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288阅读
  • 5回复

[转帖]为什么上世纪很多港台音乐都是翻唱日本的?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148
飞翔币
21161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0659
信誉值
8

— 本帖被 任逍遥 执行压帖操作(2023-03-29) —

提到香港 ,有几个印象,比如夜上海,比如上海滩。80年代初的上海,是个不夜城,歌舞升平。当时的香港,也是歌舞升平。那个年代的港台歌,很多都是翻唱日本的。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香港的情况。“香港歌王”陈百强,曾经是台湾滚石公司的力捧小天王,1993年因病离世,当时滚石唱片为了宣传新专辑《金枝玉叶》而特意把陈百强请到了台湾做宣传。可是在台湾宣传期间却发生了一个很尴尬的事情,陈百强本来想请邓丽君来唱《夜来香》,结果邓丽君没答应。


后来陈百强再去找邓丽君唱《夜来香》时,邓丽君就答应了。这就很尴尬了。如果陈百强当时知道台湾去了一个香港明星唱邓丽君的歌,会是什么结果呢?


因为当时日本流行音乐在台湾是个空白市场,所以很多歌手都去日本发展了。很多歌手都唱过与日本有关歌曲。比如 Beyond的《海阔天空》(注:此曲是黄家驹在日本期间创作的,并非日本本土歌曲)、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等都是翻唱日本歌曲而来的。那时候港台歌坛也不是没有一些优秀歌手。比如郑少秋、钟镇涛、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张国荣等等都翻唱过日本歌曲。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香港有一个现象叫“国语歌西化”。在这段时间里,很多港台歌都是翻唱日本歌曲而来的,包括香港四大天王也或多或少地翻唱日本歌曲。
而之所以翻唱日语歌曲,也大多是因为以下这几点原因。


1、歌曲内容方面。其实当时的台湾和香港,都有国语歌西化的倾向,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香港的国语歌西化是将英文歌词翻译成国语歌词,而台湾的国语歌西化则是把日本歌曲歌词翻译成台湾 国语歌词。在内容方面,当然是日本歌曲更具流行度,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华语歌曲则因为涉及到很多中国文化,所以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接受了。


2、文化差异方面。因为历史的原因,台湾和日本在文化上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而台湾的历史比较短,相对来说更年轻,所以这方面的差异就没有那么明显。另外,因为台湾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社会,所以台湾和大陆文化上有一些差异。
比如在音乐方面,大陆流行音乐大部分都是以流行歌曲为主。而台湾流行音乐更多的是以摇滚、爵士等现代音乐为主。而港台音乐大部分都是以流行音乐为主。所以,在文化差异上也有一些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这也影响了港台的流行音乐出现了很多翻唱日本歌曲的情况。


3、音乐市场方面。现在的音乐市场,基本上是美国和日本两家垄断。不过当时香港和台湾的市场也有,只不过不够大而已。比如在香港,罗大佑是因为当时香港流行音乐市场的空白,所以才翻唱了日本歌曲。


4、创作人员方面8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创作人员主要是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级的人物,比如徐明仁、张信哲、王杰等,这些人都是台湾本土培养起来的创作人员,他们对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很大,很多都是从日本引进。在日本流行音乐发展起来以后,台湾本土培养的创作人员也慢慢向日本靠拢。
而香港本土的创作人员大多是来自内地,尤其是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像香港四大天王中的刘德华、郭富城、黎明都是内地培养出来的歌手。那时候香港本土音乐和内地音乐还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港台交流越来越多,港台歌手去台湾发展之后,就有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歌曲。


5、歌手个人原因翻唱日本歌曲,也不一定是因为喜欢日本音乐,很多时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让更多人喜欢自己的音乐。比如香港四大天王中的张学友,他曾说过,他在日本开演唱会的时候,一次会唱到1000多首歌曲。而且他认为日本歌曲是很容易上口的,所以他自己也爱唱日本歌曲。又比如现在的一些男歌手,也是为了迎合市场和粉丝。比如郭富城,他出道时就喜欢唱国语歌,后来为了迎合内地市场才改成粤语歌。
其实,不管是中国歌曲还是日本歌曲,只要是正能量的,有积极的社会影响的,我们都可以去鼓励、支持,这样既能促进自己国家文化发展,又能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当然,我做这篇文章也并非是要宣传日本文化,只是对曾经港台音乐的涉日性质做了个分析而已。因为历史和民族的原因,我们对日本是无法原谅的,也不可能原谅。我们年轻人更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 班 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飞扬币 +50
爱我中华 飞扬币 +50 2023-03-29 您的帖子很精彩,感谢您的付出!
关键词: bot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7148
飞翔币
211615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20659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3-03-29

