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四岁半,看起来比同龄人瘦小,但是挺能吃的,我也希望他能多吃点长点肉,可一吃多就积食,还爱生病,容易腹泻、发烧、咳嗽,真是操碎了心,到底该怎么办呢?
积食可以算是父母养育孩子路上的一大常见问题。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一出生就是几个大人宠着养, 受现代营养学的影响,对孩子的喂养可能不再采取大鱼大肉的方式,而是处处讲究营养。
饮食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要全面均衡,吃得多吃得杂,但却忽略了小孩脾胃还没发育成熟,脾胃消化能力跟不上,导致乳食停聚而不化,继而容易阻遏气机,积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不当回事,拖久了就会导致脾胃虚弱,还影响肠道免疫力,疾病便紧随而来。
小儿百病,积食为先
正所谓"小儿百病,积食为先",积食易引发以下疾病,父母应警惕,以免让孩子受尽折腾变得瘦弱矮小。
·积食发热
大图模式一旦积食,食物不能转化为气血而是积聚成热,就会造成体温升高,温度一般在39℃以下,多为低热,同时可伴有腹痛、口臭和舌苔厚腻等症状。
·积食呕吐
脾胃主运化,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将精微物质化为气血津液输送至全身,若吃得太多,导致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就会引起呕吐。呕吐其实是人体自我卸载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因此不宜止呕,而应让积食呕吐出来,就自然止呕了。
·积食腹泻
积食腹泻是驱邪外出的正常生理反应,邪去则正安,无需做止泻处理。一般大便会夹杂未消化的食物,并且有极大的臭味。
·积食厌食
大图模式吃太多食物积聚不消化,自然无法胃口大开,从而厌食。如果孩子平时食欲很好,突然厌食就要警惕可能积食了,这时不要再强迫孩子吃饭,应该适当饿一饿,吃点消食导滞的药物。如果孩子吃得不多,人也瘦弱,这种厌食就可能是脾胃虚弱引起,应当采用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开胃的方法治疗。
此外,积食也会导致反复感冒、咳嗽、腹痛、盗汗、头痛、烦躁不安,夜间哭闹、贫血、荨麻疹等症。
孩子发出的积食信号,你看懂了吗
孩子积食问题容易发生,若看不懂孩子发出的积食信号,找不到病因,日积月累更易损伤脾胃,尤其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幼儿,父母更应密切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捕捉积食信号。
大图模式1. 舌苔厚腻——舌苔变厚、干燥、少津液润泽,有时呈厚腻状,色白或黄。
2. 烦躁不寐——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肚子鼓鼓胀胀,喜欢摸自己的肚子。
3. 手足心热——手心、手足出现发热症状。
4. 面黄肌瘦——孩子面无血色、皮肤蜡黄粗糙、口唇色白。
积食怎么办?3招调脾养胃促消化
积食是"病从口入",首先就要控制饮食,尤其出现腹泻、呕吐症状时还应该禁食,先将体内的积食排泄出来,至于具体的调理,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 饮食调理
1. 白萝卜粥
做法:将白萝卜洗净切块煮30分钟,再加大米同煮至米烂汤稠。
功效:白萝卜又叫莱菔,又辣又苦,可以行气降气,含有的硫氢化物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含有的芥子油可促进肠胃蠕动。
大图模式2. 山药米粥
做法:山药大米各100克,洗净同锅熬煮成粥。
功效:山药可健脾补益、滋阴养液,
帮助清理积食。
·推拿疗法
1. 捏脊
平躺在床上,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每晚1次,每次3~5遍。
大图模式2. 揉脐腹
直立站位,用手掌在其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大图模式3. 清胃经
大拇指侧面,由手腕方向推至指间,向外清。
大图模式4. 揉板门
用大拇指按揉手掌大鱼际中部,约100~500次。
大图模式积食其实重点是在防而不是治,孩子的积食问题实际上还是归因于吃太多,需要家长们坚持"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的原则,控制饮食才能预防积食。同时饭后也可以适当走动促进肠胃蠕动,也可以预防、消除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