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日,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别称最多的一个,除了“天中节”,
端午节还被称为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夏节、艾节、菖蒲节、女儿节、正阳节、龙日节等等。
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才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节日的称呼。
端午节的别名中,有“诗人节”和“屈原日”,这也许才是这个传统节日真正的主题。
作者:郝红宪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zǔ]。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作者:郝红宪
端午食粽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扒龙舟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挂艾草与菖蒲在
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
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作者:郝红宪
愿今日,胜旧日,无病,无灾,无难,有趣,有爱,有盼。[ 此帖被z3960在2022-06-03 10: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