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7-25
- 在线时间18923小时
-
- 发帖80847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5130
- 威望215767
- 飞扬币2747553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08472
- 飞翔币
- 215130
- 威望
- 215767
- 飞扬币
- 2747553
- 信誉值
- 8
|
你知道吗?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随时都能通过手机点外卖,短短几十分钟,丰盛的餐食便能送到家门口。你可曾想过,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享受外卖了,而且,这些外卖服务不仅普通百姓能享受,就连皇帝都对这种便利的生活方式情有独钟。 外卖?早在古代就有!汉代的长安城,王莽听说城里发生了饥荒,便派人去了解情况,有人从集市买回一份肉羹,送给王莽查看,并告诉他:“这就是市民的日常餐食。”可见早在汉朝,商家就已经提供现成的食物,供市民外带食用,这种“外带打包”的形式,正是外卖最早的雏形。 到了唐代,外卖服务开始成熟,政府鼓励更多的商家提供外送服务。那时的外卖并不像现在的专职外卖员,只是商家派的伙计负责送餐,这些送餐员通常是酒楼的小二或专职的“闲汉”,他们会记住顾客的地址,确保按时送餐到位。 接到外卖后,穿着简朴衣服的小哥,腰间挂着餐具,左手托着一大盒美食,右手拿着筷子穿梭在繁忙的街道中,送餐的途中不停地喊着:“客官,炙羊肉要不要?”这些外卖小哥就是古代的“闲汉”,他们是早期的快递员,为城市中的人们送去热腾腾的饭菜,这些“闲汉”通常是年轻力壮的本地人,熟悉街道和小巷,配送速度快而稳。 尽管古代没有现在的电动车和摩托车,但这些“闲汉”却能凭借一双脚,保证顾客的餐食送到。他们的酬劳大多取决于店家的心情和顾客的打赏,即便如此,这个职业依然非常吃香,因为它给那些无力开餐馆的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收入来源。 从汉代的外带肉羹到唐代的专职"闲汉",外卖服务日渐成熟。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这股饮食风潮甚至吹进了深宫大院,连皇帝都爱上了这种便捷的市井美味。 皇帝也点外卖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等皇帝,特别钟爱“宣索市食”这一外卖服务,是的你没听错,甚至在宫廷的宴会中,如果准备时间不足,皇帝们便会指示下属去市集上“宣唤买市”。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时间,更多的是对市井饮食文化的一种认可和尊重。 皇帝甚至在夜晚外出时,也会点外卖,尤其是一些地方小吃,如李婆婆的鱼羹、南瓦张家圆子等,成为他们夜宵的首选。当然外卖的“品控”也是非常严格的,即便是送餐到宫廷,餐食必须经过几重检查,确保送到皇帝面前时依旧新鲜可口。 所以送餐的小哥每次完成任务后,还能获得不菲的赏赐。这也说明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底层的“闲汉”到高高在上的皇帝,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种快捷、便利的饮食方式。宋朝的外卖服务已然形成完整产业链,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项服务还在不断升级,古代外卖的"技术革命"在悄然进行着。 外卖的“技术革命”随着经济的繁荣,外卖逐渐渗透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宋代汴梁城,几乎每个家庭都习惯了从市集购买现成的饭菜,而不是自己做饭。不仅是因为烹饪不方便,更因为外卖提供了种类丰富、口味多样的选择,满足了市民对饮食的高要求。 而且,外卖在宋代并不仅仅限于餐馆或酒楼送餐,还有一种独特的外卖方式,那就是“湖船外卖”。西湖上,游船成为了外卖的新载体,游客们只需在船上招手,便能点到新鲜的小吃。除了配送方式的创新,“温盘”和食盒的发明更是让人惊奇。 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保温箱,这些创新餐具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食物变冷的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外卖服务的质量。“温盘”是一种双层瓷器设计,中间空心,里面可以注入热水保持食物的温度,这种餐具的出现,保证了餐食即便在长时间的配送途中,也能保持热乎。 外卖员能够将热腾腾的食物准时送到顾客手中,不会因为长时间配送而影响口感。食盒也得到了精心设计,商家会根据食物的种类和需求,使用木质、竹制、瓷制等不同材质的食盒,确保食物既美观又美味。 清代,继承了宋代的外卖文化,但在品种和服务上更加多样化,外卖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尤其在贵族阶层中,外卖成为了餐饮的主要选择之一。清代的“外卖小哥”不仅为人送餐,还会提供其他服务,如送茶、送点心等,甚至有专门的“外卖电话”出现。 清代的“盒子菜”更成为一种流行的外卖形式,烤鸭、酱肘子等美食被装入特别设计的盒子中,不仅便于携带,还能保温,成为了送餐的最佳选择。结语:从古代汉代的“打包外卖”到宋代的“宣唤市食”,再到清代的“外卖电话”,我们可以看到,外卖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走向更加成熟和普及的阶段。 如今,当我们在享受便捷的外卖服务时,不禁要感叹:古代人早就做到了我们今天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早在几千年前就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