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2阅读
  • 2回复

[时事]投降的只是80年前的日本,现在的日本没有降,以后的日本也不会降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7161
飞翔币
217094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93183
信誉值
8


80年前的战争确实已败,投降也曾发生。
如今的日本没有彻底放下军国梦,未来或无再度屈服之日。
这现状值得深究:樱花依旧盛开,阴影却仍在——为何那场胜利后的和平如此脆弱?



教科书里消失的真相


教室里的投影仪前,黑板上「战争结束」几个字被灯光拉长。学生们低头看课本——大字:“和平宪法”、“被动国防”。然而,战争发动的历史早已被滤出。南京、慰安妇、细节几乎淡化,只留下「过去」的轻描淡写。这样的教科书里,战争是别人的故事,不带震撼。
教室外,墙头贴着海报,写着“自卫更强,未来可期”。走廊尽头的牌匾上没出现战争四字,却出现“和平国家”的标语。那里年轻人的目光游移、不解,兵器模型在官方博览会上被展示得像数码玩具,让战争象征变得“正常化”。这种和平像被化验剂稀释过,只剩表皮没有血液。
日本首相在纪念仪式上“致以深切的反省”――这话从嘴里吐出,比“道歉”听上去更柔软、更无力。换成“战败”,就像承认曾错杀无数,这不得不中止。阴影里有真实的责任,却搬了个面具遮住。


教科书争议从未停歇。民调显示年轻一代更想“释怀”,更大比例认为日本已经道歉得足够可墙壁后有声音不肯放松,有极右组织努力在重塑记忆,把侵略称作“进展”,否认慰安妇是“被迫”。街角咖啡馆里的话题,有人称:「投降80年前就结束了,我们要展望未来。」这“未来”里,战争的脸好像被磨平



武器展里的预演与迷彩


东京防务展里走廊密密麻麻摆满无人机、战车模型、战地医疗模具“Nurse Sam”那具硅胶人体模型放在正中央,血液慢慢流出塑料胸腔。那不是演练,那是可能来的战争写照金融时报。在展厅里看着那伤员的模型,战火的想象就在胸口炸裂——这种场景让人憋气:教科书写得温柔一片,而现实里武器摆满货架。


展厅里各国参展商讲解投射式炮塔、自主无人地面载具、人工智能火力系统。声音里带着“威慑”、“前沿科技”的词语;科技在这里是杀伤,也是冷静演练。走出展厅,阳光依旧明媚,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和平旗帜还在飘,而战备气息被放大到爬入日常空气。
媒体谈论:“现在是日本面临新安全时代”,“要承担更多防务担当”。平民百姓在街头车站听到人群讨论,要不要成立“国家安全日”?这种呼声在公共场合变得合法,仿佛和平只是下一个“牺牲品”金融时报。
历史批判消失殆尽。东京审判被认为是胜者审判;极右人士称“侵略是正常扩张”;历史教科书争议一再重复,主流媒体报道反复抹平矛盾。战争胜利后的确曾有投降,日本被迫关上军国主义的游乐场,可游乐场的大门早已换了锁,阴影在里面没真正走远。



神社的影子与广场的旗帜


八月的东京,街头行人脚步匆忙。靖国神社门口却人潮涌动,身着正装的官员踏上石阶,闪光灯在空中连成一片。白色灯笼随风摇晃,纸质的光点像是祭典,却带着沉重阴影。祭祀台前,香烟袅袅升腾。人群中夹杂军服的身影,队列整齐,眼神坚硬。


镜头记录下这一幕:高举的旗帜上印着旭日,红白相间,映衬着肃穆的脸庞。有人低头鞠躬,动作缓慢得像舞台上的仪式。此刻的空气里没有战争失败的羞耻,只有对所谓“英灵”的颂扬。现场的鼓点敲响,像在提醒观众:80年前的那场投降,并没有真正压下军国主义的根。
广场另一头,反对者举着横幅,他们的身影在大队人马里显得稀疏。警戒线隔开了两方,空气紧绷得能切开。街头的电线杆上悬挂宣传海报,写着“安全、守护、未来”,语气坚定。看似平常的政治口号,却让人心底一沉——这是对外部的承诺,也是对内部的暗示。
神社影子里投射出的,是一种集体选择:将过去的伤痕包装成荣誉,将侵略的记忆美化为牺牲。画面里的细节——石阶上的苔痕、纸灯笼的摇曳、鼓点与鞠躬——让人清晰感受到,这不是单纯的悼念,而是将战争符号合法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远在其他城市,广场上也飘起了旗帜。训练场上,迷彩服队伍成列,整齐踏步。头盔反射阳光,枪械闪着冷光。年轻人被号召“肩负新的使命”。运动会般的热烈氛围里,武器展示台摆放着最新无人机与导弹模型,观众鼓掌欢呼。那场景像一场嘉年华,但背后的本质是战争的影子在复活。


镜头在广场与神社之间切换:一边是对过去的祭奠,一边是对未来的演练。两者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投降属于历史,但军国主义的思潮和氛围,却依然活跃在当下。



