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5-09
- 在线时间18641小时
-
- 发帖78694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1610
- 威望215717
- 飞扬币2619629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86948
- 飞翔币
- 211610
- 威望
- 215717
- 飞扬币
- 2619629
- 信誉值
- 8
|
—
本帖被 huwg 执行压帖操作(2024-10-09)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太子,但是被称为贤明太子的并不多。秦朝的扶苏、西汉的刘据、西晋的司马遹和明朝的朱标被誉为“历史四大贤明太子”。如果他们继位,历史又会怎样变化?扶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六国,“六王毕,四海一。”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然而,随着秦始皇驾崩后,大秦帝国并未延续“传之万世”的美好愿景,而是“二世而亡”。 然而,如果秦始皇驾崩后即位的是公子扶苏,而不是胡亥,大秦帝国将会迎来一个不亚于大汉、大唐的“大秦盛世”。我们不妨来推演一下:如果真的是扶苏当了皇帝,秦朝会是什么样子的。 胡亥虽然即位为二世皇帝,但从来都不是秦始皇心中的继承人,秦始皇始终都把长子扶苏当成下一代皇帝来培养。扶苏得到了强大的政治和军事资本,其在朝中有忠诚的支持者,如大将军蒙恬及其弟蒙毅。扶苏向来喜欢儒术,如果即位,他一定会改变父亲的“反儒”政策,扭转秦朝的政治氛围。 秦始皇赶走扶苏的行为,并非要废除他的储君之位,而是出于让他多接触现实、少与迂腐的儒生接触的目的。秦始皇的储君人选,始终是扶苏。相比之下,胡亥缺乏统治才能,继位后继续修建阿房宫,耗费巨资,引发了天下人的不满。 如果扶苏即位,他必会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利民惠民。此外,秦始皇残暴的兵役和傜役也导致民怨沸腾,而扶苏则有望实行“仁政”,缓解百姓对秦朝的仇恨,从而维护国家稳定。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秦始皇用法严厉,是符合当时社会背景的,但其问题在于严厉过度。在这种情况下,扶苏的温和施政理念将成为对秦朝“暴政”的解药。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的只是胡亥,而不是秦朝。即使陈胜、吴广反抗的是秦朝,如果扶苏当皇帝,也能改变局势。在信息传播落后的古代,扶苏的贤名都能传遍天下,可见扶苏是何等的得人心。扶苏的即位,将使得大秦帝国拥有更加稳固的统治基础,避免了陈胜、吴广的起义,也有望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文景之治”,大秦帝国也就不会那么快烟消云散了。刘据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代之一,两位雄主秦始皇和汉武帝众所周知。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六百年的乱世,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汉武帝则创造出了堪比秦始皇的功绩。 然而,汉武帝却晚年犯下了巫蛊之祸,这一事件成为后世众人所诟病的事情。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如果没有发生巫蛊之祸,刘据成功继位,西汉会更加强大吗?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被赐名刘据,寓意着据有天下。从小接受了儒学教育,成为汉武帝唯一的太子。汉武帝为了培养刘据,特意请了许多博学儒士教授他诗书礼乐春秋。刘据成年后,处理国家大事十分妥当,让大臣们误以为汉武帝没有出巡。然而,他也面临着政治斗争和内耗的挑战。 在晚年,汉武帝发动了巫蛊之祸,让人对他的执政能力产生质疑。有人猜测,汉武帝之所以发动巫蛊之祸,是为了铲除外戚势力,为刘据铺路。然而,刘据对于政治斗争和屠杀却毫无准备,最终错失了帝位。因此,即使刘据成功继位,也很难继续汉武帝时期的战争,维持不了大帝国的疆域。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刘据很难会发动对外战争,而面对外敌侵袭,儒士们更多的选择是妥协或者议和。因此,即使刘据成为帝王,汉帝国对外战争的态势也不会持续扩大,而是可能勉强维持。 总的来说,刘据的继位并不一定会让汉帝国更加强大。历史无法改变,虽然充满遗憾和不甘,我们只能根据线索做出尽量合理的假设,但最终答案并不确定。 司马遹西晋在统一天下36年后的灭亡给北方带来了持续的战乱,这一切的原因主要归咎于惠帝司马衷的昏庸无能。然而,司马遹作为太子,被寄予了拯救晋朝的期望。那么,为什么司马遹最终没有担负起拯救国家的责任?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司马遹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后代,出生于太熙元年(290年),母亲是谢玖。尽管他是惠帝司马衷的长子,但司马衷并不被人们看好,很多人都认为司马遹才是拯救晋朝的希望。因为司马遹在智慧方面很有才能,被赋予了继承高祖父司马懿智慧的期望。然而,随着司马遹的成长,人们却失望地发现他并没有展现出拯救国家的才能。相反,他开始追求享乐,荒废学业,变得骄纵刚愎,对待身边的人也变得刻薄无情。这一转变令人痛心,因为他本应成为明君贤主的象征。 有记载显示,司马遹受到宦官们的影响,开始疏远学业,追逐游乐。他对待侍从态度恶劣,甚至对待老师也毫不尊敬。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在宫中开设集市,模仿商贩的行为,屠猪宰羊,称量肉酒的斤两,显然背离了太子身份的庄重和尊严。