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01阅读
  • 8回复

[分享]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6360
飞翔币
211578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15651
信誉值
8


今年国庆期间,闲来无事在家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著。作者是地图学专业,这本书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地理关系的巨大关联,按照作者的话说,这本书可以读者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架构,任何看到、读到任何历史事件都可以将其纳入到这个架构里,都能找到它的坐标。
基于本书,我想将个人的理解及书中内容结合起来并浓缩一下,方便各位了解。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
首先,作者把中国地理格局划分成了一个“井”字结构,井字反映了各个地区之间的地理关系。如下图:
(图片来自:《透过地理看历史》)

上面这张插图只是概括了主要的核心地理单元,但其实还有很多更细部地理单元,我用以下一张我国的地形图来表达(声明:本人徒手画的圈圈,并不准确,只是大致位置示意)。
我是主要对祖国框架有个基本了解即可,很多细小的位置就pass掉了,如果各位看官想要深入了解,可以买这本书翻来看看。由于我大中华地形多样,很多边界也很难清晰界定属于哪个地理单元(主要我也画不好),并且各个历史阶段也会有所差异,但主要的区块单元还是一致的。如下图:
(地图来自:百度图片)


一、荆州


根据书的顺序,我们一一说来。首先是荆州,这个名字最熟悉的就是经常出现在三国里,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改写历史格局的“赤壁之战”也是发生在这里。
荆州(主要指湖南、湖北,不含河南南阳盆地等地方)整体呈现出一个口袋形状,中间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东西两边沿长江各有一个小出口,西边是三峡,东边是沿九江一带的河谷。其他地方,全部被大山包裹。从地形上看,一旦控制荆州,就可以越过长江天险,顺江而下控制江东,进而控制整个中国南方地区。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这里有个重要据点就是襄阳,它是整个荆州口袋形的出入口,不仅是荆州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中国的腰眼。因为襄阳是整个荆州的咽喉,又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处于武当山与桐柏山之间,位置易守难攻,一旦失去襄阳,整个荆襄九郡就BBQ了。
所以可以理解荆州也是整个南方的关键点,向东方便顺汉江至长江直取江东,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两侧被山环绕,是一个出入口(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二、关中


之后来说说关中地区,首先为什么叫关中呢,因为地处几个关口以内,在过去进出秦川只有四个险要关口:东面是潼关、函谷关,西南面是散关,东南边是武关,西北面是萧关。因此,我个人认为只要get到四个关的基本位置就可以大致理解关中地区的区位状况。
那么,为什么关中长安这个地方一直是中国多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呢,可以说是汇聚王气之地。因为关中四面环山,东临黄河,中间是渭河平原,在中国的地形独一无二。这里好养兵,好防守,离中原又近,所以极易形成地方割据,一旦形成气候便可出函谷关进军中原。
(图片来自:百家号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一)东面隔着黄河相望是山西,黄河在华阴这里拐了弯向东流去没在黄河南面有条狭长的通道通往洛阳,这条通道上就有个关口叫函谷关。因此守关中,主要就是守函谷关。秦始皇当年就是从这里出兵统一中原。
但函谷关离关中腹地太原,补给相对困难,而潼关离长安很近,补给方便,所以东汉之后,逐渐取代了函谷关的地位(还有一个原因是黄河下切,道路日益狭窄,影响交通)。潼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防止位于山西的敌军南过黄河包抄后路,因为冬天北方黄河会结冰。著名的”崤之战“就是一个例子。
(二)关中东南方有个关口叫武关,从陕西的蓝田,到河南的南阳盆地,有一条狭长的通道穿过秦岭,武关就在这里,位于今天的丹凤县。刘邦当年攻秦就是从武关进军的。武关是咸阳、长安的南大门,出了武关就是南阳盆地。往南就是襄阳,往北就是中原。
(三)关中西南边就是散关,位于宝鸡以南,是关中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从关中到汉中需要穿越秦岭,所以此地山高水险,极其难走,根本没法修路。古代还要运兵运粮,只能使用栈道。如下图:
秦岭地势险要,道路通行极其艰难(图片来自:头条@图新地球)

