人活,就自己找活路。当时六镇的怀朔镇就诞生了一个叫做高欢的人,他于496年冬天十一月出生于怀朔镇,当地胡汉杂居,他后来自称是汉人,但生活习俗都很鲜卑化了,至于他是什么民族,也不重要。从小,他就被姐夫抚养着,长大之后,只能得到一个保安的职位。后来他去平城的城墙底下站岗,平城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娄昭君,一下子看中了他,不嫌弃他是保安,执意要嫁给他。这在今天看来都不可思议,一个只是偏远地区来的保安,一个却是旧都大户人家的小姐,可是娄昭君就觉得他非等闲之辈,《北齐书》说高欢“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少有人杰表。”根据这个记载,他应该长得很帅,且生活在边镇,一身侠气,史书说他“长而深沉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侠所宗。”娄昭君便看中了他。 高欢长得很帅,其孙子辈兰陵王高长恭也是著名的美男子,甚至要戴着面具去打仗高欢娶了娄昭君中,从女方嫁妆里得到了很多马匹,在边镇当了一个小队主,管辖了上百人,有点类似于刘邦的亭长,他和边镇的镇将段长十分交好,准备就在此地,一辈子生活下去。谁也没想到,北魏这个火药桶意外爆炸了,因为六镇军民生活困苦,唯一的口粮还被朝廷的人给吞了,六镇就缺一把火便能点燃了。六镇起义之前,还有一件事情引发了轰动,身为汉人的光禄大夫张彝建议改进选官制度,强化汉化政策,这样下去的话,善于读书的汉人终将把持北魏朝廷,而只会动武的鲜卑人则没有优势,结果酿成首都洛阳大规模暴动,数千鲜卑人冲进张彝的府中,痛打张彝,还烧死了他的儿子,最后北魏为了平息鲜卑人怒火,没有处罚他们,只是杀了带头的几个羽林军。可是,张彝事件毕竟反映出当时的北魏王朝,汉族和鲜卑族的矛盾已经十分激烈了。当时的事变,还有一个目睹者,那就是高欢,高欢虽然在怀朔镇当差,可是经常往来洛阳和怀朔镇,也是亲眼目睹此事,预言着天下将要大变。公元523年,怀荒镇的几个士兵前去讨要粮食,当地的将军于景不发粮,这几个人杀死了于景,索性反了,攻克了怀荒镇。很快,旁边的沃野镇也开始了,当地的匈奴人破六韩拔陵杀死了边将,攻克了沃野镇。可是,破六韩拔陵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居然称帝了,就占领了一个边镇就能当皇帝,真是太狂妄了。破六韩拔陵首先进攻的便是高欢和娄昭君居住的怀朔镇,怀朔镇的将军贺拔度拔和他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率军大战起义军,起义军受挫,记得这三兄弟,后面还会出场的。破六韩拔陵的起义成功点燃了六镇,很快高平镇的匈奴人赫连恩也起兵,拥护了一位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就此,六镇全部起义,北魏一下子慌了神,甚至邀请柔然入关帮助平叛,可是越战越勇的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六镇,准备南下攻打北魏的旧都——大同。可以说,六镇起义的很多起义者还是比较原始的胡族,孝文帝汉化改革也没有让他们改了汉姓,他们还叫着自己匈奴族的名字,而匈奴族、鲜卑族、敕勒族等这些北方民族,本来就能军善战,起义军战斗力非常之大。就在北魏忙着平灭六镇起义的时候,陕西一带的羌族也开始了起义,羌族人莫折大提与儿子莫折念生在关中一带所向披靡,后来虽然被北魏在马嵬击败,退居陇西,可是依然在关陇一带肆虐。在北魏的不断平叛下,甚至在邀请来的柔然军队的夹击下,破六韩拔陵的军队被击败,他被杀死,20万起义军则投降了北魏,这20万人如果全部杀掉的话,也不是不可能,但北魏于心不忍,终究没有做白起和项羽,而是把他们安置在了河北。谁也没想到,那一年的河北干旱,颗粒无收,很快这20万人又再度起兵,柔玄镇的匈奴人杜洛周再次起兵,在今天的张家口一带,占领了张北草原,随后准备攻打幽州,今天的北京。本来过着安定日子的高欢再也坐不住了,也参军,加入了杜洛周的起义军,但是杜洛周这个人刻薄寡恩,不舍得赏赐部下,部下都嫌弃他吝啬,有点像隋唐时期瓦岗军的李密。高欢不喜欢他,很快,杜洛周就败亡,他在和敕勒族鲜于修礼的部队合并后,杜洛周想吞并鲜于修礼的部队,没想到,鲜于修礼被混入义军,伪装的奸细北魏宗室元洪业所杀,不久,葛荣杀死元洪业,又杀死了杜洛周,一下子统领了几十万军队,高欢就此归入葛荣麾下。河北乱了,很快,山东一带又有了起义,邢杲于六月自立为汉王。而关中一带,鲜卑人万俟丑奴控制了起义军,并且占领了陕西、甘肃的广大地区。至此,从山东到甘肃,从内蒙到山西,今天整个北中国全部陷入大规模的起义之中。 六镇起义乱世,对于人民来说是灾难,但是对于英雄来说,就是机会。面对着北魏全国的兵变,北魏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北魏不得不求助山西的羯族酋长——尔朱荣的帮助。尔朱荣是羯族,世代居住在山西北部,他容貌魁梧,且有大志向,高欢看到葛荣此人更为卑劣,就断定他不会长久,果然,葛荣胸无大志且志大才疏,掌握军队后开始狂妄自大起来,面对尔朱荣的骑兵,他没有把军队集中起来,反而分散开来,最终被尔朱荣的骑兵全部冲垮了,葛荣没当几天统帅就被杀了,六镇的20万将士全部归了尔朱荣。尔朱荣又命令自己的侄子尔朱天光率领大军向西平定关陇起义,最终平定了关中。尔朱荣一下子平定了北魏在河北、山东、陕西的三场起义,跃居北魏权臣之首,尔朱荣在掌握大权之后,把迷信佛教、奢侈无度的胡太后和朝臣2000人全部投入黄河中,这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最终,尔朱荣立北魏宗室元子攸做了皇帝,实际把持了北魏政权。河阴之变之后,北魏的宗室元灏逃到了南方的梁朝求助,南朝的梁朝也在趁火打劫,派陈庆之北伐,陈庆之率领白袍军北伐,趁着北魏兵力空虚,攻入洛阳,但很快就被尔朱荣夺回,尔朱荣大败陈庆之军队,陈庆之一个人逃回了南方。