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三日,在黔东南一带称为七月半,也有人称它为“鬼节”。关于鬼节的由来,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从前有个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都知道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跟其他鬼一样受着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阎王爷平时看上去凶神恶煞的,其实骨子里却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暗暗难过,在七月十三这天竟暗恂私情,叫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牢房中的孤魂野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到处抢夺钱财,为害百姓。有些跑回家的鬼就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到阴间去生活还有打通各个鬼门关口后,希望早日投胎做人。以至于民间有一种说法:“七月半,鬼乱串。”到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鬼节”了。
外地人过鬼节是怎么过的呢?不知道。这里的人怎么过节呢?这里的人白天在家里煮好一坨四四方方的肥肉,又称为“刀头”,在“刀头”上插上两根筷子,还有爱好的人家也会用盘子装上水果糖,米饭之类的东西在自家门前的土地公进贡。这种土地公一般是用三块砖头或者四四方方的石头,靠墙或路坎搭成一个门字形,然后在上面挂上一块红布,土地庙就形成了。有些寨头或者寨尾有两座稍具规模一点的庙,这种庙一般是用木料做的,上面盖上瓦片,不过里面小得连一个装猪头的茶盘也放不进去。这种用木料做的土地庙算是保佑全寨男女老少平安的土地公了。据老人家讲,土地公的周围一丈远都不能在那里乱撒尿的,要是撒尿了,土地公会给你一拐棍,据说被打过的人不死也会脱一成皮,所以没有人敢在土地公附近乱撒尿的。即使有,那也是不懂事的小娃娃,据说小娃娃撒尿,土地公一般都不怪罪。一般是进贡完自己门前的土地公,然后再去进贡全寨最有威信的土地庙。
到了晚上,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死去的祖宗老子烧包寄钱过去,把阴人用的钱纸用一个专用的信封装起来,写上各人的名字,然后火化。据说一年只有七月半这天阴间的大门是敞开的,平时烧香烧纸祖宗都收不到,所以这一天活着的人就要认真办好这件事,也顺便祈求祖宗保佑自己健健康康。写包是有讲究的,故去的男人称为大人,故去的女人称为孺人。去世三年以内的男人称为新逝显考,女人则称为新逝显妣。三年后:男人称故显考,女人称故显妣。比如烧给故去的爷爷这样写: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正魂收用孝孙:某某某。在封好包后,要用鸭血淋过一遍,以表示阴人带钱要过河过江,有了鸭血,包就不会被水浸泡,保存完好。烧包时,要先把封好并写上逝去亲人名字和自己名字的纸钱按堆排好,摆上酒菜,点上香烛,然后再把包一起点燃,同时把一些包谷撒进去,为什么要撒包谷呢?,因为古时候的交通工具是马,撒些包谷,是为了让马吃得更饱,跑得更快,好快些送达到目的地,以免半路被人抢劫。有些地方也实行了改革,一般是在每一位亲人的纸钱包旁边烧一包注明“车夫”字样的包,表示来领取的先人便可以直接坐车送到自家门口。
在八十年代,一般成家的人就认真做好月半烧包工作,未婚青年还有另外一种过法,那就是“车七姊妹”。这项活动都是由未婚青年男女从七月初七开始,集中在一家人的院坝中,由一个大师施展法术,想去阴间见老祖宗的人就可以到那边去走一走,运气好的话还会见到桃源洞。想去的男女青年想去见老祖宗是假,想去看看桃源洞倒是真的。桃源洞,传说是死去的未婚男女青年专门游玩的地方,他们不用吃饭,整天唱歌游玩,而且即使长得很丑的,到了桃源洞都变成俊男和靓女了。还可以自由恋爱,而且不存在平穷贵贱之分。所以青年男女对这个地方十分的向往。参加的男女青年很多,但真正进入状态的人却没有几个,有时一年也没有一个人真正去到阴间看一回桃源洞的。记得有一年,好多男女青年都坐在木凳上,唱了老半天,有些在后面帮扇凉的人手都扇酸了,坐在前面的人还在嘻里哈拉的,但是有一对男女青年却进入了状态。只见两人全身颤抖,眼睛紧闭,后生还不停地吆喝打马前行,姑娘则用手不断拍打膝盖,还不断地说自己到了天门哪一关了,然后走不动了,大师便喊人烧香烧纸买路前行。开始大家都偷偷地笑,可是在姑娘一片哭喊声中,大家都惊呆了,大师说姑娘是见到她死去的妈了。姑娘先抽泣了一阵,大师问她妈妈长什么样,她说妈妈捆了两个大辫子,然后说了很多很多想念妈妈的话,听的人都掉下了眼泪。大师要姑娘赶快走,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要不然魂魄收不回来。姑娘恋恋不舍地打马前行,中途却突然说:“好大的月亮呀,好鲜艳的桃花!”
“七月间有桃花?这是到桃源洞了!”大师兴奋起来。
“哎呀,好多漂亮姑娘呀!”男青年大声赞美着。
“这个报应崽,只晓得看姑娘,你们两个玩一会就回来呀!”大师在嘱咐。
男青年说有个姑娘在唱山歌,没人对得上她,他去还人家两首。这个男青年平时从来不会唱山歌,今天却说要去还人家两首,大家都捂嘴在笑。这个男青年闭着眼睛还真唱起来:妹妹唱歌唱得高,九霄云外耍马刀;好的不用爹娘教,好鼓不用重锤敲(kao);家贫崽也长灵巧,富贵同样出憨包;两眼睁睁不识宝,看见姑娘喊大嫂......一起车七姊妹的姑娘也接着唱起来:不要慌来不要忙,你哥唱歌莫好强。见过几多夹夹将,见过许多的太阳;有心放屁不怕响,六月吹风不怕凉;鸡蛋想跟石头碰,飞蛾扑火自遭殃……大伙被他的歌声笑得前俯后仰的同时也不由得好奇起来,从来不唱歌的人为什么唱得如此之押韵?大师告诉大家,这没什么稀奇的,只要到了桃源洞都会唱歌。他们对了很久的歌,也分不出个高矮胖瘦来。直到唱得嗓子都嘶哑了,大师才想起来,“妈呀,快要到夜间12点了,大家快唱歌,把他们召唤回来!”于是全体男女青年又齐唱起来:“七姐又来快快来,莫在阴山一直挨,阴山背后雪凌大哟,打湿七姐绣花鞋......”等两人苏醒过来,睁开双眼,都说自己的嗓子难受,想喝水。大家问他们还记得刚才去哪里来?他们却揉着惺忪的眼睛,说是刚刚睡醒来,什么也不记得了。
这项“车七姊妹”活动到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可能是八十年代的农村不像现在一样有电视和电脑,夜间没有什么娱乐节目,以此作为一种消遣吧。对于“车七姊妹”这项民间活动早已离我们远去,可是烧包的习俗还是一直延续下来。记得去年我到河边烧包时,儿子在一旁打趣地说:与其在纸钱旁边写上一个“车夫”字样的包,还不如直接写一个“飞行员好”了。虽然是一句不经意的玩笑,可是在我心里还是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问号,烧这些大堆的纸钱,难道故去的老人真的能够收到吗?纵然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这只不过是作为对故去亲人的一种哀思和悼念,是想通过烧包祈求我们活着的人能够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