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雨淅淅沥沥的撕扯中,我突然觉得像是一片落叶,这是心绪的变化,并非诗的语言。大自然微小的变幻,对于它怀抱的宠儿都会有惊觉的。任何生物也无法摆脱大地的浸润、哺育,哪怕一粒微小的生物细胞,甚至每一根神经,无不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情绪、呼吸以及出行。近几天的秋雨,把本就平舒的心境按压了一下,在秋雨的作用下着实有了凉意,就像落叶一样,时而有些飘忽不定了起来;就是这一不经意间袭来的凉意,立时把整个人的心绪推成了片刻的波光弧影的凝重。
此时的凝重,也并不是按一按的心情的骤然低落,而是按之下思绪的低摆、微动的冲突,在似乎烦躁的心境上朦胧着一抹薄薄的青色的云。秋雨像一无形的落幕,把以人为单位一一隔离开来,在这独立懵懂的空间让你尽情沉思:盘点一下已有的收获,查一查行囊中的所若有所失。尽量的想沉静下来,但是由于秋雨的节奏时快时慢,沉静之下依然扑朔迷离,催促让你回望:想你的不想想,忘你的不能忘。在秋雨的摇弋中身不由己:自责、不满足、满足的复杂心情像这雨天的天空一样,轻浮得又多又少。傍晚,雨声像缠软的鞭子一样,抽打着让你退到黧黑的时间空隙里,集结为冷舒的幽灵的岛上,集中把思想的飞絮会到这里,局促又轻松的跳跃着:片刻的柔和,片刻的憔悴,片刻的微笑。时而的负重之下的欢愉,在这个时刻患得患失且淋淋尽致。感谢秋雨的厚爱,只有这样秋的冷或者凉,只有这样的雨幕之中,才有了这样的机会独思:收获已经敲定,坚决地搅起的就是心境重新组合、计划的重新安排。
我这里形成了一个惯例,一年一度,当第一次感觉到秋意袭来的时候,少时的老家的蜿蜒小路上飘落的白杨叶,晕黄而温舒,在夕阳的照耀下既亲热又生疏,微风一动,互相发出了窃窃私语:这是我的心和落叶一样:好像预示了“泪满巾”的离别。一片片似乎没有了牵连,就要失去关爱。刷刷的又飘下来一批,轻轻的抚摸着你的脑袋、脸庞、臂膊,顺着手缓缓的落下、落下:做融入大自然前的片刻留恋!把一般人平时的忽略、疏远、不在意,立时拉上了心灵的至高点:鼓励、鞭策。有诗情的人们,会极力独占这片刻的温情。就是这片刻的温情,却造就了人生当中很少有的另一番满足;留恋之下的另一番幸福。它唱响了欢聚和离别的最美妙的情歌。欢聚固然幸福,那也有碰撞;离别固然难过,也依然尚存思念的满足: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诠释了离别、思念,所谓幸福层面应有的内涵。早年在乡中学读书,在秋天的季节里,一路踏着秋叶,那印象给我非常深刻。秋天能够勾起乡愁,但是那野外空旷的自然的魅力和萧瑟的清美,足可以震动着人本能的对美的向往。在此时秋雨的绝唱声中,这记忆,或者说此时此刻,整个儿把我推向了满足与失落融合下的,那么个震撼精神灵魂的绝妙境界。认真思考的人们,应该认为这不是“虚张声势”的。
在秋天,在秋雨里,走在热望的乡间或者野外的小道上,身后的路有些寒气了,弱弱的失却了夏季的热烈,明知道拾不回什么了,目光仍习惯的在那里蜿蜒。这是我定格的记忆!这一切思绪在潇潇的秋雨的吟唱的伴奏下,能把此时的一个多维度的秋思润出狂奔的泪水。秋雨在督促,秋在树叶上日夜兼程,钟点敲过立即陈旧了,黄青的色彩衰衰的飘下,肩负着秋雨赋予的责任,在微风的扶持下,不计其数的秋叶拥挤着、嘱托着,在秋的泪水里徜徉、徘徊。
喜欢孤独的人,更知道秋雨的珍贵,更懂得秋雨的厚爱!这时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深深的回忆你经过的一切,反复思考。这里没有干扰,尽情的兴奋,尽情的委屈,舒舒的把积郁已久的喜怒哀乐一尽倾吐。沉重与兴奋在你心境的两极遥相呼应,这时的心理空间大于任何时候,思绪的自由度也在最大化的伸展,这就是人最幸福的时候。别的也有可能,但是秋雨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它给你呵护,给你这雨幕压缩中的狭小空间,它还把这狭小空间帮助最大化的扩张,让你的思维伸向魂牵梦绕的目的地。提醒一下,千万不要忘记流连思绪之外的迷人的景色。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别说是生离死别的夫妻,就是我们一般人读了,也会强烈的震撼你的心灵,是灵魂的呼喊,是情感的呐喊,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清的秋景,把自己严严的裹住,压缩的喜悦和放松了的压抑,在一张一弛中,在冷的界面上升起了一丝丝热腾,又把平时激扬的理性的、恰当的钦在了适中的空间。这种感觉若不是在这秋雨下,这美妙和清愁之下惬意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要努力融入全词的意境,在“冷冷清清”的秋雨里,“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作者这“一词”把人性和感情的需求吐露得淋漓尽致;若没有秋雨的掩映,有些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把自己所要倾吐的情愫和内心的焦虑、无奈,用一首《声声慢》,把思念丈夫的感情以及内心极度空虚和情感需求推到到极点:“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相识!”一对情人或者恩爱夫妻,把情、怨,以及积郁已久的压抑一泄而出,这是何等粗狂的满足:爽哉!大家知道,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丈夫远别,自然使多情的才女十分伤心,特别在“更兼细雨”的时刻。秋雨给作者激发了灵感,秋雨给作者提供了“一吐为快”的机会。一篇《声声慢》成了男女感思念、慨情怨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