中岛美雪是日本国宝级的歌星,为何总说她是养活了大半个华语乐坛的人呢?
其实这种说法有道理也没道理,有道理的是,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非常经典的老歌都是翻唱于她创作的歌曲。




比如:邓丽君《漫步人生路》,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任贤齐《伤心太平洋》《天涯》,汤宝如《绝对是个梦》,张国荣《第一次》,陈慧娴《恋恋风尘》、吕方《流浪花》,范玮琪《最初的梦想》,刘若英《原来你也在这里》,高胜美《潇洒的走》,徐小凤《人生满希望》等等70多首歌。




以上全都是翻唱于中岛美雪的歌曲,可以说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包含了港台一二线的歌手们。
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岛美雪的歌确实对华语乐坛贡献了很多,很多歌手依靠翻唱她的歌曲而走红,甚至有些翻唱的歌曲成为其代表作品,不得不说翻唱歌曲所带来的收获是强大的。




不过,纵观整个华语乐坛,在90年代左右翻唱日本歌曲曾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
梅艳芳《夕阳之歌》、陈慧娴《千千阙歌》就是翻唱日本歌曲的经典,谭咏麟《捕风的汉子》《爱情陷阱》,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遥远的她》,张国荣《共同渡过》《有谁共鸣》,刘若英《后来》,周华健《花心》,李克勤《红日》等众多歌曲,全都是翻唱于日本歌曲。




这么多翻唱的歌曲,也难怪当年黄家驹会说,香港乐坛没有音乐,只有娱乐圈了。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年掌控华语乐坛的很多唱片公司都是国际连锁公司,像宝丽金、百代、环球等公司都是拥有跨区域运营的公司。他们在签约艺人之后,便会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翻唱歌曲也就成为了商业运作的省钱模式,所以我们听到很多的经典歌曲也都是唱片公司省钱的产物。




不过即便是拥有那么多的翻唱歌曲,养活了很多的歌手和唱片公司,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了华语乐坛的原创性。
如台湾的滚石等唱片公司或个人,他们拥有李宗盛、小虫、罗大佑、刘家昌、左宏元、陈乐融、陈大力、张雨生等一大批优秀创作人,《我是一只小小鸟》《漂洋过海来看你》《爱江山更爱美人》《大海》等都是优秀经典的华语歌曲。




在香港,也同样如此,黄霑、顾嘉辉、许冠杰、卢冠廷、黎小田等人都是坚持本土原创的典范,不然怎么会有《上海滩》《沉默是金》《沧海一声笑》等古典韵味的歌曲?




中岛美雪是很伟大的日本歌唱家,是包括我本人都很欣赏的日本歌星之人,看她的演唱会或者歌曲MTV,个性非常地强烈,富有创意。她影响了华语乐坛很多歌手的成长,但并不是说她养活了大半个音乐圈,这说法并不严谨。




不可否认,日本音乐的创造性是强大的,很多优秀的歌曲令人听到陶醉,如果你是发烧级别的音乐迷,可能还会关注每年的红白歌会之类的日本全民性节目,真的可以欣赏到最优秀的日本演歌和流行音乐。




但我们也应该有我们华语音乐的自信,虽然近些年来华语乐坛真的没落了,很多的网络口水歌莫名其妙地走红,优秀的创作人渐渐老去,我们不知道何时再迎来一个全新而全盛的音乐新时代了。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618960
飞翔币
216789
威望
3961
飞扬币
3151316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3-03-29
没有一点兴趣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500
飞翔币
253175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0100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3-03-29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500
飞翔币
253175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0100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3-03-29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84500
飞翔币
253175
威望
224883
飞扬币
2710100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3-03-29
不错,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