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在不经意间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一场秋雨,万种情思,诗人笔下的秋雨带来不同的诗情画意,李商隐笔下的秋雨带着相思,李贺笔下的秋雨带着寂寞,杜牧笔下的秋雨带着思念……
今天,分享8首关于秋雨的古诗,请君共赏~

01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创作,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诗人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诗意: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02
《栾家濑》
唐·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诗意:
在风雨交加的秋日里,那浅浅的溪水跳过石头轻快地流动。
那溪水流动的时候因为急流而相互碰撞,不小心吓到了水中专心觅食的白鹭,等白鹭发现无碍后又下去水里抓鱼。
这首诗,前两句写在风雨交加的秋日里,浅浅的溪水在石头上轻快地流动,诗人营造了一幅闲适的画卷。
后两句写溪流相互碰撞吓到了水中的白鹭,使其飞起又落下之趣景。诗人将视觉和听觉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成就了一幅名副其实的有声画卷。
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淡雅之气,读来有一种澄澈、恬静之美。
03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诗的前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意: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句不提相思,这场秋雨却浸满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04
《秋浦途中》
唐·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诗意:
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我来问一下刚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们,你们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一带了吗?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844)九月杜牧贬官途中,凄凉的秋天加之被贬官的遭遇,让作者内心充满痛苦。
前两句以清疏简淡的笔墨勾画出一幅风雨凄迷的行役图,于凄清的自然景物中透露出作者的宦情羁愁。
后两句不直抒乡思旅愁,只借归雁设问,则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尽寓于其中。

05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意: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这首诗写骆氏亭凄清雅洁,引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友人所作。一尘不染的船坞被竹林环抱着,骆氏亭的湖水清澈无比。诗人与友人之间隔着重重城池,只能互相思念。秋日的阴云积聚不散,却还不下雨,连霜也要下得晚了,只能让枯萎的荷花留在这里听下雨的声音了。

06
《小桃红》
元·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
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诗意:
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此曲写于张可久南北飘流之时。秋凉时节,作者登高南望,不由想起古越旧时的亲朋好友,遥寄思念之情。
前两句写景,苍茫寥廓而凄凉,作者凭依在平山堂的栏杆上眺望远方。
接着三句,从写眼前之景转到对已逝岁月的回忆。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后三句作者由回忆昔时友人的欢聚情景回到现实,抒发苦闷心情。

07
桂殿秋
清 · 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诗意:
回忆往事江边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
我俩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单薄,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这首词是回忆往昔
爱情生活的篇章。
前三句写作者回忆一次渡江往事,后两句写船上夜宿情景。
全词仅仅二十七字,却写尽了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活动,精细而执著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深情细腻,令人感动。

08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诗意: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深秋的雨就像帘幕一样笼罩千家万,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
杜牧在宣城期间经常来开元寺游赏赋诗。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诗的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表达一种
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
后两句忽然又联想到范蠡,感慨“萧条异代不同时”,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