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晏子曾经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其中的淮就是指的淮河。位于我国中部的淮河与其西部的秦岭勾成了一条神奇的分界线,划分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它具有很多深层次的意义。

一、气温分界线。每年1月份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的0℃等温线就在秦岭淮河附近,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不会结冰,因而没有冰冻期。而秦岭淮河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每年都会有结冰期。因此这条分界线成为是否供暖的分界线。北方冬季气温寒冷,每年都有一个采暖期,除了保障室内温度以外,还要保证自来水不被冻住,如果气温低于0°而没有供暖,自来水管必然会被冻住。秦岭淮河以南没有集中供暖,离秦岭淮河较近的地方,冬季室内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二、温度带分界线。我们都知道温度带的划分是按照热量而定的,秦岭淮河这条线恰好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该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典型的植物是落叶植物。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典型的植物是常绿阔叶植物。热量的供给差距还影响到农业,秦岭淮河以南一般是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而秦岭淮河以北一般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三、降水量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的分界线就在秦岭淮河一线,界线以南降水量超过800mm,属于湿润地区,而且界线以北降水量低于800mm,是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影响农业种植农作物种类,北方属于旱地农业,种植小麦、玉米等,主食是面食,而南方种植是水稻,主食是大米。降水量多少对生活还有其它影响,交通出行方面,南方降水较多河流密集,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北方河流较少,传统运输以陆路为主。在建筑方面,因为空气湿度不同南方的住房多注重通风,而北方的住房多注重保温。

四、南北文化分界线。不同的自然条件造成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长期的积累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在服饰方面、文艺形式方面、价值观念方面都有所区分,最终形成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