没错,耳熟能详的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道就是这里。 至于,从散关出去到汉中的道路其实有好几条,但都是险要不好走的路,主要有陈仓道、褒斜道、骆古道、子午道、库谷道。如下图:
(图片来自:头条@图新地球)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我查阅了一些网上资料,部分栈道的名称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修缮或合并有过调整,如连云道是元明时将嘉陵道和褒斜道整合后开辟的一条新道,而嘉陵道又称之为陈仓道。这里就不再多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入了解。
(四)最后是最北面的萧关,在六盘山的东麓,现在的宁夏的固原市,是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萧关,过河西走廊,入西域。所以萧关不仅是个军事关口,还是个商贸要道。

三、江南


江南即是指长江以南,多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在历史中通常指江东、古吴越之地。这里北临长江,南靠大山,东面大海,中间以太湖为中心,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湖泊纵横,河网密布,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大体包括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浙江、上海安徽、江西。如下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江南地区一直是独占一方的存在,因为古代北方多是平原、丘陵、山地,很多人都不擅长水战,尤其北方游牧民族多以战马为主要战力。自古以来江南地区靠着长江天险,雨热条件也比北方好,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一直过得较为安稳,是发展经济、文化的温热土壤。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历史上有衣冠南渡,江南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了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璀璨繁荣之地。如南唐、南宋、明等。但长江天险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如果占据荆州,从襄阳借水路出兵顺流而下则江南地区则顺手可得。或是占据淮南、淮北,与江南片区隔江相望,则整个江南也岌岌可危。

四、山西


山西简称晋,因为东周时期有一个晋国在这里。山西南面是王屋山、中条山,山外就是黄河,与中原地区隔河相望;东面是太行山,从黄河向北一直延伸到北京,与北京北面的燕山相连,直接把山西和华北平原隔离开来;西面是吕梁山,吕梁山外又是黄河,这一段黄河直接把黄土高原从中间切开,隔开了山西与陕北,谷深水急,难以通行;北面有恒山,再往北还有大阴山和燕山的余脉,历朝历代在这里修筑长城,以阻挡从蒙古高原过来的游牧民族。
山西四周都被山川阻隔,两条大山脉之间还有河流,河中又有山,形成5-6个肥沃的盆地。这种格局极易让山西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同时也因为内部不是单一的一个平原,平原之间还有山脉阻隔,又容易造成山西内部的分裂。 故东周晋国被分成赵、魏、韩,也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如下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山西内部有两条河流,一条叫桑干河,一条叫汾河。桑干河由宁武向东北流向大同,中间经过黄土高原,经常泛滥成灾。桑干河通过大同折向东南,沿太行山北端一条峡谷进入北京,流入平原。另一条汾河,全部在山西境内,向南流经太原、临汾、运城三个盆地,从西南流入黄河。
那山西进出口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山西东面是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相隔,从华北平原进入太行山只有八条狭窄的通道,俗称“太行八陉”。这里易守难攻,历来从华北来的游牧民族,在占领华北后都不会马上去进攻山西,而是南下取中原。当年的日本人是个例外,日本为了夺取山西的煤炭资源,占领平津之后立即进攻了山西。
其次,山西的南边,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间,有个小缺口,出去就是黄河谷地,对岸就是东都洛阳。《愚公移山》说的就是这里的小缺口。而中条山在运城这里也有一缺口通往崤函之地,崤函往东就是洛阳,往西就是关中。如下图: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然后再说说西边,这里与关中只有一河之隔,河岸两边都是大片平地,谁先占据对方岸边就占了胜算。但黄河不同长江,水面很不平静。渡口很少,黄河的三大古渡分别是龙门渡、风陵渡(上游还有个蒲坂渡)、茅津渡。曹操当时就是从蒲坂渡西过黄河,占据关中的。
最后说说山西的北部,山西北部重镇就是大同,这里是阴山山脉的东端,地貌破碎,不能形成有效的屏障,每逢乱世,这里就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拉锯战前沿阵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指太原,大同一旦失守,太原就不保了。大同盆地北部山脉很破碎,有很多小缺口可以进来,但大同盆地南边,有一条恒山山脉,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山,把山西中南部和北部完全隔断,中间只有一个出口就是雁门关,所以雁门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下图: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山西是一个四塞之地,因为有太行山的阻挡,交通不便,每逢战乱年代,这里就成为了人们躲避战争的天堂。但在和平时期却又成了经济发展的阻碍。从战略上来说,山西北部既然中原王朝反击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也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地。一旦山西失守,北京也保不住,故保北京一是保东面的山海关,其次就是保山西。
内容太多,感觉要分几次写了,有点累,下次再写。本文只是个人读书总结,若有错误之处请指正,望轻喷。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飞扬币 +50
爱我中华 飞扬币 +50 2022-10-18 社区因为有您的参与更精彩!
关键词: bot 百度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6360
飞翔币
211578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15651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10-18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二)



