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是消极的让步,不是无所谓的吃亏受气,而是宽容的慈悲。能怀忍行善的人,是因为体察到人我平等一如,明白以诤止诤,终不能得止的妙味,所以视一切维理所当然,所以鞥通达人情事理,豁开心地包容一切有理无理事。
我们看到白隐禅师受到信徒冤枉,将别人私生的孩子捡回抚养,他不辩解,无怨尤,带着孩子四处托钵,化缘奶水,受尽讥笑打骂,直到真相大白,却只是简单的说:“这个小孩是你们的,你们就抱回去吧!”白隐禅师含忍慈悲,自己受委屈不要紧,也要尊敬对方的人格和颜面。还有梦窗国师一次搭船渡河,无故被一位将军辱骂鞭打,不但不生气怨恨,还能体谅将军,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太好。”梦窗禅师为人体谅的心,应该可以给现代为了不如己意的一句闲话,一个脸色,就大动干戈、刀枪相向的火爆浪子,甚深启示。
可以说,能忍得人,并不是懦夫,反而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受人误解,迫害时,仍然能够谦卑恭敬、和颜爱语应对,表现出勇敢无畏、宽容慈悲的气度,这种忍辱的器量,真是做到“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多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的大悲菩萨行。
《大智度论》就谈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本,从悲而出;嗔为灭悲之毒,特不相宜,若坏悲本,何名菩萨?菩萨从何而出?以是之故,应修忍辱。”在“八风”里打滚,让我们的心境时起时落,失去人格道德,失去生活本该有的乐趣。所以要发愿行慈悲,给别人欢喜,也给自己快乐,将所有的横逆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互换立场先为人设想,自然就能忍下他人加诸的打击,那么人人都可以为人间菩萨。
因为能忍,所以能化世益人,能成就大事,能调伏刚强,能化解仇怨。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才赢得孟获的真心来归;蔺相如为社稷着想,屡屡让步不诤,感得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鸠摩罗什大师宽容吕光和姚兴的戏弄侮辱,让大乘经典得以在东土弘传千年,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行忍辱、做大事的榜样。
我们行走在人间是非路上,何妨把一切外来的烦恼、横逆与挫折都忍住耐下,把名位利禄的诱惑都忍住耐下,学习布袋和尚大肚包容,做个时时处处少烦少恼、自由自在的欢喜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