轰轰烈烈的六镇起义,延续达7年之久,三次被平定,三次又复燃,横跨整个华北和关中的六镇起义,到此时为止,全部被尔朱荣所平定,20万六镇将士全部归属了尔朱荣。二、起家的资本在预言着杜洛周并不能成大事之后,高欢准备离开杜洛周,杜洛周却听闻有人要杀他,前来追高欢。高欢逃亡途中,几次差点被箭射死,一对儿女多次掉落牛车,高欢准备舍弃他们,甚至要射死他们,不让他们落入敌手,幸而后来大将军段韶的父亲段荣多次相救,最终高欢逃出生天。谁也没想到,高欢将来会成就王业,而那个差点被射死的小孩,就是日后权倾朝野的高澄。所以,高欢,先隶属于杜洛周,后来见到杜洛周胸无大志,再隶属于葛荣,这两个人都是志大才疏之人,也都很快身亡,最终跟随着一辈子亦父亦师的尔朱荣。在尔朱荣和葛荣大战的时候,高欢就断定葛荣一定会失败,他带领怀朔镇的几位军人,如段荣、尉景、蔡俊等,前来投奔尔朱荣,大战之前高欢就站了队,大战之后,尔朱荣格外器重高欢。然而,高欢也是很有城府的,在尔朱荣作出“河阴之变”这等谋逆之举的时候,高欢也并未直接劝阻,老成持重在他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最终在尔朱荣的手下,高欢任晋州刺史,以山西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对于高欢的才能,尔朱荣颇为欣赏,有一次,尔朱荣问手下,有朝一日谁能代替他统领军队,很多人都说他的侄子尔朱兆,可是尔朱荣却觉得尔朱兆有勇无谋,还是高欢能代替自己。历史之所以有趣,在于历史不是小说,小说讲究逻辑,但历史不讲。按道理说,尔朱荣现在权倾朝野,甚至让朝廷给他加了九锡,基本上等于曹操的待遇了,这样的人物,要么就像刘裕一样篡位,要么就像董卓一样,被轰轰烈烈地除去。可是,谁也没想到,尔朱荣却死了。而且死的十分突然。公元530年六月,尔朱荣去朝廷见皇帝,孝庄帝问尔朱荣:外面传说你要谋杀皇帝,是不是真的?这个反问让尔朱荣懵住了,此后尔朱荣觉得孝庄帝很幼稚,会见他,也就再也不带武器了。530年的九月,天气转冷,戊戌日这一天,尔朱荣又进宫面圣,突然看到有人提着刀跑进来,警觉的他准备溜走,看见大群人已经包围住了自己的随从,他想到“擒贼先擒王”,就扑向孝庄帝,准备杀死他。这不亚于是荆轲刺秦王,或者康熙擒鳌拜的时刻了,本来尔朱荣觉得孝庄帝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肯定不堪一击,没想到孝庄帝御座下面却藏着一把刀,直接刺向尔朱荣的肚子,尔朱荣身经百战,这点伤算什么,还想再杀孝庄帝,孝庄帝毕竟身为鲜卑王族,力大无比,再一刀,杀死了尔朱荣,随行的尔朱荣的儿子尔朱菩提和亲信元天穆全被砍死了。一代枭雄,死的如此突然且窝囊。尔朱荣的死震惊了世人。尔朱兆怒不可遏,很快率领大军攻入洛阳,杀死了孝庄帝,孝庄帝在历史上只在位很短的时间,却血气方刚,杀死了著名的权臣尔朱荣,也算传奇。 一代枭雄尔朱荣此时,秀荣川被匈奴部落纥豆陵部袭击,尔朱兆一下子措手不及,不得不求助高欢,高欢前来相救,双方结为兄弟。就和曾经的刘邦项羽一样,结为兄弟,但是这样的兄弟恰恰是最靠不住的。如何安置流民,是一个问题,尔朱兆也采取了和之前北魏一样的办法,把他们安置在河北山东一带,让他们学会种地,但是派谁去呢?这也是一个苦差事,曾经北魏安置他们,他们又重新造反了。当时尔朱兆的手下贺拔允说,高欢最为合适,他最沉稳了。高欢却站起来,打了贺拔允一拳,说:尔朱荣还在的时候,轮不到我们说话,现在是尔朱王尔朱兆当权,由他定吧,我们没有说话的份。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串通好演了这出戏,尔朱兆又喝醉了,他觉得高欢这么做,够义气,很忠于自己,就答应了,把20多万六镇起义军都交给了高欢。尔朱兆的手下慕容绍宗很有远见,他说高欢有城府、有心计,现在放他走,都是放虎归山,更别提给他20万人了。尔朱兆不以为然,说:我们是结拜兄弟啊。慕容绍宗说,亲兄弟尚且自相残杀,更别提异姓兄弟了。尔朱兆想着,有道理。正巧,高欢东归途中,看到尔朱荣妻子返回山西,带着300匹马,便随手抢夺了马,结果惹恼了尔朱兆,他立马发兵攻打高欢,这20万六镇流民还没有组织好,都饥肠辘辘,一下子就被打倒了。关键时刻,高欢很能屈能伸,他觉得这个时候还没有实力跟尔朱兆翻脸,他亲自去跟尔朱兆道歉,说自己只是为了防备河北反贼,没有异心。两人抱头痛哭,喝得大醉,当晚,尔朱兆就睡在高欢的营帐中,高欢的手下想把他刺杀了,可是高欢却觉得尔朱家族还很人多势众,不适合做这种事情,就和尔朱兆抱着睡了一夜。与此相比,日后朱温在上源驿放火烧李克用,是多么幼稚啊,头领死了,军队还在,杀死头领又有什么用呢。最终,脱离虎口的高欢到了河北,有了自己的实力,稳定流民之后,第二年,高欢也立了一个皇帝,就此和尔朱家族决裂了。三、韩陵大战在高欢取得东魏统治权的关键战役中,韩陵之战十分重要,韩陵这处地方就在安阳。韩陵,今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东北,“韩陵”的名字与汉初名将韩信相关,韩陵的一个景点“韩陵片石”还曾经是所谓的安阳八景之一。此时的高欢已经到了河北,取得了河北大族的支持,公开和尔朱兆决裂,双方大战的地方就在安阳城旁边的韩陵。当时高欢的骑兵不足2000,步兵不满3万,就在韩陵山上布下了阵,把牛羊放在山上,尔朱兆大部队来到这儿,看到漫山遍野的牛羊堵塞了道路,自知不妙,遂逃走。高欢抓准时机,亲自领兵出击,著名猛将高敖曹领左军,与尔朱兆军激战,一开始高欢的中军战斗失利。双方陷入鏖战中,关键时刻,他的弟弟高岳率领500骑兵从右侧杀来,高敖曹从左侧用1000骑兵冲锋而来。史书记载说:及战,高祖(高欢)不利,军小却,(尔朱)兆等方乘之。高岳、韩匈奴等以五百骑冲其前,斛律敦收散卒蹑其后,昂与蔡俊以千骑自栗园出,横击兆军。兆众由是大败。是日微昂等,高祖几殆。