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864阅读
  • 2回复

[灌水]为何中国古代“女户”要定期上缴自己的女儿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05487
飞翔币
215054
威望
215767
飞扬币
2731562
信誉值
8

       要想理解晋朝士兵的状况,还要从当时的兵制说起。自三国时代,中国就开始实行军户制度。就是说,你要是个当兵的,你就要加入军籍,一辈子也不可能转业了。不光你不能转业,你死了或者退休了,你儿子还得接班,不接都不行,不接犯法。
  中国人的职业继承制度长盛不衰,这种制度,一般都要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划成另册,严加管理,好让他们世世代代干自己的本行,不能和其他群众混为一谈。比方当兵的、唱戏的、运粮的,往往都被划入另册。到了明朝,这种制度制定得就非常专业,例如有一种家庭被称为“女户”,他们的功能就是给皇宫生女人。他们不用交粮纳税,只要上缴个闺女就行了。生的是小子?那不行,上外头买去!不然跟抗皇粮一个罪名。再有,你家里要是干木匠,那可能你就被统计到木匠户里去了,过了几代人,皇上有木工活,也许还来找你家。你要说自己这代已经改铁匠了,不会木工活,那也不成,你照样得给皇上刨木板去,不然你自己去找一个顶你。

  身份世袭的制度,现代中国人其实都不陌生,就在几十年前,大家填简历的时候还要写明成分,明明自己现在是个捡垃圾的,也要老老实实写上“地主”,就因为自己祖上使唤过长工。至于工厂接班顶替制度,退出中国历史更不过是十几年前的事情。

并非只有中国有此习惯,古代的许多帝国都曾经实行这种制度,像古埃及,职业也是世袭的,而且划分的精细程度不亚于中国。

  为什么要这样搞呢?对政府来说,首先,它能带来两个好处:一个是能保证一直有相当数量的人干这个行当,再一个就是这样管理起来很方便。比方说,领导要盖房子就不用满大街现拉人,拿着户籍一查,木匠、瓦匠就都有了。还有一点,就是领导可能认为职业世代相承,技术水平应该能有保证。

  就魏晋时期而言,军户制度主要还是为了保证有足够多的军人。比如西汉的军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该服兵役时就到军营报到,服役完了就接着回家种地。但是到了三国乱世,军人是很宝贵的资源,尤其是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绝不能让他们轻易脱出政府的掌握。所以,政府不允许他们打完仗就回家,而是给他们上了特殊户口。军人职业化猛一听好像是个好主意,职业军人的作战水平应该高于临时士兵,农户应该是打不过军户的。初期似乎也的确如此,曹操手下军队的作战能力就高于东汉的军队,但是到后来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需要考察一下军人的待遇问题。

  魏晋伊始,军户的待遇还算过得去,但到了后来,军户的处境越来越坏。这些军户虽然是军人,但他们可不是除了操练什么都不干,每天走走正步就领薪水。平时,他们要忙的活计可多啦。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wgefee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152174
飞翔币
5131
威望
47050
飞扬币
103790
信誉值
23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2-15
三教九流,社会分工,那里不是市场经济
huwg 
级别: 管理员
发帖
381684
飞翔币
1150882709
威望
6426839
飞扬币
5892518
信誉值
5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2-16
来了解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