紧接上文,这次,我们来说说祖国大地的其他地理单元,顺便立个flag,我打算三次把这个系列写完。下面继续:

五、河北


历史中的河北并非是指河北省,而是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这片地方,因为在黄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河北。河北有时也称为河内,古代讲究面南背北,用这个参照来看,河北在黄河内,所以也叫河内。历史书中的河南、河西、河东都是以黄河作为参照物来命名的。如下图: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这里提示一下,书中作者李不白老师,也解释了为什么以地理单元来划分,而非行政单元。因为元朝开始设行省制度,统治者为了防止地方拥兵自重,有意将不同的地理单元打散,重新组合。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如果是按照地理单元来设置行政单元,像山西、关中、巴蜀等这些区域可以依靠天然山川优势搞独立,也会在未来成为统治隐患。蒙古人天生善战,更是明白地理对于战略的重要性。
河北是古燕国、赵国的所在地,燕国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北京。河北这个地方在宋代以前一直被冷落,那时候的游牧民族主要从北方过来,首先想的是去打山西、陕西。从五代十国开始,东北的游牧民族才开始崛起,北京这个地方就成了重中之重。
北京的东方,从山海关到锦州,是一条狭窄的通道,称之为辽西走廊。走廊北面是燕山,南面是大海,易守难攻。而且古代海平面比现在高,辽西走廊通行条件较差,直到辽国割走燕云十六州开始,俘虏汉人在此修路才彻底打通河西走廊。如下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此时正好提一下“燕云十六州”,这个词在天龙八部里常会听到,这里的“燕”即是指北京、“云”是指大同,古代大同叫做云州,是两个关键要地。所以是以燕州和云州为首的十六个州地。如下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北京真正的崛起就是在蒙古人定居北京之后,改变了整个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国的政治中心原来在中原腹地洛阳、开封一带,蒙古人定都北京之后,弃用了隋朝时期修建的大运河,截弯取直,直接从江南修到了北京。这一举动使洛阳、开封从此失去了中心地位,中国政治、文化就集中在了北京和南京之间,整个中心东移,也造就了天津这座作为当时物资转运中心的城市。如下图:
黄色为隋唐大运河,红色为京杭大运河(改造部分)(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至此看来,上回讲到山西时候说到的要保北京,一个是要保山西,另一个是要保山海关,因为一旦攻下山海关,则北京不保,而从北京开始,河北到河南都是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倒是江南水网密布,攻下每一城都很困难,这是主要是地理因素决定的,而非人为因素。因此,面对游牧民族的铁蹄,北方汉子虽多为慷慨之士,但也难以阻挡。由此看来,地理位置的作用对于历史、国家、个人的发展都多么重要啊!

六、中原


中原主要对应现在的河南省的大致位置,中原东边与山东、两淮直接相连,除了洛阳和南阳这两个盆地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平地。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洛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往西,有函谷关与关中相连;往东,出虎牢关(旋门关)入中原腹地(虎牢关也就是洛阳的东大门)。洛阳南边,嵩山与熊耳山连接处,有一个非常狭窄的小缺口,叫龙门,龙门石窟就在这里,龙门这里恰好伊水流过,保证了洛阳的安全。洛阳虽然是个盆地,有山有水,但毕竟面积比关中小多了,出产粮食有限。
(图片来自:知乎@浮夸控半局)