韩陵之战的转机正是出现在高昂以骑兵分割尔朱兆兵团的时候。而得以承担此关键性任务的,正是猛将高敖曹,高敖曹的1000骑兵迅速冲垮了尔朱兆的中军,前后夹击,大败尔朱兆军队。 六镇骑兵是高欢赖以起家的资本尔朱兆失败后第二年卷土重来,号称十万大军,这次有了资本的高欢在山东广阿再次击败尔朱兆,尔朱兆彻底失败逃窜。后来高欢在洛阳立了孝武帝为皇帝,尔朱兆自知大势已去,就来到了家乡秀容川,在那儿自杀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尔朱家族就此覆灭。可以说,安阳城东北的韩陵就是北齐王朝的龙兴之地,后来北齐以邺城为都城,可以说是感念这个龙兴之地的缘故。高欢把持着东魏的政权,同样定都邺城,邺城迎来了第五个朝代—东魏,后来代之兴起的北齐同样定都邺城,所以邺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历经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和南方的建邺一样。战胜尔朱家族之后,高欢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这两个错误造就了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是立了元修做皇帝,可是高欢所立的皇帝却不听他的控制,元修于公元534年逃出洛阳,投奔关中集团了。第二个,就是害死了贺拔岳,贺拔岳前文提过,和贺拔胜、贺拔允是兄弟,贺拔允这个人心直口快,当时还曾经提议让高欢率领六镇流民,被高欢打了一拳的就是他。可是,贺拔岳却不一样,他非常的老成持重,高欢曾经在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劝他称帝,贺拔岳却说,高欢这个人有野心,今天劝说主公称帝,日后或许想谋取大位,不如除掉他。尔朱荣却觉得高欢对自己忠心耿耿,没杀高欢,高欢却从此记恨了贺拔岳。贺拔岳后来被尔朱荣派去平定关中的叛乱,文武双全的他平定了关中起义,镇守关中,高欢早就厌恶他,立了新的皇帝之后,他就派人去关中,收买了关中集团的小人侯莫陈悦,指示他暗杀了贺拔岳。贺拔岳的被杀造就了巨大的麻烦,声望和能力巨大的贺拔岳已经建立了一个以武川镇军人为主的集团,这个集团本来听命于洛阳朝廷,看到朝廷被高欢把持,就有了自立的心。而高欢所立的皇帝元修也不听他的控制,元修于公元534年逃出洛阳。元修逃走之后,高欢还劝他回来,说:“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可是元修坚决不回来。当时的关中,贺拔岳虽然被杀,可是他的部下都忠于他,关键时刻,大家推选老实人宇文泰接替了贺拔岳,宇文泰小名黑獭,大家都觉得他忠厚老实。宇文泰刚接班不久,就迎接到了皇帝元修,大喜过望。从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两国。而名不见经传的宇文泰却就此声名鹊起,成为关中的首位人物,且成了高欢的主要敌人。看到皇帝逃跑了,高欢就另外立了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看到元修毕竟是外来的皇帝,且处处不听自己的,也于公元535年杀死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定都于长安,史称西魏。可怜的元修虽然和高欢有矛盾,但高欢终没有杀他,可是宇文泰却杀了他。东、西魏的军政大权,分别掌握在高欢、宇文泰的手里。北方又进入了分裂时期。东魏、西魏与南方的梁朝互相攻伐,三国鼎立。 中国大地上,继魏蜀吴之后,第二次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宇文泰,就此在无人看好的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还能与东方的高欢对峙,东西双雄就此展开了数场大战。四、五场大战自此,依靠武力起家的高欢和宇文泰两大势力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一度繁荣兴盛的洛阳城,又一次化为灰烬。公元538年,关中地区天灾严重,刚刚站稳脚跟才四年的关陇集团,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看到机会,高欢敏锐地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于公元537年正月,乘机发动了对西魏的战争。高欢命令前锋窦泰率步骑万余人直趋潼关,令高敖曹率军攻陕西上洛,高欢自己则率军赴蒲坂,造浮桥三座,高欢的目标是一鼓作气渡过黄河。这恰恰是100年后李渊父子的行军路线,从山西经过蒲坂攻入长安,成就大唐盛世。关中是关陇集团的家,为了保护家园,当然殊死搏斗。杰出的军事家宇文泰分析后觉得,东魏军队水师并不强大,此时高欢准备要渡河,一定是虚张声势,只需要集中兵力,打败窦泰的主力军就行了。宇文泰分析到了主力的位置。声东击西,扬言要保卫长安。有勇无谋的窦泰轻敌冒进,从风陵渡渡过了黄河,来到了一个叫做“小关”的地方,这个金庸小说中杨过遇到郭襄的地方,小关此时却成为了窦泰的鬼门关。渡过了黄河,就从山西来到了陕西,也来到了宇文泰的地盘,宇文泰早已在牧泽这个沼泽地设伏,大败窦泰军队,窦泰身中数箭,知道不能活了,自杀了。窦泰是高欢集团的主要人物,从起兵的时候就跟着高欢,高欢大惊,只能退兵,这一次小关之战,宇文泰获胜了。同年,刚刚取胜的西魏开始发动战役,攻取了东魏几个郡县,高欢带兵来战,接连取胜,随后渡过黄河,进入了关中地区。高欢的另一个把兄弟侯景,日后把南梁搅得天翻地覆的他,很有谋略,他觉得关中这个地区似乎有魔咒,只要过河,一定不吉,建议高欢不要渡河,可是高欢还是觉得要冒险一次。