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5-11
- 在线时间18642小时
-
- 发帖78716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1615
- 威望215717
- 飞扬币2620771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87164
- 飞翔币
- 211615
- 威望
- 215717
- 飞扬币
- 2620771
- 信誉值
- 8
|
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人们总是进行脸谱化的描绘。如果是坏人,那就坏到一无是处,如果是好人,那就高大上到了一点错误都没有。这种介绍方式,人物往往都成了一个符号,尤其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简直全身都是光辉。他们完全忽略了一点,这个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是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一个人不可能连一个污点都没有。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一些历史人物的另一面。万世师表的孔子,其后人把“华夷之辨”践行成笑话。孔子是最讲华夷之辩的,他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意思是,夷人即使有君主,还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的时代,因为他们没有教化,是野人。孔子还最讲气节:“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后代是怎么践行祖先思想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便被捧上了神坛,孔子后代地位扶摇直上,历代世袭“衍圣公”,不仅社会地位超然,而且还占有了大量田产。按理说,既然世受君恩,当以死相报才是,可他们是怎么做的?每到改朝换代之际,孔家总是率先向新王朝效忠,继续做他们的“衍圣公”。如果是汉人政权更替,人们还可以理解,可是,游牧民族几次入主中原,孔家也是迫不及待纳头便拜,唯恐迟了被降罪。靖康之耻时,衍圣公孔端友南渡,成为孔氏南宗,其弟孔端操却和家族分道扬镳,主动投降金军,开创孔氏北宗。蒙古、金国和南宋并立的时候,天下竟然同时出现三个衍圣公,其中,投靠蒙古的衍圣公还跟随蒙古军队攻打南宋。1252年,衍圣公孔元措去世,其后人争着向忽必烈献媚,希望能获得“衍圣公”之位。忽必烈乐的哈哈大笑,“你们还是先回去读书,谁的书读得好,我就封官。”1644年,满清入关,明朝册封的衍圣公孔胤植,就迫不及待献上《初进表文》,大肆吹捧顺治为“六宇共戴神君”,“八荒咸歌圣帝”。民国时期,日军侵华,国民政府怕孔家历代投降的丢人历史重演,抢先把孔家送到内地,以免丢人现眼。所谓气节,在家族利益面前,是那么的苍白。 我们再来说说苏武和张骞。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历来被视为重气节的典范。殊不知,苏武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冰天雪地里,苏武还是有家庭温暖的。匈奴人给苏武配了一个贵族女子,两人还生下一个儿子叫做苏通国,通国这名字值得玩味。苏武南归时,因在汉朝有妻有子,并没有带着匈奴的妻儿南下。回到汉朝不久,苏武的儿子苏元卷入上官桀谋反被处死,苏武因为刚归国而无罪。汉宣帝怜悯苏武,问他在匈奴有没有子女,苏武老老实实地说:“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于是,苏武又把在匈奴的儿子接回来传宗接代。我们再来看看张骞。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刚进入匈奴境内,就被匈奴骑士围杀。张骞手下几十个战士全部战死,唯独张骞和他的翻译不抵抗,活了下来。匈奴人抓到张骞之后,把他当贵宾对待,还赏给他一个地位很高的匈奴女子。张骞也照单全收,“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班固《汉书》)张骞想起了出使西域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于是准备抛妻弃子逃跑,这个匈奴妻子还帮他逃亡。张骞跑掉以后,一路往西走了很多国家。归途中,张骞又被匈奴抓住了,被扣留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内乱,张骞趁机带着这个匈奴老婆和孩子回到汉朝。所以,张骞通西域不但带回了种子,还多了一个老婆和孩子。蔡伦,伟大发明背后的十足小人。提起蔡伦发明造纸术,人们都竖起大拇指,这可是四大发明之首啊。对于蔡伦的为人,却很少有人提及。蔡伦是一个太监,而且是一个非常残暴,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为了取得权势,他投靠了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积极参与宫斗。因为窦皇后无字,为了帮她巩固皇后之位,蔡伦先后陷害太子刘庆的母亲宋贵夫人,还有另一个皇子刘肇的母亲梁贵,并强行抢走襁褓之中的刘肇,对外说是窦皇后的儿子。刘肇登基为汉和帝之后,窦氏权倾天下,蔡伦的地位也扶摇直上,被封了侯,东汉进入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时期。 我们再来看看写出《悯农》的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读到这两首诗,我们一定会以为作者是一个心有大爱,正直仁慈的大好人,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李绅竟然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和酷吏。李绅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谋官,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官员家做客,并且称呼李元将为叔叔。后来,李绅发迹了,李元将知道他的为人,赶紧自降身份,自称为”弟“,为”侄“。李绅还不高兴,逼得李元将自称为孙子,认李绅为“爷爷”,李绅这才满意。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为官非常残暴贪婪,当地百姓实在受不了,大量逃亡。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回答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李绅还极其奢侈,他喜欢吃鸡舌头,有时候一顿饭杀几百只鸡,后院杀的鸡堆积如山。史载,李绅一顿饭基本花费在一百贯。就这个样子,你能把李绅和《悯农》的作者联系在一起吗?我们再来看看“康圣人”,康有为,他的口碑简直一塌糊涂。康有为经常有偷、骗等恶行。一次,康有为在陕西西安的卧龙寺参观时,将寺中多卷珍贵的古版佛经装到他的骡车上,试图盗走,后被人发现并追回。有关康有为,还有一个大谎言,就是所谓的“衣带诏”。此衣带诏是光绪会见杨锐时,写给杨锐的,上面有“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等语。康有为逃到海外,对外宣称,是他本人受此“衣带诏”,以此募捐。他以为诏书上提到的人都已死去,死无对证。他想不到的是,杨锐被杀后,其子杨庆昶扶柩回四川时,把衣带诏缝到四川举人黄尚毅的衣领中,带回老家。后来实在看不下康有为所做作为,杨家拿出来公诸于世。光绪皇帝的手书是铁证,伪造不了。衣带诏之事大白于天下。康有为却逃到海外,以衣带诏募捐,欺世而盗名,骗了海外华侨很多钱。这些钱并没有用在立宪事业,反而用在花天酒地上。他用这些钱在瑞典买了一个岛,在岛上面大造园林,供其享用,现在这个岛还被称为康有为岛。除了买地造房以外,康有为还大把花钱纳小妾。康有为落魄上海时,身上没钱也天天狎妓,却无钱偿嫖资,只好拖欠。有次烟花女子们知道了,相约一起到他所住客栈讨债,康有为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坐船逃亡广东。后来,有人写诗讽之:“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1918年,康有为在杭州西湖玩,忽见一位妙龄女郎在浣纱,疑是西施再世。经打听此女叫张光,年仅18岁尚未婚配。康赶紧托人提亲,张家见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康的坚决要求,媒人也尽力撮合,家境贫寒的张家最终点了头。民国八年(1919年),康有为在上海举行纳妾婚礼,亲朋好友尽皆道贺,唯独妻妾儿女均不赞成这门亲事,以集体缺席婚礼相抵制。康有为一生有妻妾十余人。历史真的不容细看,细看之下,很多光环会随之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