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10-23
- 在线时间19205小时
-
- 发帖8404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9472
- 威望215872
- 飞扬币2884764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40453
- 飞翔币
- 219472
- 威望
- 215872
- 飞扬币
- 2884764
- 信誉值
- 8
|
在《儒林外史》的众多故事里,范进中举的情节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面对范进中举后发疯这事儿,很多人难以理解:不就是考试上榜了吗,至于高兴到疯癫的地步吗? 可细想之下,古代科举制度下,中举不仅意味着身份的彻底转变,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权力与资源。若将范进所获官职换算到现代,其带来的阶层跨越幅度与利益冲击,即便在今天,也足以让许多人瞬间“破防”。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网易新闻】【搜狐网】【百度百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范进多年来一直参加科举考试,家境贫寒,备受他人冷眼。 他从二十岁应考,一直到五十多岁,人生最好的三十多年都献给了科举事业。家中有妻子和老母亲,范进作为家中顶梁柱,本应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而他却总捧着书本念叨“之乎者也”,成为街坊邻居的笑话,连岳丈胡屠户也常指着他鼻子骂“你这现世宝,也配考举人?” 本以为他会放弃,结果没想到范进竟然瞒着家人参加考试。等回到家中,早已经没有米了,老母亲饿的两眼昏花。于是,他不得已抱着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换几升米煮粥吃。 可还没等他将鸡卖掉,邻居疯跑着来报喜:“范老爷,你中了举人啦!”起初,范进不信,直到亲眼看见红榜上“范进”二字,突然拍手大笑:“我中了!我中了!”随后,他昏倒在地,醒来后就疯疯癫癫,不知今夕何夕了。 一直瞧不起范进的岳父胡屠夫,听到消息后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看到范进疯癫的样子,胡屠夫一开始也慌了神,但想起平日自己的威风,便壮起胆子,给了范进一巴掌。这一巴掌下去,范进再次晕了过去,等醒来时,终于恢复了理智。 然而,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看到范进考中举人就激动到晕倒,多半会暗自嘀咕:“不过是中了个举,至于这么夸张吗?”二、不仅仅是中举但事实是,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举人,是古代读书人通过省级科举考试,也就是“乡试”后获得的资格头衔。一旦成为举人,便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路径。他们可以奔赴京城参加会试,若能顺利通过,就能进入殿试环节,到了这一步,未来的仕途基本一片光明,前景不可限量。 即便在会试中未能成功,举人也照样有机会踏入官场。对范进这样的穷书生来说,没中举前,他是众人眼中的笑话。可中举的消息一落地,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就砸了过来。 张乡绅骑着高头大马上门,拱手称“范兄”,不仅送来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还把自家的院子让出来。平日里见了他就翻白眼的街坊,这会儿挤破门槛送米送菜。最妙的是胡屠户,前几天还骂他“尖嘴猴腮”,此刻捧着范进的手左看右看,连声道“这手,是文曲星的手”。 那谄媚劲儿,像是换了个人。在古代,秀才不过是刚够着读书人的边儿,见了县官还得磕头。可举人不一样,他是“老爷”了,不用交赋税,不用服徭役,甚至能直接当官。 哪怕起点是个七品知县,也是手握实权的父母官,管着一县的百姓钱粮。更别说那些想避税的地主,会主动把土地挂在他名下,每年白送孝敬。但是,大概不少人都不愿成为范进那样的“书呆子”,觉得为了一个举人,把大半辈子都耗进去,实在太不划算。 可你知道吗?古代的举人,要是放到现在,其“含金量”高到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三、放到现在的含金量若要给“举人”找个现代对应,它绝不是简单的“考上大学”。 而是约等于“全省顶尖人才认证 + 副处级公务员编制+千万级资产+终身免税权+地方核心社交圈入场券”的叠加,其含金量足以让现代人也为之疯狂。在古代,县官是七品,举人出身的官员虽然起步多是八品、九品,但拥有“向上流动”的绝对优势,退休后还能享受地方士绅的尊崇。 这相当于现在一个普通人,突然考上了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并且被明确纳入“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未来前途无量。一个举人靠“土地挂靠”每年能赚百两白银,按购买力换算,相当于现在年收入几十万元。 有人可能会说“我能淡定”,但真当“突然升职、暴富、被所有人尊重”同时发生时,又有几人能拍着胸脯保证“毫不动摇”。结尾范进的疯,不是个人的脆弱,而是一个被科举制度绑架的时代里,无数读书人的缩影。 所以,范进的疯,既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的荒诞注脚。当一个社会将“考试”与“命运”划上等号,将“功名”凌驾于人性之上,疯癫,或许就是最清醒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