高欢很谨慎,要么不冒险,冒险一定有着充分的理由,因为当时的宇文泰正率领军队攻打河南,一时间回不来。可是,宇文泰一下子风驰电掣地回来了,到达了一个叫做沙苑的地方,这里长着很多的芦苇。几千年前的《诗经·秦风》就有一个名篇,叫做“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很美的画面,蒹葭就是芦苇,陕西秦地长着芦苇,高欢突然想到要放火烧了这片芦苇地,他认为宇文泰一定藏在里面。可是他的把兄弟侯景却建议他活捉宇文泰,高欢就没有放火。没想到,宇文泰把兵器藏在芦苇里面,突然杀出,这一次手下李弼、赵贵,把东魏军横截成数股,又击败了东魏,高欢退兵。这一次的失败是致命的,河南的很多地区被西魏攻占。 看地图就可以看出,西魏的右下角多出了一个角,那就是河南的很多郡县为了收复重要的洛阳要地,东魏大行台侯景出兵洛阳,为了保卫洛阳,宇文泰亲自带兵来救援,双方再度爆发了河桥之战。河桥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河南孟州,侯景扼守住河桥,和宇文泰对阵。侯景虽然后来品性一般,但是军事实力非常强,两军交锋,侯景统帅的鲜卑重骑兵就迅速冲垮宇文泰,这一次是宇文泰遭遇的最大危机。史书上记载说:是日置阵既大,首尾悬远,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独孤信、李远居右,赵贵、怡峰居左,战并不利,又未知魏帝及太祖所在,皆弃其卒先归。开府李虎、念贤等为后军。遇信等退,即与俱还。侯景的军事指挥才能真的很强,他统领的鲜卑重骑兵迅速聚拢成军团,以团状迅速进攻,如同一把大铁锤,把西魏军队锤得粉碎。 鲜卑重装骑兵宇文泰的坐骑被侯景射中了,受惊的马狂奔不止,宇文泰被掀翻下马,东魏的士兵很快赶了上来,要是宇文泰被捉住了,整个关陇集团又将群龙无首,整个西魏都将是巨大的损失。关键时刻,西魏的都督李穆赶紧下马,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宇文泰,大骂道:“你这个不中用的东西,你的主子跑到哪里去了,你还在此逗留!”宇文泰脸上被抽出一道道血痕,东魏士兵看到了,就知道这是一个普通士兵,谁也没想到这是西魏统帅宇文泰。要是宇文泰这次被捉住死了,就没有北周这个国家了,高欢肯定想不到,自己儿子建立的北齐将被北周灭亡,子孙都被屠戮。可是,宇文泰逃回去之后,看到援兵赶到了,立马回兵,这下侯景懵了,没想到西魏军队回来这么快,一下子逃脱了。东魏的猛将高敖曹,以一敌十,砍杀数百人,逃出重围,投奔河阳南城,河阳南城的守将高永乐与高敖曹有仇,坚决不开城门。可怜一代猛将高敖曹在城门下,被西魏军队杀死,高敖曹的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在东魏武装力量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高欢,是著名的猛将。他是汉人,当时鲜卑人对汉人的态度非常傲慢,但在高敖曹面前却不敢放肆。高欢对部队讲话,总是用鲜卑语;如高敖曹在列,就改用汉语。韩陵之战,高欢能战胜尔朱兆,多亏了高敖曹的骑兵及时赶到,听闻高敖曹死去,高欢痛哭不已,如同刘备听闻关羽死去一样。高敖曹的死对整个东魏集团是巨大的损失。高欢怒气冲天,替高敖曹报仇,亲自领兵攻打洛阳,这一次,东魏骑兵为了替高敖曹报仇,斗志昂扬,双方战斗持续了一天,西魏大将军独孤信和赵贵的先头军队战斗不利,只能回撤,后面的军队李虎也跟着撤退了,李虎就是后来唐高祖李渊的爷爷。看到军队后撤,宇文泰只能只好放火烧了营寨,留下长孙子彦守金墉城,金墉城市洛阳外面的一个小城市,这一次,高欢攻下了洛阳。洛阳后来成为了东魏著名的军事据点,曾经居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成为北方分裂双方的拉锯地点,直到北齐后期,才被北周攻克,而被攻克不久,北齐就灭亡了。这一次河桥之战,双方互成平手,都损失惨重。这一次战斗之后,双方平安无事数年,五年之后,又爆发了一场大战,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的妻子被高欢的儿子高澄调戏,高仲密怀恨在心,投降西魏。宇文泰率领水陆大军进攻,这一次,东魏有了洛阳城后,优势比较明显,高欢攻克了邙山,占据了邙山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双方对战,宇文泰大败,东魏的大将军彭乐跟着宇文泰追,宇文泰对他说:“你是彭乐吧,你想啊,要是我死了,不打仗了, 还用得着你吗?”彭乐一听,觉得有理,居然放走了宇文泰。回营之后,彭乐把这个告诉了高欢,高欢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居然放走了宇文泰?高欢大怒,拔出佩剑,按住彭乐的头,三下三举,但最终没有杀他。彭乐说,我知道错了,一定将功赎罪,捉来宇文泰。可是,这次之后,哪还有宇文泰的影子,宇文泰早就溜走了。这一次邙山大战,宇文泰的西魏军队战死六万,元气大伤,只能退回。东魏与后来的北齐利用洛阳城和邙山,多次抵挡住北周,尤其是兰陵王高长恭。公元564年,也就是邙山之战20年之后,北周再度攻打,围困住北齐重镇洛阳,高欢的孙子兰陵王高长恭率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为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逃走,这一战是兰陵王最为高光的时刻。可惜昏君高纬后来居然杀死了兰陵王。 兰陵王所以说,洛阳是东魏-北齐的生命线所在,洛阳在,东魏-北齐就在,洛阳失去,东魏-北齐也就失去了。邙山之战,虽然高欢取胜了,可是他也老了,奋斗了一辈子,也未能统一北方,关中的宇文泰还不肯归降。第二年,他亲自领兵,攻打西魏,这一次主要攻打的是玉璧城,守城的是西魏大将韦孝宽。