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年,格局一词几乎想表达点认知的人都在用,网上关于格局的金句若有体积的话,拿扫帚一扫瞬间就能装满一个专列。但大多是相互摘抄的重复,新的定义不多。百度给出的答案是:”格局,汉语词语,意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范围。”我很认可这个定义。几年以前我们喜欢用“道德“来说事,虽然“道德”不是法律,是没有可执行的条文,但5千年文化的积淀,很多约定俗成的定义还是有形的存在。这样就是给所有人都规定了高度,如尊老爱幼,互相帮助,见义勇为等等,体现不了个性化。而格局的定义就是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因人而异,深浅都是格局,于是就衍生出来了格局大小的范畴。富强 民主等24个字的标准是国家的格局,民族的格局。对于自然个体的人来说,格局就是自己的事情了,怎么认知与他人无关。
格局是一个人看问题的高度,长度和深度,做人格局有多大,世界便会有多大。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格局就会有不同的观点,会用不同的做法来参与。这层面我的理解没有优劣,都是自己的选择。
事情总会出现不顺心的时候,能把咽不下的气咽下,是有大格局的人的胸怀,把不想做的事情尽力做好,才是真正的能力。把该骂的骂人话忍住,是一种能量在支撑。这种能量就是在认知中感到骂人没必要。没有人在受到非正常待遇的时候会是高兴的,但若能明白这种非正常已经发生,是自己不可控的。检视自己有不妥则改之,无不妥即可坦然。动不动说三道四,哭哭啼啼,那是“格局”小了些,上不了台面的。看着一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接受突如其来的还是反复发作循环的表演,是恶意还是事出有因,不必去在意,因为结果都是一样。微笑着告诉自己,看着就好,人世百态,世界大千。用善良去看事情,相信自己。格局大了,心就不会憋屈,计较别人不如提升自己。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疯狂,这个社会怎么乱,真诚永远最可贵,善良永远不过期。以宽广的胸怀拥抱变化,接受变化,这是做人的底线,也就是提升格局的基础。曾经的善良没错,当用满腔的温柔付出善良的时候,是对他人的信任,是对自己真诚的检验,无悔。当事情的发展有悖预期的时候,要清楚事与愿违本就是常态,不必要为此而寻找出口,要承认每个人都没能力改变别人,不怨。不悔不怨,也就坦然。未来的真诚不会改变,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对人尊重,言而有信。做个具有大格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