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508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摘]无声的诉说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948
飞翔币
211671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30674
信誉值
8

  [桥]
  这是一道桥,横跨在村口那一条河上。对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村子来说,这一道桥显然是通往外界的唯一捷径了。因而,一直以来,村民都对其呵护有加,感情深厚。
  河水不算阔,自然,桥的跨度也不算大,约莫二十来米;桥面也不算宽,刚好可以容下两架牛车的并驾而行。斑驳的外貌,古老的工艺,暗示着这一道桥已经有着久远的历史了,至于具体的年岁,却已是无法考究,包括村里的老人,都早已无从知晓。而桥石拱型的结构,精细的护栏雕刻,平整平整的桥面,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那座巧夺天工的赵州桥。或许,它们都一同诞生于那个久远的年代,一样接受着岁月的洗礼吧。但它却没有赵州桥的名气,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隐没在这乡村僻野,任凭时光变迁,山河转换。或许,这就是“州”与“村”的区别了,所谓的州,一定是与城有关的,灯红酒绿,人流熙攘,热闹非凡;而所谓的村,不过是清贫的代名词,穷乡僻壤,闲雨冷马,无人关注。因而,这桥的命运其实从它诞生于乡村的一刻起便已注定了。
  其实,仔细想来,从这桥的身上又何尝不可以看到村民的影子?他们弯下腰劳作的时候,像极了这桥的拱状;他们默默地耕作,默默地为城里输送着粮食,成为一道名副其实的桥;他们的付出其实并不比城里人少,却始终过不上城里人富足的生活,得不到与城里人相同的、令人艳羡的各种资源,只是永远的粗茶淡饭,倍受冷落;他们用微薄的收入从城里换取一些村里所没有的生活必需品,因而,他们其实也没少往城里去,却始终无法融入城里的生活,甚至还为城里人所不屑与排斥,成了被人为遗忘的群体。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与城里人的命运区别,其实就如同村口那一道桥与赵州桥的名气区别一样——相差甚远,对比悬殊。也许,这种命运,就如同那一道桥一样,在降生于乡村那一刻起便已注定了。
  如果说,城里与村里的距离就恰如隔着一条宽广的河的话,那么,在这“河”的上面,缺少的,正是一道平平整整、畅通无阻的“桥”。
  
  [墓]
  松山南侧,一片蜿蜒的荒坡。
  一座孤墓就坐落在这一片荒坡上。木板做的墓碑,上面依稀可以看出墓主人的籍贯与姓名,还有下葬的日期。杂草丛生,堆土渐平,显然是很久没人来打扫了。
  说到松山,不禁令人想起那惨烈的松山战役。据资料上说,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整个松山战役,历时共95天,先后10个团2万人参战,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
  透过墓碑上刻着的下葬日期,不难看出,这墓的主人一定是一名参与过这场战役的战士,而荒坡上坑坑洼洼的弹坑,又喻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好几场惨烈的战斗。
  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河山一寸血。在那样一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墓的主人也许还是一名稚气未脱的青少年,但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前途,他毅然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起,用血肉之躯抗击着外来的侵略者,以致付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过去,限于条件,墓的主人在牺牲之后,只能被战友草草地掩埋在他牺牲的地方。然而,如今,在战争的硝烟散尽之后的和平年代,这位曾经为国捐躯的战士却依然没有叶落归根,只能长眠于这一片荒山野岭之上,任由荒草疯长,任由后人遗忘。他的归宿,终究成了一捧异乡荒山上的黄土。
  无情的岁月,善忘的人。我们一路前行,却又一路遗忘;我接纳了新的东西,然后又在内心生出了一座座的墓,迅速将那些曾经过往掩埋,哪怕是事关民族的荣辱。也许,因为善忘,我们已经变成了一副副形尸走骸,那原本鲜活的灵魂早就被利益的坟墓所埋葬……
  墓里墓外,一阴一阳,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此时此刻,在墓里面,主人又怀着什么样的心愿?是心系着曾经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及抗战的成败?是惦念着年迈的双亲?还是渴望着后人给他清理清理墓堆上的荒草?甚至渴望着有朝一日可以回到他那熟悉的乡土?一切的一切,又有谁能作答?
  彼时,山坡上有一阵风刮过,呜咽作响。
  
  [渡口]
  这是一个已经彻底荒废了的渡口,长长的野草与灌木从石隙里长了出来,蓬蓬勃勃,连绵一片。
  在渡口的一侧,有一座并不起眼的龛,这是过去人们用来祭拜河神的,以祈祷出行的平安。龛里还残留着几根烧过的香柱,喻示着这里曾经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河水依旧湍湍而流,不时有浪花拍打着渡口老迈的躯体,一点一点地侵食着它的肌肤——那无情而去的时光恰恰就是这样一条河。偶尔,也有几只小鸟在渡口上停歇,却只是在拉下几颗粪便之后,便又“唧”的一声飞远了,全然不顾渡口茫然而又艳羡的目光。
  是的,如今的渡口不仅年迈,而且孤独寂寞。它妒忌飞鸟可以自由地飞翔;当然,它更渴望着小鸟可以在它身上停留更长的时间,为它唱出一首首悦耳的赞歌。然而,这终究只是一个愿望,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为它只是一个渡口,一个已经废弃了的、没有言语不能行走的渡口。
  曾经,渡口也为两岸“输送”过不少的物资,方便着人们的出行,给两岸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从而告别了过去落后的面貌。那时候的它,是人们心头上的一道依靠。
  然,好景不长。因为有了进步,便一定伴随着淘汰,像渡口这一有着局限性的物体,更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自生活好转起来以后,物资的输送、人们的出行更是频繁了,渡口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人们在离渡口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道现代化的斜拉索大桥。渐渐地,渡口就沦为了边缘,直至遭到了废弃。
  渡口经常看着那一道桥发呆,甚至有些嫉恨,却毫无办法。自从桥建成以后,人们越来越疏远渡口了,就连过去虔诚地在渡口进行的祭拜河神活动也早就销声匿迹了。遗忘,不可避免。
  其实,对于世间的万物来说,有生命也好,无生命也罢,优胜劣汰一直是它们所应遵循的原则,无论你过去何等的风光,何等的为人拥戴,最终会为更文明、更进步的东西所取代。比如,历史上无数的封建皇朝,即使曾经大行其道,但因为落后愚昧,固步自封,最终只能像这渡口一样,被历史前进的潮流所遗弃。
  桥上继续车来车往,渡口明白,从此,自己只能与龛里残留的香柱一同回味曾经的美好。
  
  佛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其实,在岁月的长河里,这生生灭灭的又何止是人的生命?还有许许多多的看似没有生命的物体。它们在不为我们熟知的世界里,以沉默的方式,于生生灭灭中传递着来自生命深处的声音,其味或悠远,或深长,或凝重……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日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8948
飞翔币
211671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30674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3-02
作者用有些沉重的文字,选取了三个极具代表性的载体桥、墓和渡口,让那无声的诉说在人的心里响起。那些诉说不只是在讲曾经的故事,在现在,在此时,更多的诉说让人汗然:有些差距就是倒退,有些遗忘就是背叛;有些遗弃就是危机……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