龙门再往南,到了伏手山,就是南阳了。南阳也是一个盆地,但比洛阳盆地大得多,而且直达襄阳的北大门。楚国进军中原时,首先占领这里,设了宛邑,所以南阳也称为宛城。
(图片来自:头条@任风不动)

南阳的南面就是荆州的门户襄阳。襄阳东边是桐柏山,然后是大别山。桐柏山也是淮河的源头,淮河从这里一直向东延伸。桐柏山和大别山相接的地方,有三个关口: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也就是所谓的义阳三关。中原军队南下,如果打不下襄阳 ,可以打这里。不过义阳三关连接的是几条狭长的谷道,连克三关太难,容易困死在山谷里。三关历来属于荆襄,元朝时划归河南,相当于荆襄的命门把我在了中原。这就是行省代替地理单元互相制约的例子。
义阳三关(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中原的地形,除了洛阳和南阳这两个盆地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平地,平原地带便于交流,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而春秋正是中华文明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西周末年,周平王东迁,首都在洛阳,这就是东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各诸侯争霸的主战场就在中原。中原是个四战之地,身处中原容易四面受敌,自身很难发展,但夺取天下,夺取中原是必走一步。
隋朝以前,洛阳一直和长安之间作为都城摇摆不定。西汉建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西晋又定都洛阳。五胡十六国时,北方政权更迭频繁,中心一直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摇摆。直到隋朝修建了大运河,洛阳是南北运河的中心,天下物资也集中到这里。宋朝时期更是达到鼎盛,洛阳称西京,开封称东京。到了元朝,大运河改道,绕开中原,直接从江南通两淮过山东运往北京,洛阳和开封自此落寞。

七、巴蜀


巴蜀也就是指现在四川、重庆一带的盆地,整个四川盆地四面环山,进出极其困难。所谓乐不思蜀就是说这里气候宜人,多山多水,物产丰足,水汽大这里的人皮肤也就肤白透嫩,故美女也多,指年轻人到了这里都没有奋斗斗志了,所以也常说少不入川。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地图帝)

四川和江南一样,都是适宜安稳发展的地方。所以历来北方政权总是想攻占南方,而南方政权喜欢偏安一隅的原因。
秦国攻占巴蜀后,这里还不是天府之国,成都一带多水,经常泛滥成灾。成都平原(川西平原)本身就是河水冲积而成的。成都的西边,从都江堰开始往西海拔一下从几百米上升至了六千多米,大多数河流都发源于此,以岷江为代表,河水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地势陡降,泥沙淤积,堵塞河道,水势漫过河堤,给成都平原上的百姓造成了灾难。秦昭王时代,李冰任蜀郡太守,带着二儿子在此修建了都江堰,至今都江堰也在发挥作用。
关于都江堰的原理,主要是在河中修了一个鱼嘴,使河道变窄,这样河水流速就不会太慢,泥沙也不会沉积,其中分出来的一条河道引入灌溉系统,随时调节。如下图:(关于都江堰工程原理,我这里知道一个详细的视频讲解,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私信留言。)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整个四川的地形,与外界都是大山隔绝。自古以来只有两条路进入四川,一条是东面的长江三峡,一条就是北上取汉中。
第一条路:长江三峡是四川东边的大门,一般很难从水路逆流而上攻上来,顺流而下倒是容易。在古代没有蒸汽轮船的情况下,多数情况只能逆流而上靠人工拉,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一般出入四川,都是从汉中这条路。
第二条路:汉中因汉水而出名,这里顺汉江而下可以直达荆州襄阳。汉水下游还有两个小盆地。一个是安康,和汉中海拔相当,基本是作为汉中的附属。另一个在竹溪县和竹山县,在武当山南面,是个高山盆地,四面环山。竹山、竹溪一带称为“上庸”,张家界一带称为“下庸”。上庸可以理解为荆州襄阳和汉中之间的中转地。如下图: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汉中地处关中和巴蜀之间,是个小盆地,但位置却十分重要,是关中到巴蜀的必经之路。汉中和关中之间隔着秦岭,与蜀中隔着米仓山。汉中到关中的道路极其艰难,上篇讲关中的时候又说到(主要的五条栈道)。这里主要说汉中到巴蜀的路。
四川盆地内部是一马平川,只有一些丘陵,形成不了险阻,从汉中来的兵马只要进入盆地,成都就无险可守。所以防守是关键,在大巴山的几条通道。从汉中到蜀中,主要有三条道路,从西向东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其中最常用的是金牛道,因为金牛道直达蜀地政治中心成都。荔枝道就是当年杨贵妃想吃荔枝,唐玄宗派人从四川急运荔枝到长安走的道。除了这三条之外还有一条阴平小道,这条小道,行进艰难,但在战争中往往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走的就是这条道。如下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四川的西部就是青藏高原东沿,海拔骤升至五六千米,分布着青城山、峨眉山等。山的西边就是莽莽雪原,俗称大雪山。大雪山终年积雪,人迹罕至,历史上只有两只军队从这里走过,一支是蒙古大军从这绕过四川南征大理,另一只是红军绕过严密防守的成都平原去陕北。

