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997阅读
  • 0回复

[网络文摘]孤独,不是牵绊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1542
飞翔币
216978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66133
信誉值
8

  总在思考人为什么会觉得孤独,即使在喧嚣的人声中,仍然觉得突然的孤独来袭。有人说,那是自我因素在作怪,也有人说因为太闲,所以无所事事。然而我却相信了一个印度心灵导师的话,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是的,每个人都有独自的内心和思维,它们是摸不着、看不见,却又真实的存在于我们体内。它们那样独立,那样千差万别。这是孤独产生的根本原因。对内心思考得越深入,思维方式越独特的人越容易感受到孤独的存在,因为他们难以在别人那里找到共鸣,难以敲打出生命的火花,也就没有分担。孤独就会伴随着他。
  孤独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学习,工作,与人交往……都是为了分心而避免感受孤独。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应该更多的关注孤独本身。去体会,去欣赏,甚或去享受它。想象一个金秋的傍晚,太阳已经在城市的西边慢慢坠落了,只剩下清淡、稀疏的金色余晖,你独自一人走在有高大梧桐树的街道边,踩着地上松脆的落叶,漫无目的的向前迈着轻轻的步伐。如此一个孤独的傍晚,内心会是如何的感受?或欣喜,或忧伤,或平静。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傍晚,有你、有夕阳的余晖、有落叶和梧桐树的街道,就已经是一副美丽的画,你能想起多少个这样美丽的独自的时刻呢?
  经常忙碌的人会因为这样的时刻喜悦,因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听音乐、看书、上网、旅游、做运动等能带来快乐的事,但这是人之常情,大部分人都会为这样的时刻感到兴奋。然而,真正值得佩服的却是那些整天沉浸在孤独中而能保持平静的人们,他们不为孤独而悲伤,不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会为之欣喜,不是因为厌倦了人情世故,也不是酷爱独自的时刻,只因为拥有这份孤独,他们是真正享受孤独的人群。就如史铁生,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病榻上,不能外出活动,不能天天让人陪着,只能几乎与孤独为伴,但他利用这种独自相处的时刻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甚至还戏谑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这是与孤独顽强抗争的结果,最后他相信这是上天赐给他的优待,他可以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享受这份孤独。还有一个英国作家乔治•吉辛一部散文《四级随笔》,借一个假名描写自己内心,那个享受孤独的人,一生为生活劳累,贫困潦倒,直到老年才得以安定下来,居住在埃克塞特乡下的小木屋里,每天呼吸阳光的味道,喜欢虫鸣和鸟叫,喜欢泥土和青草的香气,数着日子,数着季节度过晚年,他是那么欣喜自己的那个孤独安定的晚年。
  看安妮宝贝的书,她写自己蜇藏在家里写作,关掉手机,从不出门,除了快递和外卖,很多天不与任何人说话,以致后来一个人在家练习说话的口形,但她偶尔会哭泣,也许她内心还不够平静,也许她正向往内心能够平静,就如她的小说《月棠记》里的女子重光一样,在独自一人的午后,坐在窗前翻看佛经。那样平静享受孤独的女子,只是静静等待宿命的轮盘旋转,不强求,不奢求。如此孤独。
  因而孤独不是一种牵绊,它是午后那一杯咖啡边上翻开的散文。是看书人翻阅书页的指尖的流淌而过的静谧时光。孤独不是牵绊,它是三毛夜里在撒哈拉沙漠听见的骆驼的哭泣声,是她在敦煌石窟内静候的那一瞬间柔情和敬仰。
  孤独是傍晚老人身旁的拐杖,静静的伴随左右,看着黄昏的那一线美好时光。
  它只是如同儿时的美好记忆一般带着淡淡忧伤寄居在我们体内的某处,如同灵魂一样时刻与我们同在。孤独,让我们了解自己深入每个细胞的情感成分。它是安定的,自由的。它放任我们进入无边无际的自由空间里,自娱自乐。
  因此,孤独不是牵绊。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