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21阅读
  • 3回复

[转帖]80年代中国:走在大街上看不到胖子,图8只有农村人才能真正看懂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6669
飞翔币
211594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16996
信誉值
8

80年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经济文化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投向更发达地区,中国人的面貌也悄然无声地发生着重大改变。这是一组反映80年中国社会民生百态的老照片,可真实感受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工作状态。【汽车站】从这张老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当时中国人穿衣以灰、蓝、绿等颜色为主。多数人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纺织原料仍以棉麻天然纤维为主,化纤是紧俏的产品。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乡里大干部,八块买条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裤裆含氮百分百,屁股净重四十五。”【街头小人书摊位】街头巷尾的小人书摊位,是80年代城市的一大特色。小人书又称连环画,它起源于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反映的内容主要是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由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匮乏,小人书一度受到人们的热捧。【骑自行车出行】80年代的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的国度”,自行车是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自行车的城市,据1869年11月24日的《上海新报》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热闹的外滩】自晚清时期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外滩一带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都云集于此。这里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成为上海标志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三轮车】照片中这辆三轮车即便行驶在如今的大街上,也不算落伍。当时这样的三轮车主要用于拉客,在火车站、汽车站外颇为常见。当然,自行车还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当时自行车的宣传语是这样的,“构造特殊、起乘安全、风行全球、到处欢迎、用以代步、经济便利。”【公安配车“侉子”】“侉子”即边三轮摩托车,这是一种古老的摩托车形式,二战时被广泛用于战场。1957年12月24日,我国第一辆国产仿制边三轮正式面世。次年,洪都机械厂仿制的750边三轮正式命名为“长江750”,也是国产最早最经典的边三轮车型。【农村孩子夏天捕鱼】这一幕相信农村80年都有深刻的记忆,那时的农村没有手机、没有网吧,每当暑假到来时,下河洗澡捕鱼是一生最难以忘怀的时光。那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也只有生活在农村的人才真正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无轨电车】通俗来说,无轨电车就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这种电车的车身和底盘一般与普通客车相同,但车顶需要安装一对受电杆,用于从接触网的一对触线受电并形成电流通路。1914年,上海英商电车公司最先在租界内营运开通无轨电车,这是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由郑家木桥(今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开往老闸桥。【计划生育宣传标语】80年代的中国,计划生活宣传语随处可见。走在马路上会发现一个现象,彼此间穿衣打扮都差不多,而且也看不到胖子。有网友这样评价80年代的生活,“满满的都是暖暖的回忆,相对于现在快捷,便利,浮躁的社会,还是以前的生活更真实,更朴素,更幸福,更让人得到满足感”、“看着总想哭,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关键词: 手机 安全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00772
飞翔币
0
威望
221834
飞扬币
522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50分钟前
  进来瞧一瞧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00772
飞翔币
0
威望
221834
飞扬币
522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48分钟前
  已经了解了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00772
飞翔币
0
威望
221834
飞扬币
522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46分钟前
学了不少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