八、山东与两淮


山东因地处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又因春秋时这里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所以又称为齐鲁。
山东的地形主要是丘陵,西部有座泰山,其实不算高,只不过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与其他鲁山、沂山、蒙山等显得很高。山东与中原相连,地势平坦,没有任何山川险阻可以据守,所以在秦朝以后,山东历来都是中原政权的一部分。这里有渔盐之利,任何政权在取得中原以后,都不会忘了把山东收入囊中。在历史上,山东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战事。相反,在山东的南面--两淮地区,经常是中原和江南拉锯战的战场。如下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百家号/地图帝)

淮河南北,统称两淮,淮南淮北。大致范围是,南到长江,北接山东,西连中原这部分。在南北朝对峙时期,江淮地区(淮南也称江淮)通长被江南政权占据,而淮北往往被中原政权占据,所以淮河两岸就是南北政权拉锯战的主要战场。
淮北,以徐州为代表;淮南,以寿春为代表。徐州原称彭城,虽然地处华北平原,没什么高山险阻,但徐州附近有一些低矮的山丘,依山筑城倒是十分方便。这些山丘不能跟太行山、秦岭相比,但比一般的城墙还是要高,在阻挡敌人进攻方面,能起一些作用。徐州这个地方很难守,中原的势力、山东的势力、江南的势力,只要站稳脚跟都会来抢徐州。徐州也处于大运河汴水和泗水的一个节点位置。如下图:
(图片来自:《透过地理看历史》)

徐州往南,在淮河的南面,就是寿春。寿春就是现在的淮南市的寿县(如下图)。如果占据江东,则寿春就是进攻中原的桥头堡。淮南顺淮河往东,就是淮阴(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韩信就是出生在这里,淮阴侯。淮阴正是大运河和淮河的交汇点,泗水(即大运河)在淮阴注入淮河。春秋时期,吴国修邗沟,连泗水,开凿了最早的运河。所以淮阴是运河和淮河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淮河原本流过淮阴北面,向东注入东海,南宋时黄河夺淮,正式从淮阴这里开始,整个下都被黄河泥沙堵了,所以现在淮阴看不到淮河了,但运河还在。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不管是三国还是南北朝时期,淮河通常都被江东占有,南方想要进攻北方,必须全力守住寿春,如果寿春丢了,进入淮南,那么整个江淮地区都会被控制,剩下就是渡江战役打南京了。所以,寿春就是中国由北向南进攻的东线。最西线在四川,轻易用不上;中间的襄阳,易守难攻,谁先占着谁得便宜。而寿春因为四周无山川险阻,好攻但地处平原腹地、四面楚歌也难守。
好了这次就先写到这里,还有最后几个地方,下一篇我准备一口气把这本书的笔记全写完。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3800
飞翔币
253143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0694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10-18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3800
飞翔币
253143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0694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10-18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3800
飞翔币
253143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0694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10-18
不错,了解了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617999
飞翔币
215446
威望
3961
飞扬币
314479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10-18
学习了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158
飞翔币
48304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86324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2-10-19
了解一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158
飞翔币
48304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86324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10-19
随便看看。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250158
飞翔币
48304
威望
39522
飞扬币
886324
信誉值
3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10-19
路过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