韦孝宽看高欢来势汹汹,命城中人都带上铁面,高欢派神射手元益射箭,韦孝宽只能命令城头人都下来。高欢在城南筑土山,筑好了,让士兵直接“飞到城里”(如同小说里的欧阳锋攻花拉子模)。韦孝宽在城墙上再筑楼,筑的比高欢还高,还把高欢的楼给推了。后来,高欢利用挖地道、堵住汾河水、战车攻门、火攻等办法,也未能取胜。最后关头,高欢居然亲自上阵了,他率领骑兵冲锋,中了一箭,负伤撤退。很多人劝他绕道而行,高欢不同意,回到大本营晋阳不久,高欢就病故了,时年五十一岁。高欢为什么要对这一座孤城死磕呢?可能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曾经的他,毁家纾难,参加起义。青年的他,意气风发,统领六镇。而现在,却还未能统一。曹操在汉中之战失败之后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何望蜀?”体现了一种悲观情绪,或许高欢也是如此,他知道,天命难违,自己不解决宇文泰问题,万一自己的子孙不争气,被宇文泰的子孙屠戮了,怎么办?后来果然一语成谶。高欢死后,其子高澄又与西魏发生了六战,但这已是东西魏战争的尾声了。高洋建立了北齐,与北周东西对峙,双方互有攻伐,追封高欢为北齐神武皇帝。北齐后主高纬统治时,北齐政治腐败昏暗到了极点。后主比起高澄、高洋这些前辈来说,无论智力、才能和个人品质都差多了。最终,北齐被北周所灭,高欢的子孙果然都被屠戮了。在玉璧之战中,高欢中了一箭,军中谣传高欢已经中箭死了,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他一辈子的兄弟,敕勒族的斛律金,为他唱起了北方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大草原听着这首民歌,高欢流泪了,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怀朔镇,曾经的他只是一个边镇穷小子,意外娶了大户人家的女儿,妻子跟着自己吃了大半辈子苦,颠沛流离中甚至一对儿女都差点丧命。30岁时高欢毁家纾难,前去投奔义军,36岁时跟随着尔朱荣南征北战,39岁时击败了尔朱兆,40岁时与宇文泰大战,如今51岁了,也该远去了。高欢曾经为了理想奋斗一生,但那个时候还不是中国统一的最好时机,天命难违,真正的统一要等到半个世纪之后,等到所有的鲜卑人都融合完毕才行,这个历史使命,只能交给后世的杨坚了。当天晚上,高欢在营帐中,突然天昏地暗,发生了日蚀,高欢说,日蚀是为了我吗?老天同情我这一回,我死也无憾。当晚昏迷不醒,回到晋阳后去世了,享年51岁。可能玉璧之战,高欢冒死冲锋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少年岁月吧。4、宇文邕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后,盛极而衰,引发六镇起义,尔朱荣平定了六镇起义,成为北魏最大的权臣,却因为大意被孝庄帝杀死。他的部将高欢,宇文泰最后东西对峙,分别建立北齐与北周。在高湛等无道昏君的带领下,北齐走了下坡路。一个有名的“黄河锥冰”的故事很能反映这一变化,北齐与北周以黄河为界,黄河冬天会结冰,士兵可以行走其上。北周害怕强大的北齐,所以每年冬天,害怕齐人踩着冰河打过来,便招来一批士兵,把河面上的冰给砸了。这样北周可以睡个安稳觉。不过到了后期,北周人再也不锥冰了,锥冰的人换成了北齐,这是为何呢?因为北周强大了,北齐却衰落了,反过来北齐要害怕北周,所以自己成了锥冰人,这个故事很能反映齐周的实力对比。北齐终于衰落了,而北周却真正强盛起来。 北周版图,很像三国时期的蜀汉,但是比起蜀汉,多出来了关中部分此时的北周凭借着独孤信攻克江陵、尉迟迥攻克巴蜀,版图达到了最大。北周的强大,来自于宇文泰的改革,但是北周能够灭掉北齐,则完全因为宇文邕的个人努力。宇文邕,543年农历七月底出生于陕西,祖籍六镇中的武川,匈奴后裔的鲜卑族,同时也被汉化,各种族群的矛盾在他身上,纷纷体现,他从小也是一个矛盾体。宇文泰死后,诸子年幼,不能担当大任,政权落在他的侄子宇文护手中。宇文护见宇文氏家族势力已经强大到可以代魏的地步,就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封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周公。公元557年,宇文觉被宇文护扶持登上了天子位,废西魏,建立了周朝,史称北周。也就是说,权臣宇文护才是北周的实际缔造者,而且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他扶持了很多儿皇帝上台,任其摆布。北周很快进入了权臣宇文护专权的时代,他先后杀死了宇文觉、宇文毓两个皇帝,改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邕为帝,即北周武帝。宇文护敢于杀皇帝,甚至还杀死了宇文邕两个兄弟,宇文邕当然恨死了他,但是宇文邕很有城府,他知道不能轻举妄动,要有了实力之后再动手。宇文邕表面上听凭宇文护摆布,而暗中却积极积蓄实力,终于决定杀他。公元572年,宇文护入宫,看到宇文邕坐在那边,他冷笑,在他眼中,宇文邕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一个傻乎乎的傻子而已,宇文邕对宇文护说,皇太后年事已高了,特别爱酗酒,我是劝不动了,您劝劝她。说着,拿出藏在袖子里的《酒诰》交给宇文护读,宇文护丝毫没有在意,对皇太后没有丝毫怀疑,哪里知道皇太后也已经被宇文邕收买。宇文护正在读着,背后的宇文邕突然拿着玉笏从后面打宇文护,宇文护被打得倒地。 这一惊险的举动不亚于孝庄帝杀尔朱荣、康熙擒鳌拜,宇文护被打翻在地,却没有死去,只是昏着,宇文邕让太监何泉砍他,何泉胆子小,不敢砍下去。这个时候,藏在室内的卫王宇文直冲了出来,砍死了宇文护。