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的70后,你的本事再大,也要主动做“边缘人”人际关系学里,有个词语叫“边缘人”。
是指一群被忽视、极少关注的群体,被主流群体排斥,也不被包容。
很多人是害怕做边缘人的,这意味着“孤立、获取不到好的资源”等。
从小到大,我们都希望自己是舞台中间的人,随口一说,台下就掌声雷动。
现实却总是给我们很多的困惑,不管自己多有本事,善于折腾,充其量在“中间”一阵子,不会待一辈子。被边缘化,似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别担心,“边缘人群”是一个相对于主流社会之外而言的一个群体概念。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到了你这里,就变成绝对化,那就是作茧自缚了。
作为70后,一旦过了五十岁,就要主动做边缘人,别不识时务。

01
被动边缘化,无路可退。
回头看我们的人生历程,从农村到城市,从县城到大城市,从本地到外地,从务农到打工,从顾好自己,到管好父母孩子,从单身到结婚,从没有房子,到买几套房子,从没有车,到开小车......
我们经历的一切,无非是使劲往人群里拥挤,并且占据主要位置。
毕竟,更好的位置,配备了更多的资源。最后,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是普通的单位,位置更好,薪水更多。一些特殊岗位,是有特殊补助的。
在往中间拥挤的时候,我们顺理成章,就到了一个很大的群体之中。群里,有同学、同事、朋友、亲戚、客户等。
扪心自问,你真的是“群体的主角”吗?
能够成为真正的主角的人,凤毛麟角。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到底是普通的成员,还生活在社会底层。
有人说
:“你是一只边缘的羊。”经济发展中,有一个“羊群效应”。其解释是,一群羊,围着一只头羊转动。
头羊去哪里吃草,有什么动作,大家都会模仿、跟随。
作家“东风破”观察了羊群,然后指出,群羊对头羊有心理上的依赖,并且小羊很难撼动头羊的位置。
若边缘的羊和头羊争斗,受伤的多半是边缘的羊。毕竟,维护头羊的羊,会群起而攻之。
后来,大多数的羊,选择了委曲求全,不再和头羊较劲。
从羊群的分析,可以延伸到人群的变化规律。
你不愿意被边缘,就意味着和“头羊”较劲,对手就是“群里大多数人”。
与此同时,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有多大的干劲,能够和一群人互相消耗呢?
不愿意被边缘化,又老想着挤进群的中间;事实上,你又一直在边缘。多重原因,导致你失去了话语权,一直被人碾压,内心又不甘。
作为普通人的70后,能有一个好一点的地方打工,就不错了。
你不愿意普通,还要跳槽,得罪群体,大概率会找不到工作。年龄偏大,事实摆在眼前。

02
主动边缘化,以退为进。
回到“羊群效应”,再看那些主动脱离羊群的羊。
一开始很难生活,但是后来,也能自立为王。
俗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也许你就是一个人,但是你善于独来独往,那么你也是“鸡头”。
做自己的主人,余生会很舒服。普通人,也有不一样的精彩。
五十多岁的人,允许自己普通,更要允许身边的人,一直普通。小日子,怎么好过,怎么来。
作家孙继荣写过一篇文章,说女儿成绩一直中等。父母逼着女儿去了好几个辅导班,学一些特长。
女儿被逼了很多次,成绩还是中等。比起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差远了。人家都会钢琴、绘画等,都过了好多级。
后来,大家发现,女儿喜欢给别人鼓掌,因而人缘特别好,活得特别轻松。
原来,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平凡,真好。
抱着想成为头羊的理想,允许自己在边缘,这是中年人的洒脱;在靠近头羊的位置,然后主动让开,允许自己回家做姥爷,这是老年人的轻松。
人人都往中间走,中间的位置,到底有多大呢?
五十岁之后,我们慢慢要退休了,应该暗暗告诉自己——与其被别人孤立,真的不如自己习惯独来独往。
具体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放下心态,接纳现实。“存在即合理”,既然事实摆在眼前,年龄也不会回流,那就接纳好了。
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习惯过平淡的生活,在农村,在小镇,在县城,都可以。
工作中,安排你去打杂,也没有关系。
能屈能伸大丈夫。韩信还有胯下之辱,何况你我?
其二,积极行动,靠边生活。职场,慢慢退二线,这是让贤。
家里,让子女当家做主,你不在家长,但是看着儿女成长,很快乐。
饭局,你可去,也可以不去,人脉不那么重要,身体最重要。
情场,有一个老伴就够了,多一个喜欢的人,都多余了。
若你自己创业,把事业交给子女,也未尝不可。不要等自己走不动了,子女也没有接手事业,那就事业断层了,糟糕呀。
退一步,海阔天空;靠边站,也是英雄。

03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
既然无法改变过去,不能逆转时光,那就主动改变自己,适应当下。
70后的我们,真正很拼,白手起家的人不少,挤进职场主角的人不少,有存款的人也不少......本事再大,从舞台中间走向旁边,是后半生的必然趋势。
当我们很老了,在台下听戏,可以坦然地说:“曾经,我也在台上唱戏。”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