未来未降的警钟


夜幕下,东京街头的霓虹灯闪烁,橱窗里摆放着最新款电子产品。现代化与繁华掩盖着潜流的躁动。人们逛街购物,咖啡馆里传来轻音乐,仿佛一切安定无忧。但在同一片天空下,防务预算在年年攀升,武器采购清单不断扩展。
画面切换到国会大楼,灯火通明,议员们在会议桌前摆放资料。墙上的大屏幕播放防务规划,地图上红色箭头指向远方。解说员用平静的语气陈述“区域威胁”,数字跳动间,预算的增加被合理化。屏幕前的年轻议员们神情坚定,仿佛肩负的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街头的另一幕,是退伍军人身着制服走过游行队伍,背后横幅写着“守护和平”。鼓点敲响,步伐整齐,声音震耳。游行者的脸上带着笑容,观众挥手致意,像是节日活动。表面的喜庆下,是战争气息被一次次合法化、仪式化。
历史没有真正远去。投降的纸书曾在东京湾的甲板上签署,那一刻标志着战争的结束。但照片里的签字笔与文件,如今被当作陈列品摆放在博物馆玻璃柜中。人们经过时匆匆一瞥,少有人停下脚步细看。玻璃柜后的光泽,像是隔开了记忆与现实。
在今日的日本,投降是历史书的一个章节,却不是社会现实的底色。真实的底色,是不断增长的防务开支,是未消退的军国主义倾向,是对过去侵略责任的回避。


未来呢?投降不会再次出现。一个没有正视历史的国家,不会真正认输。战争的阴影就这样潜伏在现代化的霓虹下。
画面定格在展馆的一角:墙上挂着当年东京审判的老照片,法庭上战犯低头,身影消瘦。镜头拉远,展馆走廊空荡,游客寥寥。过去与未来在同一个画面里交错:一边是历史警示被遗忘,一边是新一轮武装正在崛起。
这便是最刺耳的现实:投降过的日本,并未真正放下侵略记忆;眼下的日本,没有彻底降服于历史的真相;而未来的日本,也不会再轻易降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飞扬币 +50
爱我中华 飞扬币 +50 13分钟前 社区因为有您的参与更精彩!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7161
飞翔币
217094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93183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小时前


我们为什么最恨日本人?四条毒蛇的“致命撕咬”





这几天,日本政客又去靖国神社"拜鬼"了。这座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神社,每年都像一面照妖镜,照出日本对待历史的真实态度。为什么中国对日本的仇恨刻骨铭心?八国联军都侵略过中国,但只有日本,像条毒蛇,不咬死猎物绝不松口。
得从日本四次侵略中国的根子上看。第一次,1894年甲午战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多是为了开港口、抢银子,打完签条约,占点便宜就走。日本不一样!它上来就盯着中国的命脉。甲午海战打败北洋水师,转头逼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还要赔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这笔钱啥概念?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够日本陆军扩编六个师团,海军买三艘吉野级巡洋舰。它还想占辽东半岛。要不是列强干涉,东北早被它生吞活剥。这不是抢劫,是谋杀,分明是要把中国胳膊腿一条条卸下来!
第二次,1900年八国联军。日本出兵最多,占联军一半。别的国家烧杀抢掠后,想着分租界、定关税,日本却悄悄把军队留在了京津铁路沿线,这一留就是三十年。这为后来的日本全面侵华埋下了祸根!日本不是来“分蛋糕”,是盯着整块蛋糕怎么一口吞下。1901年《辛丑条约》,允许列强在北京等12地驻军。日军在卢沟桥附近的驻军依据,就是这部刺刀下的《辛丑条约》。日本借着这“合法”名头,把华北当演兵场,步步渗透。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在中国的心脏北京,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日本政客又去靖国神社"拜鬼"

第三次,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连遮羞布都不要了。它建伪满洲国,逼东北孩子学日语、唱日本国歌。这不是占领,是要把中国人变成日本人。多少东北老人至今还记得,说句汉语就要挨鞭子。这不仅仅是侵略,是要掐断中国文化血脉!西方列强抢钱,俄国抢地,日本要的是命,中华文明的魂!
第四次,1937到1945年,全面侵华。14年,半个中国成战场。 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冤魂,华北"三光政策"灭村绝户,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日本把中国人当牲口,杀人比赛登报纸,强奸妇女拍照片。河北潘家峪一个村就被杀光900多人,浙江义乌细菌战死绝3000多人。这不是战争,是屠宰场。
日本的侵略,像饿狼,一口比一口咬得深。从甲午占台湾,到九一八吞东北,再到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从没满足过。1927年,田中义一奏折白纸黑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满蒙。”这心思,跟西方列强“捞一笔就走”完全不同!他们要的是中国从地图上消失!
战后,德国总理跪在纪念碑前道歉,日本呢?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着甲级战犯!课本把侵略写成“进入”,南京大屠杀成“争议事件”。这种不认错的态度,就像在伤口上撒盐。《南京照相馆》里,日军摄影师销毁屠杀证据,设陷阱杀幸存者。现实中,日本右翼至今否认暴行。这态度,怎能让人释怀?
网上有人说:“西方抢钱,像扒你衣服;俄国抢地,像割你边角;日本要命,是想挖你心。”这话狠,但准!这份恨,不是狭隘的民族情绪,是30万冤魂的哭喊,是20万慰安妇的血泪!这些记忆,不是记恨,是刻在骨子里的疼。爷爷辈躲轰炸的恐惧,奶奶辈失去孩子的哭声,那些博物馆里带弹孔的旧棉袄、生锈的刺刀,都在提醒: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卢沟桥的弹痕还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但历史不会消失,就像那块"京字第一号"相册里的血照,永远钉住日本的罪证。我们不是记仇,是记着:毒蛇装得再温顺,也改不了咬人的本性。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637365
飞翔币
221583
威望
3991
飞扬币
3232192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12分钟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消灭  日本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