除掉宇文护之后,宇文邕就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强国改革。他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贯彻好父亲宇文泰创立的府兵制。同时,释放奴婢,大规模改革北周这个有着奴隶制残余的国家。宇文邕最大规模的改革就是灭佛运动。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我在周世宗柴荣一文中也写到过柴荣的灭佛。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北朝的大量少数民族皇帝信仰佛教,同时很多贫苦的百姓也只能寄托佛教。而南朝的梁武帝则也信仰佛教,佛教南北同时开花,后来的唐诗杜牧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京鸡鸣寺可是,佛教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多和尚不参与劳动,没有人来种田,也没有人来当兵,而来佛寺肯定要铸造佛像,大量本来可以用来铸造铜钱的铜用来铸造佛像了。所以,宇文邕决定灭佛。 公元574年,宇文邕召集百官,宣布儒、佛、道三教,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末。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灭佛,当时北周的面积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灭佛后居然拆除了寺庙4万多座,300多万僧侣还俗。这还不包括华北、华东地区的北齐,可以说,灭佛的成效很明显,北周的人口一下子多出来了十分之一,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同时,宇文邕还大力打击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夺取了世家大族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北周实力达到了顶 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鼎立灭佛之后,北周实力大增,周武帝开始了灭亡北齐的战争,想要完成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当时的中国依旧是三国鼎立,南方是陈朝,虽然是南朝中面积最小的,但已经安定下来了,一下子不容易占领,而且南朝对于北朝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这回事很是厌恶,所以灭陈很有难度。但是北齐,虽然兵强马壮,此时的皇帝却是著名的昏君高纬,正在写下坡路,所以宇文邕决定与陈朝通好,取得陈的支持,首先灭齐。之前北周的前身西魏,已经和东魏五次大战,我写的高欢一文中也提到过。后来的北周也多次和北齐大战,可是凭借着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这两位能军之将,又一次击败了北周。所以,要想灭齐,首先要除去这两位猛将,宇文邕派人散播谣言,说兰陵王和斛律光都要造反,昏君高纬,于公元572年赐死了兰陵王,又在第二年赐死了斛律光。高纬以为消除了要造反的威胁就天下无忧了,可他错了,再也没人替他守天下了,而且他让所有的北齐大将都寒心,兰陵王死后的第三年,宇文邕抓准时机,进攻北齐。要想讲清楚这次战争,我们得有一个地图,讲军事必有地图,这是惯例。 北齐行政地图,liucheng1972制图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北齐的地图大体上是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以及安徽和江苏的北部,版图很像战国时代的赵国和齐国,而北周则很像秦国,秦国东出,首先要灭掉赵国,同样的,北周要灭北齐,首先要攻克山西地区。拱卫首都邺城的,便是西边的几个省,即图中的晋州道行台、并州尚书省、洛州道行台等,三个军事重镇便是晋州(今天的山西平阳)、晋阳(今天的山西太原)和洛阳(河南洛阳),这三个城市就是北齐的生命线,攻克了这里就能攻克邺城,灭齐。宇文邕发兵十万,兵分六路进攻北齐,后来的随国公杨坚也参与了此行动,宇文邕选择的进攻地点是河南的孟津,这里有一个名字叫做河阴,正是威胁北齐军事重镇洛阳的首要位置。可能宇文邕自己也没有想到,分裂了400年的中国,即将统一,距离北方统一其实还只有7年,距离中国统一其实也只有15年。但是当时的人丝毫没有这样的观念,还觉得还要分裂百年 北齐全图宇文邕这一次的进攻遇到了不少的阻拦,北齐依然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北齐的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扼守金墉城,这一次,北周军队未能攻入洛阳,只能撤兵。第一次进攻北齐的战争就此失败了。但是宇文邕没有灰心,处女座的倔强和坚持在他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他觉得是灭佛还未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加大了灭佛的力度,大规模扩充军队,两年之后,宇文邕率领20万大军进攻北齐。这一次,宇文邕没有选择河南一带作为攻击的目标,既然洛阳走不通,那就走山西,这一次,主要的进攻地点是晋州。晋州,又叫做平阳郡,是山西著名的郡县,宇文邕渡过黄河进攻山西平阳。