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1阅读
  • 0回复

[转帖]陆逊和周瑜谁更厉害?据正史分析,差距太大,根本不在同一档次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42035
飞翔币
121261
威望
325882
飞扬币
3793146
信誉值
8







《——【·前言·】——》


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军事天才周瑜和陆逊,很多人常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两人都是东吴军事奇才。
可细究历史,从他们的背景、战功、与君主关系以及历史影响来看,根本不在同一档次。
那么,周瑜和陆逊之间的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赤壁火攻vs夷陵火烧,谁的战术更高明?


孙权继承江东基业后,面临着曹操统一北方的巨大压力。208年,曹操南下,号称带领八十万大军,意图一举吞并江东。
当时,周瑜年仅36岁,担任孙权军队的大都督,统领全军。面对强敌,许多东吴将领主张投降,认为抵抗只会带来灭顶之灾。
周瑜却胸有成竹地向孙权分析:"曹操虽然兵多,但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而且远道而来,军疲力竭。我军熟悉水性,又有主场之利。此战,胜算很大!"



在赤壁之战前,周瑜精心策划,与诸葛亮合作。他采纳了黄盖的"苦肉计",让黄盖假装投降,带着装满硫磺的火船靠近曹军。
当时北风大作,火船顺风点燃了曹军的船只和营寨,顷刻间曹军军营变成一片火海。
曹军士兵多是北方人,不谙水性,落水后纷纷溺死。这一战,周瑜用不到五万人马,击败了曹操的庞大军团,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相比之下,陆逊的夷陵之战虽然同样运用了火攻,但背景和难度都与赤壁之战有着本质区别。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东征东吴。当时陆逊已是东吴名将,被委以重任。
陆逊面对的是刘备亲自率领的军队,虽然具有一定威胁,但远不及当年曹操那般实力。
陆逊采取了消极防守的策略,从正月一直坚守到六月,等刘备军队逐渐松懈疲惫,士气下降后才发起反击。他派人在刘备军队后路埋伏,然后用火烧连营,导致蜀军溃不成军。

分析两场战役,周瑜面对的是如日中天的曹操,兵力对比悬殊,背水一战;而陆逊面对的刘备虽然也是一方霸主,但已年老体衰,兵力优势也没有曹操那般明显。
周瑜赤壁之战后还主动追击曹操残部,而陆逊赢得夷陵之战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刘备。
从战术难度和影响来看,周瑜的赤壁之战无疑更具历史意义。

从默默无闻到一人之下,他们的成长轨迹差在哪

周瑜,出身于江东名门,年少时便才华横溢,精通音律,武艺超群。更难得的是,他从十几岁就与孙策结为好友,两人志同道合,共谋大业。
当年孙策只有数百士兵时,周瑜便跟随左右,与他共同打下了江东基业。
孙策称他为"公瑾",表示对他的敬重。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君臣,而是生死之交的战友。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周瑜,可见其信任程度。
孙策死后,年仅25岁的孙权继位,面临内忧外患。正是周瑜辅佐孙权稳定局势,为东吴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瑜不仅军事上功勋卓著,在政治上也展现了卓越才能,帮助孙权处理各种内政外交事务。他的地位之高,甚至连曹操都对其忌惮不已,曾企图挑拨孙权与周瑜的关系。
陆逊的成长轨迹则完全不同。他是在东吴已经成型后加入的。
最初只是以文职官员的身份被孙权召见,担任幕僚之职。在孙权麾下,他一开始并没有显赫的军功,而是通过谋略和政治才能逐渐获得孙权的赏识。
陆逊20岁才投奔孙权,当时东吴已经在周瑜等开国功臣的努力下初具规模。他加入时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幕僚,逐步晋升。


虽然后来也建立了赫赫战功,但他始终是在一个已经成熟的政权框架下工作的,属于接 班 人而非创业者。
从成长轨迹来看,周瑜是与孙氏兄弟共同打下基业的元勋,而陆逊则是在基业已成的情况下加入的人才。
两人的起点和发展路径有着本质区别,周瑜参与创建了东吴,而陆逊则是为东吴的发展和巩固做出了贡献。



被诸葛亮困住?细说陆逊的尴尬历史


陆逊虽然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为东吴立下大功,但他的军事生涯中也有不少尴尬时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诸葛亮的八卦阵困住的事件。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率军与东吴交战时,曾设下八卦阵。陆逊自恃军事才能,率军前去查看,结果被困在阵中,找不到出路。
幸亏当时有一位名叫黄承彦的谋士,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才帮助陆逊脱困。这一事件在东吴军中传为笑谈,也成为了陆逊军事才能的一个污点。


不仅如此,陆逊在对外战争中的表现也多以防守见长,很少有主动出击、攻城略地的壮举。
他在夷陵之战中能够取胜,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消极防守、以逸待劳的策略,而非主动出击的勇气和谋略。
这与周瑜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周瑜不仅善于防守,更勇于进攻。
赤壁之战后,他立即追击曹操残部,夺取南郡,扩大战果。他还多次提出北伐曹操、争夺荆州的策略,显示出进取的雄心。


周瑜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敌人的认可。曹操曾评价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事君当如周公瑾。"
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周瑜的忠勇和才能。而关于陆逊,史书中鲜有敌方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
从军事理念上看,周瑜更具进取精神和战略眼光,而陆逊则更为保守谨慎。
周瑜认为应该主动出击,扩大地盘;陆逊则主张稳固现有疆域,避免冒险。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人性格和军事思想的不同。



英年早逝vs善终高寿,命运捉弄了谁


周瑜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却英年早逝。他在36岁时,因积劳成疾而去世。
临终前,他仍在为东吴的战略布局操心,表现出对国家事务的高度责任感。
周瑜去世时,正是他军事才能最为炉火纯青的时期。如果他能够长寿,东吴的历史可能会改写。
他的去世被后人视为东吴的重大损失。孙权对周瑜极为敬重,曾表示:"卿为谁死?"(你为谁而死?)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孙权对周瑜的依赖和惋惜。

相比之下,陆逊享有了长寿的福分,活到了63岁。
他在东吴政权中历经沉浮,最终官至上大将军,位极人臣。孙权称帝后,陆逊成为了东吴的军政大臣,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然而,陆逊晚年却经历了不少波折。他与孙权的关系逐渐紧张,甚至一度遭到猜忌。
孙权曾因陆逊与曹魏使者私下交谈而大发雷霆,差点处死陆逊。虽然最终平息,但这种君臣嫌隙已经产生。


相反,周瑜与孙权的关系始终融洽。作为孙策的至交好友,周瑜在孙权年幼时就给予了极大帮助。
两人关系更像是兄长与弟弟,而非单纯的君臣。周瑜能够直言不讳地向孙权提出建议,而孙权也会尊重周瑜的意见。
从命运角度看,周瑜的早逝确实令人惋惜,但他一生荣耀,无论是功绩还是人际关系都达到了顶峰;而陆逊虽然活得更久,却在晚年经历了不少波折和委屈。
这似乎是命运的一种平衡:给了你长寿,却未必给你一生顺遂!



《——【·结语·】——》


纵观周瑜和陆逊的一生,从军事才能、与君主关系、历史贡献来看,两人确实不在同一档次。
周瑜是开国元勋,与君主平起平坐;陆逊是后期加入的得力干将,始终处于臣子地位。
周瑜的赤壁之战改变了三国格局;陆逊的夷陵之战不过是巩固了既有局面。事实摆在眼前,周瑜和陆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 此帖被z3960在2025-10-27 09:37重新编辑 ]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