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644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摘]让穿越岁月的文字再度飞扬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704
飞翔币
211639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4025
信誉值
8

  曾闻和父亲同事过的离退休干部们说起,父亲是五十年代开化的一枝笔。可除了小时候朦胧的我,依稀记得撕毁父亲珍藏的那本《人民画报》外,却遗憾的是没看到过父亲留下的只字片纸。
  2011年的父亲节,我在《今日开化》发表了一篇题为“父亲节的情愫”的纪念文章后,从那时开始萌发要搜集父亲当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稿。
  为了查阅资料方便,我特意卖了台电脑,在女儿的传帮教下,除了自已写点文章外,就不间断地在网上搜寻,闲睱时也到县档案馆翻阅报纸,期望着能在浩瀚文海里发现父亲当年文稿的一些蛛丝马迹。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曾陆陆续续数十次去县档案局查阅,后又到邻县常山档案馆,二去衢州市档案局查阅,都因资料不全或受查阅难度限制,收效甚微,前前后后也只查阅到十几篇父亲发表过的文稿。之后我根据父亲本人组织档案栏写的“常为浙江日报`建徳大众写稿”的那句话,辗转到了建德。建徳档案局,资料也不全。查了两天,也只査到《浙江日报》`《建徳大众》七八篇文稿。虽不尽人意,而我却惊喜地査阅到《建徳大众》五七年四月十三日第237期头版位置上,刊登父亲题为《开化县发现大森林》的报道。这篇文章据父亲当年同事过的一些离退休干部模糊回忆,说是以通栏标题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头版头条,只是具体年限不详。为了查寻这篇文章,我几乎在每一家档案馆里,有关52年一56年《人民日报》都翻阅过,虽各档案馆报纸都有缺页,然这篇文稿却始终查无踪影。在《建德大众》上查阅到这篇文稿,按新闻报道言;也就是说确切地掌握基本信息,如真有此文,时差也应该相隔不了几天。我随即向档案管理员调阅57年4月的《人民日报》,糟糕的是缺页近一半。第二天马不停蹄赶回开化档案馆查阅,也带着遗憾离开。难道是误传,我有点怅然若失。但不管如何艰难,既然着手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在查阅父亲当年的文稿时,或许是巧合,为了搜寻我小时候无知撕毁父亲珍藏的《人民画报》文稿,我写了封信给画报社求助,画报社来电问我是否能提供确切依据?意想不到第二天我在电脑上竟搜索到1955年第11期《人民画报》:舜山林业合作社绿化荒山扦插杉木苗的一个画面,这画面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我随即电告人民画报社,被我毁掉的《人民画报》三个版面那珍贵的画报文稿又失而复得;2012年11月7日立冬节那一天,我突然想起开化林业志上是否有线索,随既通过熟人关系到林业局档案室借阅。在翻阅中,发现1955年开化县大事记,记载着父亲与他人联写;《中国林业》第十期“接受开化县三个乡盲目垦山的严重教训”一文的标题。后来我在淘宝网旧书屋淘回了这本杂志,全文3500字左右;同时发现大事记里还记载着《人民日报》“开化县溪口乡盲目垦荒的严重教训”的标题,笔名姚维林(文稿1),我翻开笔记本,11月7日的人民日报不在缺页范围,当时的心情简直就像发现新大陆,欣喜若狂,赶紧赶往档案馆,毫不费力地就搜寻到这篇《人民日报》2版专栏,全文三千字的通栏文章。巧合的是相隔57年后的11月7日(立冬前一天),竟在同一天搜寻到父亲这篇重要文稿,难道是父亲在冥冥之中相助?
  在浩瀚的文海中搜寻毫无线索提供的文稿,犹似大海捞针,有时往往会使你陷入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但凡事你只要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和韧性,也会使你回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兆势。2012年年底,我正式从岗位上退休,元旦那天,赶赴在嘉善创业的女儿家,在路上我就盘算着利用此机会到嘉兴市`嘉善县档案部门去查阅父亲的有关文稿。然女儿陪同我去咨询后,竟无50年代的老报纸查阅,心里登时凉了半截。幸好女婿的姐夫热情,帮忙联系上海《解放日报》社,并驾车和我同去报社,虽然花了250元查询资料费,却也找到父亲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6篇文稿(文稿2)。回来后,女婿的姐夫又和他的一个老乡,浙江报业集团《今日早报》副编张建春联系,将父亲的有关信息传送委托他帮忙。第二天,热心的张建春就传给女婿姐夫的QQ邮箱里《浙江日报》“姚敬隆作品”26篇。到目前为止,巳搜寻到父亲发表在《浙江日报》上的文稿32篇,其中就有2篇上了头版头条(文稿3);《解放日报》6篇;《中国林业》1篇;《人民日报》2篇;《人民画报》文稿1篇和《建徳大众》8篇,近50余篇文稿近60000余字。虽据一些离退休老干部所提供的信息,遗憾的还有几篇影响较深的文章尚未找到。例:“强迫命令风造成的严重影响”“过山龙大显神威”“农村确实购了过头粮”“一面褪了色的红旗”还有那篇被传的玄乎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总之收到这样的效果,我的心里也挺舒畅的。
  文字,是记载人类在诸多社会活动缩影的工具,也是一面透视社会动态和政治时事的镜子。父亲和他人合写的《接受开化县三个乡盲目垦山严重教训》的文章,以及在《人民日报》2版专栏通栏刊出的“开化县溪口乡盲目开垦的严重教训”一文,(这篇文章后被人民出版社期刊转载出版)引起强烈反响,据说当时的林业部长梁希也是为此专程到开化调研,回北京后,于1956年在《中国林业》第3期发表了“开化不应该开山”的文章;还有父亲1953年7月5日在《浙江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庄严的选举”写的是衢县樟潭镇选举事例,后从父亲的组织档案里得知,那期间父亲被抽调衢州地委普选工作队,随之“我们仍然拥护他”“票票都选他”等长篇通迅文章相继发表。
  “文章合为时而作”半个多世纪过去,如何将父亲在当时富有时代意义的文字传承下来?让穿越岁月的文字再度飞扬。我试想着把它整理成文集,或分赠给和父亲同事过现还健在的离退休干部,重读过去那段逝去岁月的缩影;或分赠给亲朋好友及下一代,也能让他们对过去那段历史了解一二,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勉励。
  我想我所做的这些,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宽慰的。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704
飞翔币
211639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4025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1-19
文字是最好的见证人。在文字里,让作者找到了父亲曾经的岁月时光以及那些时光里的故事,心有慰藉。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