北周军队猛烈攻击下,平阳告急,此时的昏君高纬正在和宠妃冯小怜一起打猎,告急的人前来相告,右丞相却说:“皇上正在取乐,边境有小小的军事行动,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着来奏报!”就这样,昏君奸臣无视军报,宇文邕攻克了平阳,甚至平阳陷落之后,冯小怜余兴未尽,要求高纬再围猎一次,高纬也依从她。 高纬后来高纬率领大军前来救援,本来北齐士兵已经挖好了地道,没想到冯小怜吵着要去看打仗,高纬就带着她去看,冯小怜却正在梳妆打扮,没能马上赶来,就趁着化妆的功夫,北周把城门修好了,北齐没能攻下。攻下平阳之后,冬天已经非常冷,宇文邕想回去休整下,可是大将梁士彦却认,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直捣北齐重镇晋阳。晋阳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是高欢起家的地方,现在攻击,能够出其不意,宇文邕采纳了,为了方便高纬和冯小怜观战,北齐士兵还要搭建天桥,他们走上去时,桥却塌了,冯小怜受惊,高纬赶忙回去,士兵请求皇帝不要走,可是冯小怜已经很害怕了,高纬觉得美人更重要,还是溜走了。北齐军队一下子一泻千里,就此,晋阳也陷落了,宇文邕攻克晋阳,邺城已经在眼前了。高纬一贯妒忌贤能,晋阳,也就是并州被攻陷后,宗室高延宗请求收复,史书上记载说:及至并州又闻周军已入雀鼠谷,乃以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山西兵事。谓曰:"并州阿兄自取,儿今去也。"延宗曰:"陛下为社稷莫动,臣为陛下出死力战。"骆提婆曰:"至尊计已成,王不得辄沮。"后主竟奔邺。在并将率咸请曰:"王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诏曰:"……后主谓近臣曰:"我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之。"宁可给敌人,也不给自己的大将军,只是为了妒忌贤能,昏君高纬的所作所为简直如同低能儿,唐朝诗人李商隐写道: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痛骂昏君误国。 冯小怜可能连宇文邕也没有想到,灭齐之战,居然如此轻易,就攻克了平阳和晋阳两座关键城池,现在只剩下了邺城了。高纬退守邺城的时候其实还有精兵十万,只要背水一战,依然可以取胜,可是高纬却吓破了胆,传位给了太子高恒,自己带着冯小怜自邺城往东逃奔青州。高纬的举动和600年后的宋徽宗很相似,敌军来袭京师,居然忙着传位,自己先溜走了,而他的命运和宋徽宗一样,被俘虏,且被杀,他十分宠幸的高阿那肱早就向北周投降,且把位置告诉了北周,北周军队捉住了高纬,北齐灭亡。而美女冯小怜被宇文邕赏给了自己的弟弟代王,杨坚篡位,杀死代王之后,把冯小怜又赏给了李询,不久冯小怜自杀。北周灭齐,结束了北方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北方又开始走向统一。北方的统一,为以后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灭掉齐国后,北周国力达到了立国以来的鼎盛时期。可是,此时北方的突厥已经非常强大了,突厥本来在今天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游牧,犹如名字一样,突然崛起,打败了草原霸主柔然人,向西一直打到中亚的阿姆河,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大帝国。宇文邕知道,要想统一中国,就要灭亡南陈。要想灭亡南城,必须先消除北方的突厥威胁,所以准备北征突厥。公元959年,灭佛的周世宗柴荣北征契丹,却在38岁的年纪暴毙,很快第二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公元578年,灭佛的周武帝宇文邕北征突厥,却在35岁的年纪暴毙,三年后杨坚篡位,当上了皇帝,建立了隋朝。他们都曾经灭佛,命运何曾相识,岂非命运?宇文邕,一生殚精竭虑,统一北方,为最终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结束400年的分裂局面,他居功至伟。但他也是可惜的,天不假年,他没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任,这是一个遗憾,今天已经有不少人遗忘他了。宇文邕灭佛的时候,激起了很多僧侣的反抗。当时有僧人问周武帝宇文邕,这么做,不怕遭到报应吗?宇文邕说,只要百姓能得太平,我就是下地狱又何妨!这是多么伟大的舍我境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然最终统一中国的是隋朝,但是宇文邕的功绩是不能忘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希望千百年后还有人记得这样一个意志坚定的人。5、李密李密是谁?今天恐怕没人没人知道了,然而在隋唐英雄辈出的年代,人们甚至将他比喻为“光武再世”一样的人物。李密,582年8月生于辽东,是赵郡李氏,祖先是赵国良将李牧,曾祖父是李弼,曾经也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所以他出生豪门。但是他家道中落,也有人质疑他并非豪门出身。李密到了20岁做了一个御林军,类似于保安之类的,帮隋炀帝站门岗,隋炀帝是个极度聪明的人,记忆力极好,见人过目不忘,后来就说,那个小伙子,前面没见过他啊。太监就说,他叫李密,新来的,没向皇帝主动请安,该死。隋炀帝也不在意,但是又对宇文述说,我看他不像好人,把他赶走。后来宇文述找到李密,就说,你别做御林军了,浪费时间心力,多做正事。 