为什么司马遹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有人认为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那个时期以放纵淫逸为主导,称为“魏晋风流”。而司马遹的行为也许只是随波逐流的产物。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司马遹采用装疯卖傻的方式来缓解贾南风对他的敌意,试图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地位。贾南风是当时的权臣,她对司马遹的威胁感到担忧,因此司马遹越是聪明才智出众,越容易引起她的忌惮。司马遹可能错误地认为,通过放纵自己的行为,迷惑贾南风,可以减少她对自己的威胁。然而,司马遹低估了贾南风的智谋和对他的敌意,最终陷入了贾南风布下的圈套。在299年的十二月,贾南风谎称晋惠帝身体不适,将司马遹诱至宫中。然后,她禁止司马遹探望父皇,并命令侍女陈舞逼迫他大量饮食,使其醉倒。利用司马遹醉倒后的昏迷,贾南风让潘安伪造太子的命令,威胁晋惠帝和贾南风退位,将帝位让给自己。贾南风命陈舞强迫司马遹抄写这份"罪状",并将其呈递给晋惠帝。最终,晋惠帝被逼下诏废黜司马遹。次年初,贾南风派人带着毒药前往害死司马遹,但他坚决拒绝服下毒药。为了完成任务,贾南风的手下命令侍卫按住司马遹,用药杵将他活活打死。当时司马遹年仅23岁,他的母亲谢玖和宠妾蒋俊也遭到了残忍的杀害。司马遹的悲惨结局标志着西晋的灭亡。不久之后,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废黜并杀害贾南风,自立为帝。然而,司马伦统治下的西晋却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诸王争斗不休,导致天下大乱。同时,各族五胡也纷纷起兵作乱,割据一方。西晋最终灭亡,北方汉人几乎灭绝,给整个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司马遹没有能够担负起挽救晋朝的责任,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晋朝走向覆灭的象征。这段历史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和能力,也需要每个个体有担当责任的精神。而背离责任的个人行为和荒淫无度只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和人民的苦难。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明君贤主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而个人私欲和无能将导致灾难的降临。朱标朱标,他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尽管他从未培植过任何党羽,但被老朱直接安排,整个帝国的资源都向他倾斜。然而,可惜的是,朱标在未登上皇位之前就病逝了。老朱追封他为"孝康皇帝",并将他的儿子朱允炆送上了皇位。 然而,老朱去世后,朱棣夺走了天下。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朱棣还会篡位吗?朱标的权势究竟有多大?大明开国太子朱标,在他出生之前,朱元璋还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起义军头目。然而,他在起义中积蓄了精兵3万余众,并驻兵滁州。在这个关键时刻,郭子兴带领一支万人的军队投靠了朱元璋。尽管朱元璋实力更强,但郭子兴的身份使得他拥有了指挥权。 朱元璋精明能干、作战勇猛,而郭子兴有意拉拢,于是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后来的"马皇后",也是朱标的母亲。朱元璋和马皇后相辅相成,不仅恩爱有加,事业也蒸蒸日上。然而,郭子兴的人品不咋地,他性情暴躁、抠门护短、优柔寡断,喜欢听小人谗言。尽管他有意拉拢朱元璋,却总是猜疑不断,而且无论真相如何,他总是先罚后说。 朱元璋多次挨他的臭骂,甚至被关进小黑屋不给吃饭。然而,马皇后得知后,偷偷给朱元璋送烧饼,并将自己的积蓄送给养母和郭子兴的妾室,请求她们给郭子兴吹吹风,放过朱元璋。马皇后作为贤内助,将大小事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她不时嘱咐朱元璋不要为难百姓,要安抚民心。有了马皇后的帮助和支持,朱元璋才能安心地搞事业。朱元璋对朱标非常重视,从朱标出生那一刻起,他将他视为继承人。朱元璋对朱标的文化教育非常看重,从小就安排他拜名儒宋濂为师,学习儒家思想。 朱标并没有因为他父亲的身份而骄傲自大,反而待人处事谦逊有礼。他赢得了老朱兄弟们的一片好感,为自己将来的权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64年,老朱成为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将年仅九岁的朱标立为世子,并将大本营的重任交给了他。老朱对他的培养之心可见一斑。老朱为朱标打造了最强的后援团,让他拥有了极大的权势。然而,遗憾的是,朱标在未登上皇位之前就病逝了。如果朱标没有早逝,他的权势将会是巨大的。他有着父亲朱元璋的支持和信任,以及强大的后援团队。他的待人处事能力也赢得了部下和兄弟们的尊敬和支持。如果朱标活着,朱棣要篡位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朱标作为太子,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资源,能够稳固朱家的统治地位。然而,历史无法更改,朱标早逝了,朱允炆登上了皇位,而朱棣最终夺取了天下。朱棣之所以能够成功篡位,与朱标早逝有一定的关联,但也有其他复杂的因素。总之,朱标作为朱元璋长子和太子,如果能够存活并登上皇位,他的权势将会非常大,对于朱棣的篡位可能性也会降低。然而,历史发展是多元复杂的,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结果。你觉得他们继位会改变历史吗?我感觉王朝至少续命2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