后来李密就辞官了,开始读书,有个很出名的故事,叫“牛角挂书”,就是说的他,他骑在牛背上,还在看《汉书》。后来被杨素发现了,杨素和李密交谈以后,发现他非同寻常,就把他引荐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李密和杨玄感成了好朋友。杨素除了发现李密外,还意外地发现了李靖,不过他们都没为隋朝卖命。杨玄感是个非常勇猛的人,人称“项羽再世”,隋炀帝此时正在打高丽,他要造反,李密就说,有三个计策,上策是攻取辽东,切断隋炀帝退路,中策是长途奔袭,去长安,造根据地,下策是取洛阳,但是危险了,一旦久攻不下,后路被隋炀帝一包抄,就完了。杨玄感刚愎自用,不听好朋友的话,去打洛阳,很仓促,没打下,隋炀帝调集前线兵力和各地兵力,共100万,剿灭了杨玄感。李密成了通缉犯,后来就躲起来,化名刘智远,后来写了一首诗,露出才华,被告发,押解到洛阳斩首。中途用小钱贿赂狱卒,逃出来了,就投奔瓦岗寨。到了瓦岗寨后,首领翟让看不起他,这时候张须佗来攻,李密说,他可以打赢张须佗,他们不相信。李密想到了一个妙计,就是“大海寺伏击”。 李密影视剧形象他准备以翟让为诱饵(翟让自己不知道),翟让和张须佗大战,失利,逃亡。那么这个计策妙在哪里?秒就秒在张须佗没想到会设下埋伏,因为李密自己和翟让一同和张须佗作战,然后狂奔回设伏地点,所以张须佗没想到李密会参与设下埋伏,这要求算准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还要按时跑回地点。看到李密也去了,这个时候张须佗大意了,穷追不舍,他没想到李密有这个胆子想要他的命。张须佗进了包围圈后,李密先不忙,等所有的人都进去了,他亲自带兵,杀了回头,这个要求军队要训练有素,因为一旦调转回头,军队容易乱,就如同符坚要部队回头,结果淝水大败。埋伏的李世绩,王伯当一起冲出,和李密配合,李密亲自杀敌,全歼张须佗,张须佗不愧为好领导,居然冲出来又冲回去,救下属。张须佗10万大军被全歼,罗士信,秦叔宝投降,李密这一仗震惊了隋朝,因为张须佗一死,就没人镇得住起义军了。李密的这场“围而聚歼”和刘秀昆阳的“围城打援”一样,都是领导者亲自指挥的战,而且都动摇了旧朝的根基,李密简直就是“光武再世”。 瓦岗寨李密投奔瓦岗军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密就成为拥有数十万大军的领袖人物,成为坐拥一方的诸侯,但是他虽然坐拥洛口仓,却始终攻不下洛阳,李密决定先从舆论上入手,发布了著名的《讨隋炀帝檄》,檄文是祖君彦的手笔,祖君彦是北齐著名奸臣祖珽的儿子,但是这个祖珽却又是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的发明者,历史总是这么奇妙。这篇檄文,和陈琳讨曹操檄文、骆宾王讨武则天檄文一样,成为著名的檄文之一,檄文对隋炀帝荼毒生灵、残害百姓的罪恶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鞭挞,许多佳句,留传后世,脍炙人口:广立池台,多营宫观,金铺玉户,青锁丹墀,蔽亏日月,隔阑寒暑。穷生人之膂力,罄天下之资财,使鬼尚难为之,劳人固其不可。猛火屡烧,漏卮难盈;头会箕敛,逆折十年之租;抒轴其空,日损千金之费;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绝。追踪秦代,板筑更兴,袭其基圩,延袤万里;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檄文描绘了瓦岗军的雄伟气魄和巨大威力,确实有声有色:但是这上面说的隋炀帝很多罪状明显也夸张了,甚至把隋取代北周也说成是一大罪状。然而,李密通过檄文迅速提高了名声和人气。但是,李密始终是脱离人民群众的,他忘不了他赵郡李氏的高贵身份,檄文里面甚至吹起自己:聪明神武,齐圣广渊,总七德而在躬,包九功而挺出。周太保魏公之孙,上柱国蒲山公之子;家传盛德,武王承季历之基;地启元勋,世祖嗣元皇之业;笃生白水,日角之相便彰,载诞丹陵,大宝之文斯著;加以姓符图谶,名协歌谣,六合所以归心,三灵所以改卜。这么吹自己,李密俨然已经跟袁绍差不多了,只是抱着自己的家世,却忽视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诉求,注定会失败的。 李密最终成为了袁绍一样的人李密最大的昏招就是杀死了瓦岗寨的领袖翟让,公元617年11月的一天,李密设宴请翟让喝酒,乘机把翟让杀害,如此卑鄙小人的行径让众多瓦岗寨英雄寒心,一下子变得离心离德,翟让是真心诚意地要把瓦岗寨的位置让给李密的。瓦岗寨本来是翟让一手创建起来的,可是李密却趁机杀他,如此低情商行为令人大跌眼镜,这说明瓦岗军的领导权已落到门阀世族手里,同时严重伤害了翟让同乡单雄信的心。 单雄信影视形象同时,李密没有很好的大战略,优柔寡断害了他,他一心想打下洛阳,于是先和西归的宇文化及20万大军厮杀,两败俱伤,可是他又不能坚持下去。转而又和王世充厮杀,最后精疲力尽。尽管坐拥天下粮仓洛口,也免不了灭亡的命运。尽管李密建立了所谓的魏国,但是仅仅半州的地盘,且处于四战之地,谁都知道他是不能长久的。 李密影视剧形象可惜了李密,最终功败垂成,假如他放弃洛阳,先去河北,让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厮杀,两败俱伤,就可以取下洛阳。然而,李密最终不是刘秀,而做了那志大才疏的袁绍。李密,30岁灭张须佗,威震华夏,后来攻下洛口仓,直逼东都洛阳,麾下猛将如云,比如秦叔宝,程知节,李世绩,后来和宇文化及争斗,两败俱伤,后被王世充偷袭,失败,投奔唐朝,被唐朝所杀,年仅37岁。在他要有大战略的时候,他偏偏优柔寡断。在他不该果断的时候,却又昏招迭出,杀死了翟让,性格决定命运,在李密和窦建德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